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2 14:21:01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陳旭
“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同業理財較高峰期壓降近九成。”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最新披露的一組數據。
8月22日,2020年“中國財富論壇”在青島舉行。會議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雜志和《財經》智庫承辦,范一飛現場發表主旨演講,披露了資管行業最新數據,并展望資管行業未來發展。
范一飛說,我國經濟增速在二季度領先于全球實現正增長。資管行業是促進直接融資、提升金融服務的重要著力點。他表示,未來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履行職責,針對資管行業轉型創新發展加強動態監測評估,持續推動監管標準統一,為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每經記者 張壽林攝
2018年4月,央行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資管新規,推動資管行業回歸本源。范一飛說,兩年來,資管行業轉型規范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是行業監管制度不斷完善,資管機構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資管新規框架下,理財新規、證券私募資管新規、保險資管新規和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陸續出臺,資金信托管理辦法已經公開征求意見。資管業務綜合統計體系也已基本建立。
截至目前,已有21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經批準設立,17家已經獲批開業,實現了潔凈起步、輕裝上陣。各類資管機構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建設,行業從無序的監管套利轉向有序合作競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至2020年6月末,資管產品募集資金余額約80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前下降7.4%。
二是行業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風險明顯收斂。資管行業按照政策要求,整治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資管產品來源于同業的資金規模和比例持續縮減,長期限、凈值化產品發行增加,期限錯配程度和杠桿率整體下降,通道業務、各類結構復雜產品規模持續收縮,以錢炒錢、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緩釋。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同業理財較高峰期壓降近九成。
三是行業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提升,資管業務回歸本源。資管產品在逐步壓降存量非標資產的同時,通過增加對債券、股票以及金融債和存單的投資,支持了實體經濟。截至2020年6月末,資管產品配置到實體經濟的資產余額39.6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2.4萬億元。
范一飛總結,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果斷規范資管業務、治亂象防風險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近年來剛性兌付、多層嵌套、資金池運作和非標投資等資管亂象,不僅使得資管機構異化為信用中介,資管行業偏離了直接融資本源,而且放大了宏觀杠桿,擾亂了金融秩序。如果沒有當時的及時處理,在疫情沖擊下防范金融風險的形勢將更加復雜嚴峻。
回顧了資管行業規范兩年來的變化后,范一飛闡述了接下來的監管政策思路。
一是堅守防范化解風險的初心,持之以恒推進整改轉型。
規范資管行業、化解影子銀行風險,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一役。7月31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決定優化調整過渡期安排,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這次過渡期延長,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本著實事求是原則做出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資管業務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金融機構是資管業務轉型升級的第一責任人,要按照金融管理部門工作部署,在新的過渡期政策下,立足自身實際,主動完善整改計劃,盡早完成整改任務,鞏固防風險成果。
同時,資管行業要繼續堅持回歸本源,強化風險意識,有序落實破剛兌、去通道、限嵌套等監管要求,加快新產品拓展,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二是推進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相結合,提高監管有效性。
資管新規明確了資管業務是持牌業務,無牌照不得經營,但在實踐中仍有部分機構“無證駕駛”。
以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為例,據統計,我國有超過5000家財富管理公司,主營業務是代銷基金等金融產品,其中相當一部分存在無牌銷售保險、公募基金及設立資金池等問題,給金融穩定帶來嚴重威脅。
對此,一方面要以對業務的實質性監管為核心,堅持審慎監管,嚴格市場準入,財富管理公司從事相應銷售業務必須向金融管理部門申請牌照。另一方面,借鑒國際經驗,以保護投資者權益為出發點,加強行為監管,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完善信息披露要求,進一步提高監管的有效性、適應性和前瞻性,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公平競爭。
范一飛強調,要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鼓勵資管行業增加權益性資產和另類資產配置,堅持長期投資理念,適當拉長考核周期。
要加快推進我國養老第三支柱建設,加大養老型資管產品創新,培育和發展長期資金,為我國直接融資體系的發展提供源頭活水。同時,落實好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措施,通過競爭促進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繁榮,推動形成以國內資金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資金循環雙促進的新格局。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壽林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