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政在關注

每經網首頁 > 政在關注 > 正文

陜西R&D中西部第一,需警惕結構性隱患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0 19:31:11

每經實習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師安鵬

陜西又一次在科技領域火了。

這次無關豐富的高校資源,也非強悍的軍工實力,而是,陜西舍得給“未來”花錢!

2019年,陜西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的比值),達到2.27%,位列中西部第一。

眾所周知,GDP代表一個地區當下的經濟水平,而R&D經費投入,則預示其在未來經濟格局中的潛力,后者也被稱為“對未來的投資”。

作為內陸省份,陜西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上并不占優,但投入強度卻足以比肩東部省份,稱得上中西部地區最舍得給“未來”花錢的省份。

那么,近年來,陜西迅速增長的研發投入有何成效,在未來的經濟格局中蘊藏著哪些機會,同時還存在哪些結構性隱患?

最舍得給“未來”花錢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R&D經費投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23%)的省(市)有7個,分別是北京、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和陜西。

一般認為,越是經濟強悍的省份,其研發上也就越舍得花錢。

比如京津冀和長三角省份都是這份榜單的“老熟人”。

陜西則是個例外。

2014年至2019年,陜西R&D經費從366.8億元提高至584.6億元,5年間增長217.8億元,全國排名從14位上升到13位;與此同時,其R&D經費投入強度從2.07%上升至2.27%,全國排名從第8位上升至第7位。

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告訴粉巷財經(ID:nbdfxcj),“一方面是陜西的高校和國家級科研院所較多,所以從國家層面爭取來的經費可能就會比其他省份多一些;另一方面,陜西有很多大型國企,比如能源化工類的大企業,其本身需要的投入也是比較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西部省份中,陜西的R&D經費總量并不占有多少優勢,但是其研發投入強度卻一騎絕塵。

2019年,陜西、四川、湖南和湖北4個省份,R&D經費投入分別為584.6億元、871億元、787.2億元和957.9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2.27%、1.87%、1.98%和2.09%。

R&D經費投入強度反映的是一個地區對科技的重視程度,而陜西也確實對科技發展極為重視。

從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到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再到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陜西動作頻頻,西安建設硬科技之都的成效也開始不斷顯現。

今年6月,陜西出臺《38條科技創新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到2025年,陜西R&D經費投入強度全國排名保持在前7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每年增幅不低于20%、總量突破1萬家。

陜西的科技實力

再就西安層面來說。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2020)》,西安排名第40位,其科創實力可見一斑。

與之對應的是,西安的R&D經費投入強度絲毫不遜于東部發達城市。以2018年為例,西安R&D經費投入強度達5.1%,同期上海為4.16%(2019年具體數據還未公布)。

西安本身聚集著陜西絕大多數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資源,2018年,西安在陜西R&D經費中占比超過80%。可以說,西安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著陜西的科技實力。

那么,我們至少可從以下角度來窺探陜西的科技實力。

首先,西安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僅次于北京,擁有全國近1/3的航天科研生產力量、近1/4的航空專業人才與高精尖設備。

其次,西安還是全國科教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63所高等院校。其中西安交大、西工大、西電等眾多高校都在中國科技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

西安交通大學〡攝圖網

陜西在科創版的表現亮眼,與這些高校強大的研發實力分不開。比如,首批登陸科創板的鉑力特,其第三大股東就是西工大資產經營管理公司。

再者,正如裴成榮所說,陜西聚集著能源化工、機械等領域的眾多大型國企,其本身的研發投入就很大。

比如,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在2011年成立的科技發展部,累計投入資金近200億元,擁有5個國家級科研機構,獲得專利授權過千件。

一位不具名的經濟專家認為:“這些科研院所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它從國家這塊爭取來的(經費)應該是比較多。如果就地方本身投入的經費作對比的話,我覺得不一定有這么高”。

當然,科研實力最直觀的體現,還是在于其科研產出與科技企業的孵化。

2019年陜西省共獲得授權專利4.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0.98萬件,每萬人擁有授權發明專利數為12.04件。 

與四川、湖北等中西部省份相比,陜西在授權專利總數上并不占優,但卻在轉化率上表現非常亮眼。

2019年,四川、湖北和河南三省的技術合同交易額分別為1216.2億元、1449.63億元、234.07億元。而同期,陜西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467.83億元,排名全國第5位,在中西部省份中位居TOP1。

近年來,陜西的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014年的639.9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67.83億元,年均增長100億以上。

這也足以見得陜西的研發實力。 

隱憂和建議

從整體來看,陜西的科技水平和潛力都可圈可點。

但是,也面臨自己的隱憂。

陜西的R&D投入強度在中西部一騎絕塵,但是科研經費總量上卻與東部發達省份(2019年6個省份超千億)差距較大,甚至與同處西部的四川差距都越拉越大。

2013年,陜西和四川R&D投入總量分別為342.7億元、400億元,相差近50億元,6年過去,差距已擴大至近300億元。

除此之外,陜西的R&D投入亦面臨著結構性隱憂。

從R&D投入主體來看,2018年陜西省各類企業支出為264.7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16.56億元;政府屬科研院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15.06億元;高等院校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48.80億元。

可以看出,政府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經費占據58.9%,而企業經費占40.4%,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約80%)。

圖片來源〡攝圖網

陜西省工信廳廳長張宗科也曾在年初坦言,陜西省企業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不管研發人員的數量,還是研發經費的投入都是比較靠后的。

此外,裴成榮認為,陜西技術成果的本地轉化率較低,而大量的成果都是在東部城市來轉化,這也是一個不利因素。

此外,她還對陜西的研發投入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內循環背景下,陜西這樣科技實力強大的西部省份應該抓住機會,政府層面應該更加重視,持續加大投入,推動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研發出來;

第二,要著力推動技術成果在本地進行轉化;

第三,創新驅動是非常必要的,核心是陜西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環境,讓更多資金和人才愿意進來。

?

本文來自一言不合就爆料的粉巷財經,歡迎關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