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9 22:41:09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有關事項作出規定,主要思路是實施差異化監管。
在筆者看來,《通知》對市場的影響偏于積極正面,可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更多資本性資金。
《通知》根據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設置8檔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上限,充足率指標越高、上限也越高。比如,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權益類資產投資余額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0%。
按此前規定,保險機構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而按《通知》規定,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50%以下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均在30%以下;充足率在250%以上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可上升到30%以上。筆者找到2019年四季度人壽保險公司的一組數據,總共62家公司,有17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50%以上,此類公司權益類資產投資上限可能在30%以上,或有增加權益率資產投資的資格和潛力。
當然,允許合資格的保險公司提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這些保險公司在實踐中未必就會真正投入30%以上的資金比例;而且,權益類資產不僅包括股票資產,還包括股權等資產。據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22.57%,因此,未來保險公司加倉A股或有一定潛力,但投資者也不宜過度臆想,保險公司會隨市場情況相宜操作、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個別保險公司或許還需調降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部分保險公司由于綜合償付能力低,按《通知》允許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也低。另外,《通知》還強化對重點公司的監管,規定“最近一年資金運用出現重大風險事件”等六種情形的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不得超過15%。這就使得一些保險公司的權益資產現有配置比例可能超過《通知》規定的配置比例上限,由此需要調降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不過《通知》對此綜合考慮不同情況,設置了12個月或6個月過渡期,保險公司并非立即拋售,特殊情況還可申請延長調整時間,這可避免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此前有些保險公司在股市對單只股票過度投資、頻繁舉牌,如此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投資行為,既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過度集中的投資風險,也可能引發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給公司治理和正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此次《通知》對此也進行規范,規定保險公司投資單一上市公司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經銀保監會批準的除外)。這個規定基本將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定位于財務性投資,有利于保險公司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且只要上市公司股權不是過度分散,如此投資比例一般也不會對上市公司原有控制權格局造成較大影響,有利于維護公司穩健經營。
《通知》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審慎投資原則,投資上市權益類資產,應當重點配置流動性較強、業績較好、分紅穩定的品種。筆者認為,這個規定應是《通知》的畫龍點睛之筆。當前A股市場炒題材、炒概念、炒事件驅動,有些股票估值高但卻看不出高的理由,市場估值處于混亂狀態,讓保險公司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市場將會持續出現一股投資清流,從而影響和帶動其他投資者在市場進行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一方面,證券市場需要各類機構投資者和各路資本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保險資金也需要實現保值和增值,保險資金遵循價值投資觀念投資優質上市公司,既可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持續的資本流入,同時也可從上市公司的高速發展中收獲巨大回報,從而實現保險資金與證券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
(作者為財經時評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