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5 15:29:39
每經記者 葉峰 每經編輯 肖芮冬
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對普通投資者而言,ETF也可以像普通股票一樣,在被拆分成更小交易單位后,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這樣投資者只要賺了指數就賺錢,再也不用研究股票,擔心踩上地雷股了,此外,ETF交易成本也很低廉,只有交易傭金。
周五,三大股指持續(xù)走低,創(chuàng)業(yè)板指更是全天大跌逾6%。繼上周四股指大跌后,短短一周,股民再次經歷大起大落,月初剛喊牛市來了的投資者,就連續(xù)遭遇大幅虧損,更有股民表示:以前熊市賺來的錢,都在這波“牛市”虧了。然而本周市場仍有投資機會,軍工、黃金等相關ETF本周逆勢大漲,讓我們來盤點本周ETF的市場機會。
四只指數ETF被拋售逾70億元
滬深兩市本周成交6.07萬億元,其中滬市本周成交2.7萬億元。截至2020年7月24日收盤,滬指報收于3136.77點,全周下跌0.54%,深圳成指收于12935.7點,全周下跌1.37%。
本周主要股指以及相關ETF表現
本周主要指數全線下跌,創(chuàng)業(yè)板指全周下跌1.3%,跌幅最大。其次是中證500下跌0.96%,上證50下跌0.87%,滬深300下跌0.86%。
在跟蹤主要指數方面,本周四只指數ETF份額全部出現下降。其中,上證50ETF減少了6.51億份,創(chuàng)業(yè)板減少了3.94億份,中證500ETF減少了3.54億份,滬深300ETF減少了3.28億份,以區(qū)間成交均價計算,四只指數ETF合計凈流出逾71億元。
繼上周四,三大股指持續(xù)走低,創(chuàng)業(yè)板指更是大跌近6%后,本周五,三大股指再次全線下跌,滬指失守3200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大跌逾6%。短短一周,股民連續(xù)經歷股指大起大落,本月剛喊牛市來了的投資者,就連續(xù)遭遇了大幅虧損,更有股民表示:以前熊市賺來的錢,都在這波“牛市”虧了。
不過,從本周整體來看,主要指數跌幅并不大,除創(chuàng)業(yè)板指跌幅1.3%外,其余指數跌幅均在1%以內。
有券商表示,滬指3500點是歷史籌碼密集區(qū)域,因此存在較大阻力。未來市場風格有望出現回歸,即從金融周期向消費科技過渡。宏觀增長方式從投資向消費過渡、產業(yè)鏈從長到短變遷、增長模式從增長紅利向存量競爭轉換,這些因素是導致風格差異的本質原因,也是看好科技和消費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chuàng)50指數周五大跌7.02%。消息面上,周四晚間,包括中微公司在內一共9家科創(chuàng)板公司發(fā)布減持公告。短期來看,這些有減持計劃的公司,都是原始股股東,獲利非常豐厚,現在總算有了兌現的機會,要減持也是很正常的。周五,披露減持公告的科創(chuàng)板公司多數低開逾10%,光峰科技、嘉元科技、西部超導等個股跌幅居前。
軍工ETF逆市大漲
在行業(yè)主題ETF方面,本周份額增長超過1億份的有10只基金,其中軍工ETF、5GETF(159994)、券商ETF和創(chuàng)新藥本周份額大增,分別增加了13.49億份、4.25億份、3.57億份和2.69億份。
軍工ETF近期份額連續(xù)增長,截至7月24日,本月份額累計增加了38.47億份,以區(qū)間成交均價計算,累計凈流入資金逾3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軍工板塊表現搶眼,軍工ETF全周大漲7%,月累計漲幅更是高達28.14%。
軍工ETF基金管理人在二季報中表示,在中美科技競爭長期化的背景下,包括自主可控、國產替代有望帶來包括半導體芯片、通信、計算機等行業(yè)的營收持續(xù)改善,相關領域公司的競爭力有望大幅提升。中長期我們仍然看好受益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消費龍頭,受益醫(yī)療支出加大所帶動的生物醫(yī)藥醫(yī)療,5G等新基建領域的半導體、通信、計算機以及軍工資產證券化和科研院所改制可能加速推進的軍工。
在資金流出方面,本周有13只行業(yè)主題ETF份額減少超過了1億份,其中券商E份額減少超14.6億份,資金流出逾15億元。
券商E于7月20日上市,為被動式投資的股票型指數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復制策略,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
此外,5GETF(515050)份額減少了3.74億份,已經連續(xù)八周出現資金大幅出逃,6月以來至今,份額累計減少了86.72億份,出逃資金逾100億元。
總體看來,在140只行業(yè)主題ETF方面,本周份額增加的有76只,減少的有64只,過半數基金份額出現了增長。
黃金相關ETF本周表現搶眼
商品ETF本周除能源化工下跌外,其余全部出現上漲,黃金相關ETF本周表現最好,整體漲幅逾5%。
自今年以來,黃金漲幅已高達25%,24日晚紐約黃金CFD再創(chuàng)新高,距2011年形成的歷史最高點1923.2僅一步之遙。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各國央行推行的積極財政政策、投資者的避險需求等成為助推金價一路高升的因素。作為硬通貨,黃金的保值避險功能吸引大量投資者購入。
跨境ETF中,本周恒生ETF份額減少了5.76億份。值得注意的是,恒生指數連續(xù)兩周回落,本周跌幅1.53%。
本文數據統(tǒng)計來源:Wind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