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4 18:39:42
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2020上半年,共計有188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募資總額2355億元。其中,有VC/PE背景的中企數量達到122家,VC/PE機構IPO滲透率達到65%。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據CVSource統計,今年上半年,共122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實現上市,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65%,機構投資賬面退出回報總規模為2280.19億元,主要集中在1月和6月,平均賬面回報率小幅波動。
值得關注的是,前十大IPO項目集中在A股、港股,募資規模均在30億元以上,且與其余IPO項目的平均融資額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據統計,互聯網、醫療健康、制造業類公司仍是吸金大戶,IPO募資規模占據各行業募資總額的一半以上。
隨著國內股權投資多元化退出通道的拓展,市場IPO步伐開始加快,尤其輔以VC/PE的助力,創投資本日漸成為企業上市背后的主力推手。
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2020上半年,共計有188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募資總額2355億元。其中,有VC/PE背景的中企數量達到122家,VC/PE機構IPO滲透率達到65%,已超越此前統計的2019年國內VC/PE機構IPO滲透率的54%。
具體來看,高瓴資本上半年參投的8家企業成功上市;達晨財智有7家參投企業上市,其中萬德斯、道通科技和紫晶存儲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也有7家參投企業上市。此外,老虎基金、啟明創投、鼎暉資本等上半年均有5家參投企業上市。
記者注意到,科創板及赴港上市仍是上半年企業IPO的主攻方向。像鼎暉投資和漢理資本等機構,5家參投上市企業中,有4家沖擊科創板。另外,華潤微成為首家以紅籌方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的公司。
相比此前缺乏科創板、港股上市綠色通道以及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IPO途徑來說,政策面給予股權投資市場的股權流動刺激效果明顯。特別是上交所發布《關于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事項的通知》之后,紅籌回歸的標準體系和評價機制進一步夯實,帶動境內外中資企業的積極性。
但在投資回報方面,上半年沒有出現激增,VC/PE的平均賬面回報率仍小幅波動。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IPO賬面退出回報總規模為2280.19億元,主要集中在1月和6月。
盡管上半年的VC/PE機構IPO退出賬面回報總額出現過下降,尤其在3月份一度跌破100億元,到達73億元。但受疫情影響,全球投資在當期均受到沖擊,而在3月~6月,中企赴港股上市的審批進程逐步提速,在近期美國監管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的速度也在加快。
盡管今年以來的IPO速度仍保持高增長,但整體募資的結構仍不平衡,企業上市融資平均規模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僅募資規模前十大企業中,首尾相差就超過270億元。
企業的融資能力出現分化或出于投資機構的謹慎起見。在VC/PE機構募資難仍未得到實質性改變的當前,投資對于企業資產效應的增厚仍不具備系統性爆發的可能,所以在目前的投資方向上,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及制造業仍是重點。
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2020上半年,上述三大行業的公司IPO募資較多,占據各行業募資總額的53%,制造業公司共有56家企業IPO,成為IPO數量最多的行業。可見,資本仍然對產業資源較為集中的方向布局,對投資確定性的貫徹持續推進。
京滬高鐵是上半年中企IPO的募資大戶,總規模超過306億元人民幣;緊隨其后的是京東集團-SW和網易-S,分別募資274.99億元和192.15億元。但隨后的石頭科技募資規模降至45.19億元,排名第十的中泰證券僅募資30.52億元,與京滬高鐵相差275.48億元。
有分析指出,企業依附行業發展的特殊背景,在資金需求和未來估值前景方面標準不一。特別是國內繼續深化交通運輸布網的當下,相關企業的運維投入較大。
有券商分析指出,京滬高鐵IPO再進一步,其背后并非鐵路板塊一大業務支撐,亦有包括物流、航空、快遞等業態融合之需。相比京滬高鐵,其他公司的募資實力相對較弱,亦有企業實際募資額不足計劃目標,出現縮募。有分析指出,這與監管層控制發行規模以及兼顧擬IPO企業實際募資需求等因素有關。
另一方面,部分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有著明顯的新經濟、新科技屬性,缺乏估值參考的對標,因此在相關概念股的影響下,投資人對未來預期的憧憬有限。部分賣方機構表示,一些機構募資規模有限亦是缺乏擴產效應下對上下游公司實力的印證,很多初創型企業當下依然沒有業績爆發的可能,因此不具備大干快上的投資誘惑。
隨著近期二級市場的行情演繹,一些優質白馬股及部分藍籌股的股價迭創新高,結合市場指數的表現,過去十年間,A股市場的個股表現更為分化,在尚未落袋為安兌現投資收益之前,時下的擴容大勢對所謂技術先鋒的初創項目依然有估值去泡沫的可能。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