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9 22:40:30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決定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會議指出,穩外貿穩外資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六穩”工作部署的重要環節。要圍繞穩住外貿主體、穩住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外貿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針對企業訂單減少等突出問題,推出有效措施支持拓市場、增訂單。
會議明確,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擴大到全國21個省份部分地區,圍繞拓寬開放領域、提升便利水平進行改革探索,包括發展跨境商業醫療保險、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等,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國務院多次就穩外貿、穩外資提出具體要求。6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穩外貿工作座談會時曾強調,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對穩定經濟運行和就業大局至關重要,要按照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要求,抓緊抓實抓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在積極擴大內需的同時,研究出臺穩外貿穩外資的新措施。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支持外貿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運用出口信用保險積極保障出運前訂單被取消風險。推廣“信保+擔保”,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
與此同時,要支持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擴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帶動中小微企業出口。
此前,針對外貿企業海外訂單遭遇取消的現象,商務部外貿司一級巡視員江帆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曾表示,為了把疫情對外貿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密集出臺穩外貿政策,重點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財稅、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貿企業保市場、保訂單,引導企業做好風險防范。
通過“信保+擔保”提供增信支持,對外貿企業而言有著怎樣的作用?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陸棟表示,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造成嚴重打擊,外貿行業老訂單付款賬期被延長乃至取消、已交付貨物被拖欠貨款、新訂單沒有著落、交易風險大增、運營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無論在行業龍頭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都十分普遍,中小微企業尤其突出。
“應收賬款是沉淀在企業未被盤活的重要資產,用好用足信用保險政策,擴大保單融資規模,對于復工復產的‘產業鏈、供應鏈’外貿企業意義重大。”陸棟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推廣“信保+擔保”為外貿企業提供增信支持,在地方層面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
例如,4月16日,上海發布“信保+銀行+擔保”融資方案,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建設銀行上海分行、上海市擔保中心簽署了《“信保+銀行+擔保”融資合作備忘錄》,并聯合發布了首期《重點外貿企業名錄》。
據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3月,公司已承保金額達111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0%,其中中小微企業6339家,承保金額27.4億美元,同比增長117.4%;分別為79家企業支付賠款6024萬元,為142家企業追回海外欠款8022萬元。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發揮服務貿易對穩外貿穩外資的作用。結合區域發展戰略,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擴大到全國21個省份部分地區,圍繞拓寬開放領域、提升便利水平進行改革探索,包括發展跨境商業醫療保險、推進中外合作辦學、擴大技術進出口經營者資格范圍、在常態化防控下加強旅游和體育國際合作等,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1~5月,我國服務出口降幅趨穩,進口降幅進一步加大,出口降幅小于進口19.2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44.9%至3500.8億元,同比減少2851.5億元。
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繼續提高。據商務部統計,1~5月,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8095.5億元,增長8.7%,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3.3%,提升9.3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分別增長34.4%和15.9%。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單獨依靠貨物貿易是難以支撐的。要進而走向貿易強國,一定要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兩條腿走路,相互支撐,制造業強大了,配套服務業一定要跟上。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進一步擴大,意味著我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在此前17個地區的基礎上再次迎來擴容。
2018年6月,《國務院關于同意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中提到,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深圳、哈爾濱、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成都、蘇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陜西西咸新區等省市(區域)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深化試點期限為2年,自2018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