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4 22:59:26
據天科合達招股書(申報稿),“大基金”持有公司933萬股,持股比例為5.08%。天科合達表示,公司引進“大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主要是探討開展碳化硅半導體產業鏈合作和市場建設等。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湯輝
又有一家半導體材料公司沖刺科創板,它就是北京天科合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科合達)。
天科合達主要生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晶片,2018年,公司導電型晶片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國內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科合達背后的股東包括華為以及“大基金”。若天科合達成功上市,A股版圖又將增添一家“大基金”概念股。最近兩年的芯片行情中,有“大基金”持股的北方華創、兆易創新等被市場爆炒。
不過據天科合達的招股書(申報稿),碳化硅單晶生長爐今年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較低,僅有21.33%,而在公司的主要產品中,碳化硅單晶生長爐毛利率最高。
7月,天科合達的科創板申請已獲受理。
天科合達是一家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商。據天科合達介紹,公司是國內最早實現碳化硅晶片產業化的企業,在國內率先成功研制出6英寸碳化硅晶片,相繼實現2英寸至6英寸碳化硅晶片產品的規模化供應。不難發現,天科合達的生產領域位于半導體最上游。
所謂碳化硅晶片,經外延生長后主要用于制造功率器件、射頻器件等分立器件。它的下游市場包括新能源汽車、5G通訊、光伏發電、軌道交通等。比如根據IHS Markit數據,2018年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3.9億美元。
從主營收入的結構看,碳化硅晶片、其他碳化硅產品、碳化硅單晶生長爐是天科合達的主要產品,2019年分別占比48.12%、36.65%、15.23%。
從2017年~2019年的財務數據看,伴隨天科合達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也在增長。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從2406.61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1.55億元;凈利潤從虧損2034.98萬元變為盈利3004.32萬元。與此同時,公司的總資產從2017年末的1.62億元增長至2019年末的7.1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從1.31億元增長至3.4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天科合達的固定資產項增長很快,2018年的固定資產為7121.42萬元,2019年的固定資產金額就達到了2.64億元。但與此同時,天科合達的在建工程從2018年的921.81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9951.27萬元。如果天科合達的固定資產增長來自在建工程轉固,那么一般來說,2018年在建工程的數據理應很高。對比來看,天科合達的固定資產增長不符合這一邏輯。那它固定資產突然增長的原因在哪里?
天科合達在招股書(申報稿)里解釋,這主要是公司于2018年9月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的《項目投資協議》及補充協議,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為公司在徐州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園投資建設碳化硅晶片項目新建約26000平方米廠房,由江蘇天科合達免費租賃使用5年,租賃期開始的5年內,天科合達承諾將收購該廠房及土地。鑒于廠房尚未完成建設成本審計,公司以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出具的已發生的建設成本估計金額1.48億元作為暫估入賬價值確認該廠房為固定資產。
2017年~2019年,天科合達營收規模持續增長,但有一半業務來自前五大主要客戶(2017年例外)。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合計實現營收8915.79萬元,占比57.46%。天科合達的前五大客戶中包含了中電化合物半導體有限公司、三安集成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2019年,天科合達的毛利率逐漸升高,2019年毛利率為35.02%。但從細分產品類別看,碳化硅單晶生長爐的毛利率較高,達到61.52%,主營收入碳化硅晶片的毛利率僅有19.46%。實際上,碳化硅晶片19年的毛利率水平還是依靠天科合達的規模生產,2018年,該產品毛利率僅有13.49%。
但是從產能利用率來看,天科合達毛利率更高的碳化硅單晶生長爐,今年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較低。2018年、2019年,天科合達碳化硅單晶生長爐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3.33%、93.33%。而在今年一季度,天科合達碳化硅單晶生長爐的產能利用率僅有21.33%。
對于這一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了天科合達證券部。但對方表示,參照招股書(申報稿),現在公司不方便接受采訪。
“從一季度看,天科合達整體的產能在提升,但產能利用率的波動可能會被關注到。”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表示。
不過天科合達最被關注的還是背后的股東,其中“大基金”持有933萬股,持股比例為5.08%。“大基金”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認購天科合達的股份,增資價格為6元/股。天科合達表示,公司引進“大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主要是探討開展碳化硅半導體產業鏈合作和市場建設等。同“大基金”一同增資認購的還有華為全資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82%。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