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4 21:20:57
“去年全國的醫保總支出約2萬億元,這其中有一部分可以作為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支付方,這是非常大的促進。”微醫集團副總裁張貴民表示。未來的中國互聯網醫療還將向數字健康升級,他對此滿懷信心。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變化。醫療方面,“在線問診”取代了傳統扎堆大醫院的就醫習慣,在線診療成了新選擇。
8月4日,微醫集團副總裁張貴民在參加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云上每經”在線沙龍時就透露,整個疫情期間,微醫“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的訪問量達到了近1.5億人次,“單日最高訪問人次超過1100萬。”
除了患者就醫習慣的改變,國家政策方面也在刺激著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發展。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進一步放寬互聯網診療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等。
對此,張貴民表示,政策的放開促進了互聯網醫療實現閉環,未來的中國互聯網醫療還將向數字健康升級,他對此滿懷信心。就當前而言,數據的互聯互通、醫保政策的落地情況,都還在制約著行業發展。
微醫集團副總裁張貴民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無論是患者端,還是醫院端、政策端,對于當下的互聯網醫療發展而言,一系列利好正在醞釀與生成。
據張貴民介紹,1月23日武漢封城兩小時后,微醫就上線了實時救助平臺,該平臺面向全國用戶提供在線義診、中醫藥服務、心理疏導等,截至目前聚集了6萬名醫生,累計提供免費服務207.5萬人次,累計訪問達到1.48億人次,單日最高訪問人次超過1100萬。
需求激增以外,實際上,從互聯網醫療誕生的那天起,關于醫保支付的討論就未停止過,可以說,一直以來,“支付瓶頸”就是行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而這也有了新變化。
去年8月3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照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配套醫保支付政策,為醫保打通在線支付奠定基礎。
在上述在線支付基礎奠定一年后,最近,多項政策對此進行了“鞏固”。
除了7月21日出臺的意見,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將互聯網醫療列為15個新業態之一,并提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將打開一個萬億級別的支付方市場,“去年全國的醫保總支出約2萬億元,這其中有一部分可以作為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支付方,這是非常大的促進。”張貴民表示。
在張貴民看來,網上問診僅是互聯網醫療的基礎功能,未來中國的互聯網醫療會向數字健康升級。
“我們將來所利用的手段,不僅僅包括互聯網,還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我們能夠提供的服務,除了在線處方、醫保的審核和支付,還包括健康管理,數字健康未來會給民眾提供一個全程的服務,真正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張貴民如是預測。
不過,張貴民指出,從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來看,目前仍有幾個因素制約行業發展。
“第一是數據的互聯互通,這是制約當前行業發展很大的一個問題。”張貴民舉了幾個例子說明其關鍵性,例如,線上復診需要用戶提供之前的病例,是否能夠打通從醫療機構調取復診信息的通道?醫保實現線上支付要核對參保人的身份,能否和醫保系統打通?線上開處方能否和醫藥公司庫存打通,從而避免開藥后無藥可送?
第二是醫保政策的落地情況。“雖然從大的宏觀政策上看,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互聯網醫療的收費辦法,以及相應的鼓勵措施。但其實各地的醫保還是市級統籌單位為主,如何落地實行國家層面的政策,各地理解不同,出臺政策的不同也會影響這樣的一些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