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6 13:46:00
每經編輯 李凈翰
近日,由劉國梁、汪涵代言的理財產品“愛錢進”于2020年6月出現兌付困難,眾多投資者在該產品上的資金無法正常提現的問題,引起爭議。
劉國梁曾為“愛錢進”代言
劉國梁5日受訪時對此首次發聲回應,向廣大網友和平臺用戶表達歉意,這條消息也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劉國梁為代言“愛錢進”道歉
劉國梁7月5日在接受搜狐體育的采訪時表示,自己與“愛錢進”平臺的代言始于2018年5月,結束于2019年底。在雙方合作前,對方曾經出示過其開展合法經營活動的相關證明材料。
劉國梁稱,在得知網友和平臺用戶反映的問題后,自己感到“十分焦急也很痛心”,已經第一時間敦促平臺盡快且妥善解決這些問題。
劉國梁表示,“由于疫情的關系,最近半年時間我都是在境外帶隊集訓,一些溝通過程沒有能夠及時告訴大家,這里也是跟相關各位表示歉意。”
“每個公民的財富都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劉國梁強調,自己會和律師團隊及工作室密切關注并跟進此事,盡最大限度地與平臺、政府監管部門、司法部門積極溝通,和大家一起合法、合規地積極推動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
劉國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幾天,曾是愛錢進代言人的汪涵也道歉了。7月2日,汪涵就此事對央視網發表聲明回應稱:對廣大用戶遭遇兌付困難感到痛心!2018年底代言已結束。汪涵本人及團隊一直在聯合相關部門、督促平臺解決問題,希望能幫大家減少損失。隨后,汪涵發布簽名聲明,表示自己和律師團隊會積極跟進此事,與大家共同面對。
愛錢進APP已暫停出借業務
資料顯示,愛錢進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截至6月30日,,愛錢進借貸余額216億元,借貸余額筆數為174萬筆,人均累計出借金額4.96萬。
在黑貓投訴平臺,涉及愛錢進的投訴數量達4000余件,其中投訴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財產品到期未還錢,投資者被迫打折出售、折讓債權,借款到期無法兌現,實際借款金額與協議金額不符,收取高額服務費及利息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愛錢進目前有“應急折讓通道”,投資者可以不斷通過打折試探,最終以較低折扣“賠錢”出手。
不少投資者表示:“現在愛錢進提供了商城和折扣的下車方式,把錢拿到手的肯定是最重要,不再抱本息全回的希望!”
不過也有投資者爆料:“最低打到0.69折都沒出來。
早在5月8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答復“愛錢進到期不退錢”時稱:針對愛錢進平臺的相關問題,公安機關已經立案調查該平臺,相關部門將嚴格按照司法處置程序進行處理。
6月10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又回復:我辦將督促平臺主動與投訴人溝通,協商進行債務和解。如合法權益收到損害,請投訴人及時通過司法部門解決。
當前,愛錢進APP已暫停出借業務。大量投資人在社交網絡上反饋,在該平臺的出借金到期后收不到回款。有投資人質疑,愛錢進平臺疑似已爆雷。
在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中,愛錢進官方信息發布渠道卻屢屢否認,強調公司正常運轉。7月1日下午,愛錢進官方微博在回復網友質疑評論時反復表示,“目前公司仍在正常運營當中。相關資訊,一切以官方發布為準。”
7月2日20時54分,愛錢進官方微博再次回復網友質疑稱,“關于立案我司沒有接到任何信息,請您勿信謠言,目前愛錢進運營正常。”
每經熱評:投資理財選平臺 不能只看代言人
7月6日,每經頭條發表了熱論:《投資理財選平臺 不能只看代言人》,文章部分內容如下:
明星代言某件商品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他們的流量會帶來廣告效應,吸引粉絲和其他消費者為商品買單。廣告商賺取利潤,明星拿代言費,如果后者對其代言的產品、服務本身的質量和安全嚴格把關并負責,那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很難做到,因此明星代言“翻車”的案例比比皆是。
不過,筆者認為,在代言的產品涉及投資理財時,這個門檻應該設置得更高一些。這種代言意味著明星自身應該有一定的投資理財知識和經驗,否則會對消費者產生極大的誤導。比如P2P這類產品,運營的平臺一度達到數千家,一個知名的代言人、一家官方機構的背書都會對投資者的選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或許正因如此,很多P2P平臺樂此不疲地邀請明星代言。前有五大一線女明星為e租寶“站臺”,后有“九球天后”潘曉婷擔任中晉投資的明星合伙人,還有很多知名人士以各種形式為P2P公司背過書。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平臺后來曝出問題的不在少數。
為了規范這一問題,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廣告法》中都有相關規定。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如果明知P2P平臺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集資詐騙的情況仍然為其提供廣告等宣傳,可能構成虛假廣告罪,可判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這些規定一定程度上明確了明星對其所代言產品所負有的責任,讓消費者在遇到相關問題維權時能“有法可依”。
但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相關規定的表述是“明知他人從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這一點具體怎樣界定似乎并不容易,這也是為何相關平臺出事后代言人紛紛撇清關系的原因。投資者可以詬病明星作為公眾人物缺乏社會責任感,或是對代言不夠慎重,但最根本的還是要保持良好的意識,對自己的投資負責,而不是看到一個所謂的“代言人”就信以為真地掏出真金白銀。
說到底,雖然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但怎樣識別“專業”卻是前提條件。投資理財這件事靠的從來都是專業程度、風控水平、理性心態和對理財產品本身的了解。一家金融平臺是不是靠譜、安全,最關鍵的還是要看這家公司的背景、管理團隊經驗、風控能力、注冊資本及實繳資本等,而不是有沒有知名人士的代言加持。
要知道,明星并非金融專業人士,其中不少人甚至都沒有投資經驗,他們本人或者團隊對于金融平臺及理財產品遠遠談不上了解。這樣的代言,對于產品和服務缺乏應有的了解及體驗,也沒有守住相應的底線,更談不上可靠。
因此,我們一方面當然要奉勸明星們愛惜羽毛,謹慎選擇代言產品;另一方面,投資者在選擇金融產品時也應保持理性和專業,做到不盲從明星代言,給自身投資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搜狐財經、觀察者網、央視網21世紀經濟報道、每經頭條(評論員:李蕾)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