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6 14:34:12
雖然遭受疫情影響,但是今年“蓉城之秋”還是如約舉辦。四川省音協主席林戈爾向記者表示:“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需要)擴大內需,而文化藝術、音樂演出就是在擴大內需。”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楊歡
音樂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9月15日晚,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深圳交響樂團和成都交響樂團聯袂奏響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拉開了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的序幕。
在接下來3個月的演出季中,“蓉城之秋”將帶來超過80場音樂活動。其中,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呂思清、印青、張千一、張也、金承志、王弢等名團名家、《花木蘭》《魔女宅急便》《塵埃落定》等知名IP將齊聚成都。
雖然遭受疫情影響,但是今年“蓉城之秋”還是如約舉辦。四川省音協主席林戈爾向記者表示:“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需要)擴大內需,而文化藝術、音樂演出就是在擴大內需。”
在林戈爾看來,“蓉城之秋”聚集了國內非常優秀的演出團隊,節目形式也是豐富多樣,規模達到、甚至超過一些知名藝術節、音樂季。今年的如期舉辦,對于演出市場的復蘇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為成都打造音樂之都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品牌。
在談到此次來蓉的深圳交響樂團時,林戈爾告訴記者:“作為國內交響樂領域的勁旅,深圳交響樂團除了擅長演奏世界經典曲目,還非常注重原創曲目的生產。深交是國內率先實行改革,推出音樂季的團隊之一,成都交響樂團目前也在實施新的模式和改革。這次合作能夠近距離觀察,學習深交改革后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準,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不過,林戈爾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記得我們去大都會歌劇院考察時,我在門口呆了4個小時,發現他們現場售票量非常大。雖然現在大家很多時候都在線上購票,但我覺得‘蓉城之秋’還是應該在演出場館設立傳統售票點。因為目前成都的欣賞者并不是全部習慣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訂票,還有一些年長的音樂愛好者并不是很了解(網上購票)。只有做到線上線下結合,才能讓更多市民及時購買到音樂季門票。”
“蓉城之秋”可以說是疫情以來成都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演出,折射出近年來成都音樂產業的發展活力。
記者觀察到,近年成都持續發力打造國際化城市音樂品牌,提升打造“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成都國際音樂(演藝)設施設備博覽會等品牌,與此同時大力支持市場主體辦好西部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等各類音樂演藝節會品牌,引領成都音樂產業發展。
同時,成都還通過音樂人才工作室、音樂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金芙蓉音樂比賽、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和扶持各類音樂孵化器等,搭建平臺,大力鼓勵音樂原創,培育音樂精品劇節目,讓優秀原創音樂匯聚在成都、生產在成都、發布在成都。
記者了解到,最近三年,成都音樂產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0%,2018年實現音樂產業產值397.86億元,同比增加21.69%。2019年,成都市音樂產業逼近500億元大關。
正如成都市文廣旅局有關負責人所言:“我們將通過提升演藝載體服務能力、發展高品質音樂演藝、促進音樂影視創作生產、豐富城市音樂影視消費、壯大音樂產業市場主體等多項舉措來建設國際音樂之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