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5 20:50:00
每經編輯 何小桃 王曉波
“直通商學院”,
中國財經院校報考權威平臺;
10,000,000+數據精準薦校;
30+名校直播引路;
點亮財經學子職業生涯↓↓↓
全球新冠疫情數據,請下滑到文末查看
半導體行業正面臨一場大變局。
曾經領跑的英特爾如今已英雄遲暮,而臺積電則在先進制程方面一騎絕塵,讓半導體業界其他企業都顯得黯然失色。
這兩家公司昨夜在股市上的表現,正是這個趨勢的反映。昨夜英特爾暴跌16.24%,市值一夜蒸發415億美元,目前總市值2140億美元。
而臺積電則大漲9.69%,市值飆升338億美元(約2370億人民幣),總市值達3329億美元。
7納米延遲6個月
英特爾的芯片也要外包了?
英特爾的大跌與其發布的二季報有關。
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收為19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其中,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4%,占該公司總營收的52%;以個人電腦為中心的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這些結果得益于云計算、筆記本、內存和5G產品的強勁銷售。
第二季度,該公司以個人電腦為中心的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主要是受持續在家工作和在家的推動。由于需求轉向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的銷量下降。
該公司第二季度的凈利潤為5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2億美元相比,同比增長22%。
如果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第二季度,該公司的每股收益為1.19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9%;如果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該公司的每股收益為1.23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
英特爾預計,2020年第三季度,該公司的營收約為182億美元,運營利潤率約為28%,每股收益約為1.02美元。
此外,該公司預計,2020年全年,該公司的營收約為750億美元,運營利潤率約為30%,每股收益約為4.53美元。
看起來英特爾二季度的業績并不差,那為什么股價卻遭遇暴跌呢?
原因在于在二季報中,英特爾宣布其采用7納米工藝的CPU將推遲6個月發布。英特爾在新聞稿中表示,7納米工藝的良率現在比公司的內部目標低了12個月。低良率意味著,公司目前尚無法以經濟可行的方式生產其7納米工藝。英特爾表示,7納米工藝要到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才能在市場上首次亮相。
花旗分析師Roland Shu寫道:“隨著7納米技術的推遲,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差距拉大了,” 該消息暗示了“技術領導地位的重大轉移”,英特爾的CPU制造業務“顯得脆弱”,“很可能將CPU制造外包給臺積電等代工廠商”。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寫道:“至少在接下來的五年內,英特爾趕上或超越臺積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甚至可能永遠追趕不上”。
就在英特爾還搞不定7納米的CPU時,它的競爭對手臺積電不僅已經實現了5納米制程的量產,更是瞄準更先進的制程。
臺積電在先進制程方面可謂是一騎絕塵。此前剛剛宣布其3納米制程預計2021年風險量產,2022年下半年量產。
報道總結了臺積電近年來整個先進制程的布局。業界估計,臺積電2納米將在2023至2024推出。
獨享了7納米制程所有訂單
臺積電二季度凈賺286億
臺積電全稱臺灣積體電路制造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加工企業。
臺積電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上占據了一半的份額,是行業領頭羊。排名第二的是三星,但市場份額只有兩成。目前中芯國際雖然也在努力追趕,其14納米的芯片技術已經應用于華為手機。但是要趕上臺積電和三星的5納米工藝,仍然相當艱難。
當前,全球芯片制造行業中,擁有高端芯片制造能力的廠家寥寥無幾,特別是擁有7納米以下制程的代工廠,全球只有臺積電和三星2家。
臺積電披露的“按工藝制程劃分的收入圖表”可以明顯看出,28納米以下(28、16、7)的高端芯片帶來的收入占據臺積電總收入的比例接近80%。
而臺積電的良率更高,生產周期更穩定,因此,臺積電幾乎獨享了7納米制程領域的所有訂單,且定價權極高。同時,臺積電透露,目前5納米制程的需求十分強勁,且這種需求將會持續到2022年。
另外,臺積電的3納米制程預計將于2021風險量產,2022下半年量產,3納米相比5納米工藝將帶來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有了技術作保障,近年來臺積電的業績蒸蒸日上,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二季度臺積電還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7月16日下午,臺積電在2020年Q2法人說明會上,公布了本季度的財務情況。這家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果然不負眾望,Q2營收達到3107億臺幣(738億人民幣,105億美元),同比上漲為29%。
但最讓人驚奇的是臺積電的Q2凈利潤,高達1208臺幣(約41億美元,286億人民幣),同比飆升81%,不僅超過了分析師預期,也創下6年來最高水平。
此外,臺積電Q2的毛利潤率高達53%,超過此前分析師給出的50%~52%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業績表現優異,臺積電本次調整了2020年的整體收入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0%~15%上調至20%;同時,他們也調高資本支出額度至160億~170億美元;但在年初,他們曾因預計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而下調過2020年收入預期。
“斷供”華為帶來隱憂
臺積電占據著芯片行業的半壁江山,其客戶也不容小覷,華為也是其中之一。然而由于美國頒布的禁令,臺積電于7月16日宣布,若美國禁令不變,9月14日起要“斷供”華為。
根據美國政府的禁令要求,任何非美國的芯片制造企業,必須先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并獲得許可,才可以使用美國的技術和工具給華為供貨。因此,沒有向美國政府申請并獲得許可的臺積電,自5月15日起不能再處理任何來自華為以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的新訂單,并且必須在9月14日之前將原有的訂單完成。
根據臺積電2019年的財報顯示,華為的訂單占據臺積電總業務比例達14%,是臺積電最重要的高端芯片(14納米以下)客戶之一,僅次于蘋果的23%。如果斷供,那么臺積電14納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勢必出現很大的訂單缺口。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此前在發布會上表示,短期來看,不能向華為供貨對臺積電的影響不可避免,臺積電正在積極與其他客戶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同時,這對華為也造成很大的影響,有相關人士預測,隨著華為5G相關設備的大規模出貨,華為的芯片庫存或許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何小桃?杜恒峰 王曉波 肖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基金報、虎嗅網、每經APP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