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0 10:01:01
復宏漢霖目前正籌劃科創板上市事宜。公司創始人兼CEO劉世高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上科創板主要為了增加流通性,同時,也考慮到A股的生物醫藥企業估值相對較高,投資者對生物醫藥企業的熱情也很高。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陳俊杰
上市不到一年,因巨額研發投入造成業績大幅虧損的復宏漢霖-B(02696,HK),似乎逐漸迎來了收獲期。
去年第四季度,公司首款商業化產品漢利康(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上市,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今年,曲妥珠單抗中歐上市在即,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獲得歐盟批準的單抗生物類似藥。
同時,復宏漢霖目前正籌劃科創板上市事宜。公司創始人兼CEO劉世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上科創板主要為了增加流通性,同時,也考慮到A股的生物醫藥企業估值相對較高,投資者對生物醫藥企業的熱情也很高。
數據顯示,公司股價近三個月漲36.05%。7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跌0.39%報51.7港元/股,最新市值為281億港元。
復宏漢霖創始人兼CEO劉世高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近期公司股價漲勢強勁,您認為股價走高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在港交所上市的大半年以來,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做了什么工作?
劉世高:其實從估值來說,我認為公司目前的估值還是偏低。最近公司股價走高主要還是緣于業績增長,首先是今年年初,漢利康(利妥昔單抗)2000L的生產規模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產能獲得大幅度增長。第二,我們下一個要上市的產品曲妥珠單抗在四月份通過歐盟的GMP認證,五月底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的積極審評意見,有望成為首個獲得歐盟批準的中國單抗生物類似藥,預計7月能在國內獲批上市,歐盟那邊會在8月初上市。此外,貝伐珠單抗目前3期臨床已經達到終點,正在籌備向國家藥監局申報NDA。
在市值管理方面,我們及時與市場、投資者保持良好的溝通,近期也安排了多個電話會和投資會。6月13日,公司舉行了上市后第一場全球研發開放日,邀請了150多個投資人參加,公司高管針對公司的研發成果向投資人作了說明,同時,投資人參觀了我們的實驗室和生產基地,對我們的核心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管線等方面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
NBD:除了已上市和已申報的產品,公司還有十余個在研藥物和二十多項臨床試驗,公司未來將如何平衡研發投入和回報產出?
劉世高:公司目前任何項目進入臨床研究前,都需要經過內部多項評估,確保該品種未來在臨床適應癥的選擇、市場銷售上存在一定的潛力,能夠滿足病患的臨床用藥需求,同時有望獲得良好的市場回報以維持企業良好運轉。此外,我們很重視對國外市場的拓展。其實目前中國市場是生物類似藥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如果有能力進入國際市場,會有更長遠的發展。
NBD:今年3月,有相關公告稱公司擬在科創板上市交易,這一事項是出于何種考慮?
劉世高:我們計劃上科創板主要還是為了增加流通性,此外,A股的生物醫藥企業估值相對較高,投資者對生物醫藥企業的熱情也很高,這些都是我們考慮的因素。同時本次上市將進一步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以促進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等主營業務的推進,提升公司商業化及國際化的速度,從而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
NBD:漢利康商業化已經一年有余,能否介紹一下該藥品的銷售情況,其醫院準入、醫保納入、銷售布局等情況如何?
劉世高:去年五月,漢利康開出了第一張處方,在此后的7個月實現1.9億元的銷售額。但因為我們去年第四季度的產能不足,漢利康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這也說明漢利康的需求量非常旺盛,所以這一銷售額其實不能如實反映市場需求,受制于產能原因,第四季度的產品銷售減緩了一點,但隨著今年年初我們2000L的生產規模獲批,產能大幅增加,現在漢利康可以穩定供應,滿足市場需求。
此外,我們目前已完成29個省市的招標掛網,在國家醫保層面,只要生物類似藥獲得跟原研藥一致的通用名,就會自動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是從省市層面來說,還需要逐一去溝通,做好招標掛網、議價等工作,這塊工作我們在去年已經基本完成。在醫院層面,我們已經在很多主要城市的三級醫院完成入院。
除了國內市場,我們也在積極布局海外銷售,我們兩三年前就跟阿根廷的生物醫藥企業Biosidus合作,來拓展南美四國(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巴拉圭)的市場,今年我們又跟FARMA DE COLOMBIA S.A.S簽署協議,將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爾及委內瑞拉四個國家納入漢利康的授權范圍,目前漢利康已進入南美主要國家,同時也在與其他公司協商更多地區的合作。
NBD:IQVIA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境內上市的利妥昔單抗包括美羅華和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在中國境內的銷售額約25.05億元,而漢利康去年上市以來的銷售收入是1.9億元,您如何看待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之間的競爭?
劉世高:原研藥價格高昂,因為其在臨床研發時失敗風險很大,其價格中轉嫁了開發失敗尤其是臨床階段失敗的多個產品的開發費用。但生物類似藥相對而言開發風險小很多,因為其靶點是明確的,臨床開發成功率較高,藥價相對較低,但效果與原研藥基本是等值等效的。
上個月,CSCO(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幾位專家聯名發表了對生物類似藥的幾點共識,一是生物類似藥在療效、產品品質上跟原研藥是高度一致的;二是適應癥可以外推,只要跟原研藥機制一樣,適應癥是可以外推的;三是生物類似藥可以在治療過程中替代原研藥,且替代不會產生額外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生物類似藥會逐漸受到醫生們的認可,繼而帶動患者。
NBD:當前信達生物、海正藥業、正大天晴等企業都在申報利妥昔單抗上市,您對未來利妥昔單抗的市場競爭有何預期?
劉世高:我們的目標并不只是要占有市場一定比例,更希望能引領行業發展。從歐洲的生物藥行業發展趨勢看,首個生物藥的先發優勢非常明顯,往往在上市后的五年內就可以占據超過40%甚至50%的市場份額。
目前歐洲生物藥發展比較成熟,這一點對國內生物藥是有借鑒意義的。一個生物類似藥要進入省市醫保、進入醫院都需要過程,很多醫院都施行“一品雙規”,同一個品種,采納進口原研藥的同時,會再采納一到兩家國產生物藥,所以如果國產的第三家生物藥要進入醫院,其實會很困難。所以首個生物類似藥是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的。我們在鞏固漢利康在國內市場先發優勢的同時,也會迅速推進我們其他生物類似藥的全球商業化進程,不僅聚焦國內市場,更進一步布局海外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