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人身險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回保障”大勢下健康險異軍突起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7 11:47:38

國信證券分析稱,當前健康險市場的主力產品為重疾險和醫療險。經營主體以人身險公司為主,行業集中度高。重疾險是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的重要貢獻來源,隨著競爭加劇,面臨產品責任和費率競爭的天花板;醫療險能夠填補醫保和重疾之間的保障空白,深受市場歡迎。展望未來,人口老齡化、基本醫保支付壓力加大、商業健康險政策導向明確等因素均支撐了健康險市場的廣闊發展空間。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7年,原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強化了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這類保險的長期保障功能,落實保險姓“保”的理念。

隨即,人身險公司開始了調整業務結構的漫長之旅:大批保險產品下架退出市場,保障型產品成為市場主流。一時間,轉型成為人身險行業的主旋律。如今兩年多過去了。人身險公司的“回保障、調結構”也初現成效。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賈飆曾表示,2017年,行業進行了艱難的轉型;2019年,行業各項指標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轉型升級成效初步顯現。

人身險公司轉型成效明顯

數據顯示,我國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從1982年的160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3.2萬億元,以年均49%的增長速度發展,目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2%。2017年人身保險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118萬億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覆蓋了10.6億城鄉居民。

但是,高速增長的背后是行業粗放式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沖規模、大力發展理財產品等偏離保險本質的行為和業務越來越多。為了讓保險業回歸本源、滿足消費者需求,2017年原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對短期、附加萬能險險種產品整頓規劃,引導各險企產品設計趨向保障功能,給人身險市場帶來了巨變。這也被業內稱為“最嚴監管規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監管規定的推動下,人身險公司紛紛開啟轉型之路,從渠道結構、保費結構、代理人結構、業務結構等多方面進行調整。“人身保險業要將服從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行業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發展的方向,推動一場由內而外的全面轉型。”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表示,要深刻認識到服從和服務高質量發展并不是人身保險業的負擔,全面轉型既是行業必須完成的政策任務,也是行業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

在業務轉型的推動下,人身險業務發展增速放緩。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260.87億元,同比增長0.85%,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有業內人士人認為,壽險業的轉型陣痛是必然的,但是經歷過轉型之后,行業將往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所言不虛,2019年人身險公司的數據開始回暖,2019年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3099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黃洪指出,2019年,人身保險業按照中央要求,聚焦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行業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未來,持續推進人身保險業改革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格局中善謀善成、久久為功。

中誠信國際分析稱,受業務規范持續升級細化的影響,人身險行業保費增速經歷了前兩年的大起大落后逐步企穩回升,行業整體業務結構繼續調整優化,保障型業務和期交業務占比提升,渠道結構優化。隨著社保改革推進和大眾保險意識提升,預計人身險業保費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健康險業務成為新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身險公司轉型的同時,以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健康險業務也在業務轉型過程中快速崛起。

回顧健康險近年的發展,2013年健康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但當時,健康險在人身險業務中的占比還在10%左右,當年壽險類業務占比在85%以上、意外險占比超4%。此后,隨著健康險加快發展,健康險占比幾乎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人身險業務結構也在不斷變化。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身險2.7萬億元的保費收入中,健康險保費收入為5448億元,增速達24%,在各險種中增速最高,業務占比為20%;2019年,中國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0995.28億元,同比增長13.76%。其中,健康險業務收入7065.98億元,增長29.70%,在人身險業務中的占比為22.80%。

進入2020年依舊如此。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064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健康險3927億元,同比增長20.3%。

國信證券分析稱,當前健康險市場的主力產品為重疾險和醫療險。經營主體以人身險公司為主,行業集中度高。重疾險是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的重要貢獻來源,隨著競爭加劇,面臨產品責任和費率競爭的天花板;醫療險能夠填補醫保和重疾之間的保障空白,深受市場歡迎。展望未來,人口老齡化、基本醫保支付壓力加大、商業健康險政策導向明確等因素均支撐了健康險市場的廣闊發展空間。

“2020年是健康險變化的大年,監管紅利釋放下,行業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國信證券表示。在此背景下,預計健康險市場未來不僅僅是責任和費率的比拼,更是健康管理服務賦能的競爭,多維度、多層次結合健康管理服務為客戶提供保險保障。

某險企內部人士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的疫情給消費者上了很好的一堂保險課,疫情期間,客戶切實感受到風險,保險意識增強。伴隨著不可抗力的存在,居民有需求,就會推動發展,所以健康險的業務占比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保險的“黃金時代”定會到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體險 健康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