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4 21:07:57
每經編輯 王曉波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8月14日消息,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簡稱保險業協會)對外發布《2020年上半年壽險電銷行業經營情況分析報告》顯示,上半年,共有21家人身險公司經營壽險電銷業務,累計實現規模保費69.22億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30.35%。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互聯網人身險規模保費實現平穩增長。據保險業協會對外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上半年,共有59家公司經營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394.4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2%,36家公司規模保費實現不同程度正增長,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保持平穩增長。
根據《2020年上半年壽險電銷行業經營情況分析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壽險電銷人員招聘工作受到較大影響。截止6月30日,壽險電銷行業總銷售人力為61436人,較年初下降了8.27%,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2.85%。其中2月份新增銷售人力和脫落人力均為上半年最少,分別為2135人和7338人;5月份脫落率為上半年最高,達23.18%,當月脫落人數為13554人;6月份新增銷售人力最多,為13756人。
上半年,共有21家人身險公司經營壽險電銷業務,其中中資公司12家,外資公司9家,與去年同期一致,經營主體保持穩定。
上半年,壽險電銷市場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經營者的規模保費市場份額分別為67.65%、76.59%和92.49%,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市場集中化程度仍較高。排名第一的平安人壽實現規模保費34.2億元,市場份額高達49.42%,占比較去年同期上升8個百分點。其次是招商信諾人壽,兩者合計占60%的市場份額。
上半年,19家公司通過自建機構開展業務,共實現規模保費45.07億元,占壽險電銷總規模保費的65.12%。18家公司通過合作機構開展業務,實現規模保費24.15億元,占壽險電銷總規模保費的34.88%。
各類險種占比在上半年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年金保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33.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6%,占比為48.47%,仍為主力險種;人壽保險實現規模保費13.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4.13%,占比為19.5%,成為第二大險種;健康保險實現規模保費13.0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9.95%,占比為18.87%;意外險實現規模保費為9.1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7.93%,占比為13.16%。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2020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結構持續調整,各類險種占比也出現一定的變化。其中,人壽保險實現規模保費891.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9%,占比為63.9%,仍為主力險種;年金保險實現規模保費283.2億元,同比增長58.6%,占比為20.3%,成為第二大險種;健康險實現規模保費185.1億元,同比增長60.1%,占比為13.3%;意外險實現規模保費34.5億元,同比增長13.5%,占比為2.5%。
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公司的規模保費市場份額分別為48.6%、65.9%和84.6%,與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大市場份額略有上升,前五、前十大市場份額均出現下降,但市場集中度仍然較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前十位公司的排名和市場份額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中郵人壽取代國華人壽躍居首位,太平人壽和人保壽險取代弘康人壽和合眾人壽進入前十。
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的業務模式仍然以與第三方平臺(渠道)合作為主,保險公司自營平臺(官網)為輔。其中,通過第三方平臺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235.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0.8%,占比為 88.6%;通過自營平臺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5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9%,占比為11.4%,自營平臺已保持連續5年平穩增長。
《報告》還指出,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人身保險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相比傳統線下渠道營銷受限的情況,互聯網人身保險發揮出其線上渠道的獨特優勢,較好滿足了消費者“非面對面”的保險服務需求,疫情倒逼傳統壽險渠道線上化轉型,掀起線上運營服務能力競爭,推動“互聯網+醫療+保險”模式的迅速發展,為互聯網保險產品向健康保障型產品轉型提供了土壤。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