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3 09:42:08
每經編輯 張楊運
據華為心聲社區,日前,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與新員工進行座談,并對外公開了署名為《不要浪費一場危機的機會》的這次座談會紀要。
郭平表示,會繼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同時會幫助前端的伙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相信若干年后我們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
郭平在紀要中稱,歡迎各位同事加入華為,面對急劇動蕩的時機,丘吉爾有句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危機的機會”。此外,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也作了解答。
第一,對未來的看法。華為的未來是聚焦聯接、計算和終端技術領域,終端其實也是聯接與計算的一種體現形式。華為的志向是成為數字經濟關鍵技術最重要的提供者,這也是華為核心的產業和追求。
第二,華為現階段的重點是釋放5G等先進技術的紅利。5G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萬物互聯的時代。以5G為代表的先進技術上,華為處于領先的地位,我們下一步的重點是和伙伴們一起,釋放先進技術帶來的紅利,使能千行百業,幫助我們的戰略客戶獲得商業成功。這個前景十分廣闊,我也相信新加盟的同事也會大有作為。
第三,華為的未來依賴什么?華為依靠的是年輕人。我們需要年輕人,需要新陳代謝。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是可能的,但我們要成為先進的代表,研發、制造、物流、財經、IT都需要創造性的突破,實現這種極端的環境下能夠生存并且持續領先。我們還需要全球化的合作和市場,獲取各種先進要素,滿足客戶需求。
第四,解讀一下我們現在面對的環境。美國為什么打壓我們?我們怎么應對?我推薦大家讀美國現任司法部部長巴爾今年2月份在智庫發表的一個演講。巴爾先生很了不得,原來是Verizon的高級副總裁,還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他在演講中,把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扔到了一邊。他說19世紀以來,美國在創新和技術上的每一個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正是美國的科技實力使美國繁榮和安全,中國的領先會讓美國失去主導世界的權力,5G技術處于未來技術和工業世界的中心,中國已在5G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個領域如此重要,美國必須破壞中國5G的建成。人家已經指明了原因。
問:我來自海思,去年5月美國把咱們列入實體清單,海思半導體的地位一下沖上去了。但是如果以后遇到最極端的情況,我想問一下海思在華為的戰略地位會有什么變化?
郭平:建立備胎計劃已經十幾年了,當時用的是別人的芯片,但是仍然保持足夠的投資去做海思,現在華為作為一個系統設備公司扎到根,芯片設計就到根了。那么前端還有芯片制造工藝、制造設備和原材料,這幾道關是美國約束我們的地方。對我們來說,會繼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同時會幫助前端的伙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若干年后我們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
問:我是供應鏈負責終端交付的,我們知道2003年在華為與思科的官司中,您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我想問一下,在那段歷程中您遇到了什么困難?有什么事對你觸動非常大?您是如何調整自己的?我們將來可能要到海外去面對我們的客戶,您有什么好的建議給我們?
郭平:最大的挑戰是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那種恐懼。可能人人都恐懼未來,但只有即使恐懼,仍然一往無前的人才有未來。我記得當時對方有龐大的團隊,甚至讓我們請的顧問給我傳話,“你們將會面臨天文數字的罰款,華為將會倒閉”,創造出的各種輿論和政治環境,比今天情況可能更惡劣。他們甚至希望沒有律師接我們的案子,給我們做辯護。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生存下來了。我的建議就是,不管面對多難的環境,要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當年金一南教授在這間教室講課時說“戰術千條萬條,第一條要敢打”。對于我們新員工加入華為公司來說,千條萬條第一條要行動起來,要去做,只是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問:我來自智能駕駛解決方案BU,我們都知道華為現在主要的收入是來自傳統的運營商業務以及消費者業務,那么我想向您了解一下,對于一些新興的像智能駕駛、云,公司有沒有對未來的規劃和展望呢?
郭平:我們是怎么看汽車的?其實還是圍繞著在聯接和計算領域的特點。現在的核心技術是發動機。未來的核心技術又是什么?是能源管理系統,是操控系統,是手機裝了四個輪子。華為不造車,可以為車廠造好車,提供ICT的關鍵部件,這是華為的定位。用ICT技術,車廠插上未來的翅膀,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取優勢。我們還是賣ICT技術/設備,只是這個設備用于車上。
問:除去美國制裁這一主要影響因素,公司當前還存在的最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是什么?您是如何來考慮的?
郭平:能打敗華為的只有華為自己。首先,作為擁有一個千億美元的大型公司,不能犯方向性的錯誤。當年像神一般存在的貝爾實驗室、無線通信的發明人摩托羅拉倒了,因為他們犯了方向性的錯誤。能打敗華為的不會是美國,而是在于自己,我們在這方面不能有方向性的錯誤。這是華為的管理層、華為的技術領袖需要承擔起來的責任。另外,華為應該成為有活力的組織。華為是開放的,總是能給有創造力和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的公司。堅定的正確的方向、充滿活力的組織和文化,是我們真正面對的挑戰,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失敗和死亡。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