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2 15:24:31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廖丹
疫情沖擊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劇,面對復雜多變的投資環境,如何更有效合理地進行資產配置?8月11日晚間,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在第二期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講堂”上,分享了他對于“當前形勢下的居民資產配置”的思考。
在劉珺看來,當前,居民資產配置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尤其是利率下行將顯著侵蝕投資收益。“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資產能持續地上漲,投資者很難捕捉到‘常勝將軍’的投資品。”因此在資產配置中,控制風險永遠是首要要素,而多元化配置則是投資取勝的唯一抓手。同時,他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量入為出,理財宜早不宜晚;第二,不要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第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由于疫情導致的不確定性遠大于確定性,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普遍陷入“流動性危機”,為了應對疫情,多數發達經濟體都推出了超常規的財政刺激政策,而這也為未來全球市場埋下了一定的風險隱患。
“在新的內外部環境下,資產組合與以往不同,過去的經驗未必能夠指導未來。”劉珺表示,盡管此前投資新興經濟體是一種提升收益的方式,但在疫情背景下,部分新興經濟體的脆弱性加速暴露,新興經濟體不再適合作為整體板塊開展投資,而是需要在個體分析的基礎之上有效增加顆粒度,使新興經濟體的活動投資變得更為精確。
更明智的選擇或許是投資中國,人民幣資產的全球吸引力在進一步增強。數據顯示,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從過去15年的均值60個基點擴大到當前的200個基點。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尤其是港股市場估值并不是很高,債券的收益率相對也比較高。“中國或許是現在主要經濟體中為數不多的能夠提供正收益資產的大型經濟體,并且這種正收益資產的體量相當之大,可以吸納很多投資資金。”劉珺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發達國家利率長期呈現下行狀態,而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呈現出震蕩走低的趨勢。劉珺認為,未來中長期利率的下行或許是一種常態,而長期下行的利率會使收益率增長更加緩慢。
“在投資方面有一個‘七二定律’,就是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劉珺表示,利率下行和通脹將對投資收益造成侵蝕,實際投資回報的增長將更加緩慢。
在七二定律下,當年化收益率為6%時,以復利計算,12年可以讓名義投資回報翻倍。而當年化收益率降為5%時,名義投資回報翻倍需要約15年。當年化收益率繼續降為4%,名義投資回報翻倍需要約18年。另外,在長期投資中,通脹是不可忽視的敵人,即使是1%或2%的通脹,也會使投資收益翻倍所需的時間提升不少。
展望三季度,劉珺表示,國內經濟將延續企穩反彈的態勢,房地產對內需構成支撐,CPI將持續回落,PPI有望逐步企穩,貨幣政策偏重直達實體的結構性寬松,財政政策注重保民生保就業。全球貨幣寬松延續,美國經濟觸底反彈,經濟復蘇面臨失業率和疫情的雙重考驗。
關于權益資產,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將逐漸修復,市場中樞預計會震蕩上移。美國經濟基本面難以支撐美國股票的高估值,對此持相對謹慎的觀點。港股的估值比較低,相對樂觀。
固定收益資產方面,劉珺提到,利率債以震蕩為主,國內利率上行和下行的空間都相對有限;信用債內部產生分化,建議標配高評級信用債;可轉債中性,整體風險可控。
另外,現金資產只建議維持一定比例的現金配置,優選銀行現金理財產品。“大宗商品方面,我們的觀點一是黃金中性,中長期配置的價值仍值得關注,目前黃金已處于相對比較高的位置,所以進一步配置黃金要謹慎;二是原油相對謹慎,存在波動風險,注重投資工具的選擇。”劉珺指出。
“很多投資人認為自己能有效地擇時進出市場,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到市場的‘頂’,同時抄著市場的‘底’,但數據證明,貪婪和恐懼始終是人性的弱點,追漲殺跌是一種人性的必然。”劉珺總結道,所謂“爆款魔咒”恰恰說明了這點,人性總是會引導投資者在恐慌的時候“割肉”、在瘋狂的時候涌入。
因此,做好資產配置,控制風險永遠是首要要素,而多元化配置是投資取勝的唯一抓手。“分散配置、組合投資可以讓收益波動明顯降低,資產配置的多元化是投資唯一的免費午餐。”劉珺指出,“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越弱,分散風險的效果也就越好,持續加入低相關資產(例如商品),還能繼續拓展有效邊界,獲得更高的夏普比率,使得性價比更高。”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