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7 16:47:22
近日,據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則二審判決書披露,前銀泰證券徐州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的總經理王劍被判賠償投資者的本息,他在職期間發起的“私募產品”,門檻低到了5萬元起。由于其重倉股復牌后遭遇跌停,產品凈值跌破清盤線,被投資者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本息。王劍不服一審判決,再度上訴至法院,卻被駁回,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私募基金產品是投資者比較喜愛的投資理財工具,但有位券商營業部的原總經理違規發行私募產品,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據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則二審判決書披露,前銀泰證券徐州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的總經理王劍被判賠償投資者的本息,他在職期間發起的“私募產品”,門檻低到了5萬元起。由于其重倉股復牌后遭遇跌停,產品凈值跌破清盤線,被投資者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本息。王劍不服一審判決,再度上訴至法院,卻被駁回,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相關規定,私募機構發行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者的門檻都是100萬元,但卻有原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在私募產品上打起了“歪主意”。
9月11日,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王劍與宋彩云、王薇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據判決書顯示,上訴人(原審被告)王劍的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回重審被法院駁回。
據了解,王劍在2015年2月4日至2017年4月13日期間任銀泰證券徐州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的負責人、總經理。
2015年6月,包括宋彩云在內的15人簽訂《弘益合作基金協議》,約定了基金認購條件,以5萬元為最低認購單位,以1萬元為單位遞增認購。基金采取絕對收益提成法,管理人收取30%的業績報酬作為管理費用。基金凈值虧損超30%為強制清算線。該期基金共收取15名投資人共計2450378元基金資產,宋彩云于2015年6月13日將10萬元匯入該基金指定的賬戶。
該私募基金的管理人為王薇,2015年9月1日,宋彩云等8名投資人又與王薇簽訂《弘益合作第二期基金續期補充協議》,內容為:因第二期基金重倉股停牌,復盤后無法及時出局,導致第二期凈值跌破清盤線。經全體基金持有人協商達成補充協議,將基金強制清算條款修改為:本期基金目前超過前期強平線,但不進行強平清算,基金繼續維持運作,等待基金凈值恢復,但基金恢復到基礎凈值可提前清算。第二條則是基金清算時,虧損超過30%的部分由管理人補足,基金資產賬戶的安全性由管理人負責。投資人中共有8人簽字,王薇在管理人處簽字,王劍在下方寫明“結算時間待定”。
到了2018年3月28日,王劍向包括宋彩云在內的9名基金投資人書寫了一張借條,寫明“今收到宋彩云現金柒萬元整,宋彩云7萬元整……,借款人王劍”,借條下方王劍還書寫了“在本人有足夠經濟能力償還前,任何人不能有以此借條起訴生事等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借條上載明的數額為各投資人最初投資比例的70%。宋彩云等15人共投資2350378元,截至2015年8月26日,宋彩云等人資金為1060509元,截至2020年4月14日,宋彩云等人資產為92608.79元。根據宋彩云、王薇提交的與王劍之間的錄音錄像,可以證明宋彩云等人的資金實際操作人為王劍。2019年12月,宋彩云等人就王劍涉嫌違規代客理財事宜向王劍所在證券公司反映情況,后證券公司于當月將王劍辭退。
在審理過程中,一審法院認為,宋彩云等與王薇簽訂的《弘益合作基金協議》《弘益合作第二期基金續期補充協議》中明確約定虧損如超過30%,超出部分由管理人補足,實質上屬于委托理財中的保底條款。鑒于委托理財關系中的保底條款有違公平原則且違反市場交易規律,應為無效條款,且保底條款系委托理財關系的核心條款,保底條款無效導致委托理財關系整體無效。就雙方委托理財關系無效后的法律責任,一審法院認為,雙方應當依據法律規定承擔合同無效后的相應民事責任。
而王劍認為,一審判決以其是實際操作人為由,判決其賠償原告的損失沒有法律依據。因為根據案涉合同約定,王薇為基金管理人,負責基金賬戶的安全性,并負責操作,虧損超過30%部分的損失由基金管理人王薇補足。因此王薇是案涉合同損失承擔的責任人。
那么實際情況怎樣呢?經過調查,一審法院認為,本案雖然管理人為王薇,但王薇自身亦為委托理財人,而根據審理查明的事實,王劍為原告等人資金的實際操作人,故合同無效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由王劍承擔。
另外宋彩云出于對王劍身份的考量,就將資金交由王劍進行操作,宋彩云本人就其委托王劍炒股后產生的虧損存在過錯;而王劍在明知其自身作為證券從業人員不允許代客理財的情況下,接受宋彩云委托進行炒股并與宋彩云約定保底條款,同樣存在過錯。原告的初始資金為10萬元,王劍按照《弘益合作基金協議》及補充協議的約定自愿補足超過30%的虧損,并且給原告等人按照初始資金70%的比例出具了借條,即使王劍否認其是實際操作人,其自愿出具借條的行為亦應視為債務加入,王劍應對原告資金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二審法院也認為,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查明的事實一致。無論上述協議約定的管理人王微還是實際操作人王劍,均不具備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資格,未對宋彩云是否屬于合格投資者進行必要的審查,未對涉案基金依法依規進行登記備案,也未按照上述辦法的規定募集資金和投資運作。因此上述協議違反相關法律規章,擾亂證券市場秩序、危害金融市場安全,構成違背公序良俗,根據相關規定,一審法院認定協議無效,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關于本案民事責任主體問題,《弘益合作基金協議》雖然約定的管理人是王薇,但是根據一審法院查明的王劍2018年3月28日與包括宋彩云在內的9名投資人之間對話中的陳述內容,王劍在本案《弘益合作第二期基金續期補充協議》上簽署“結算時間待定”,以及王劍2018年3月28日向包括宋彩云在內的9名投資人出具借條,相互印證可以認定案涉理財基金的實際操作人是王劍。綜上王劍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對此,私募排排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實中,“私募基金”與非法集資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一些“偽私募”混跡在私募行業中,假借私募基金名義,行非法集資之實,具有較強欺騙性和隱蔽性,如果投資者警惕性不夠,極易掉入此類陷阱。如何辨別真偽,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否有低于100萬元的投資門檻,其次是該產品是否公開募集,第三是否承諾保本保收益,第四是否登記備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