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首頁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首頁頭條 > 正文

菜鳥裹裹“國民級應用”養成記:4年前阿里一度想舍棄 明年用戶要破4億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1 22:20:00

從2016年的“1”個用戶,到2019年的1億用戶,再到如今的2億用戶,菜鳥裹裹的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可是上線之初的菜鳥裹裹一度讓李江華感到極度痛苦——在阿里菜鳥內部,重金投入下卻未見市場增量,這顯然不是人們想要看到的結果;而在外部,由于運力不足,導致很多訂單沒辦法按時按量配送,用戶也開始投訴。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王麗娜    

4年前在阿里菜鳥內部一度想要舍棄的項目,如今卻只是因為解決了消費者在寄快遞時的痛點,已經成為了一款國民級應用。

在去年宣布用戶破億后,9月20日,在菜鳥裹裹2020發布會上,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宣布菜鳥裹裹已收獲兩億多寄快遞用戶,每天有近400萬人次通過菜鳥裹裹寄快遞。這也讓菜鳥裹裹成為阿里生態中又一國民級應用。

四年時間,兩億多用戶——發展如此迅速,很大程度是因為菜鳥裹裹以退換貨為切入口,且鏈接了包括“通達系”在內的多家快遞企業,重新定義了“寄快遞”這件事。而隨著對寄件市場的不斷挖掘,菜鳥裹裹也在不斷進行著戰略上的升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星平 攝

在李江華看來,未來消費者寄件市場將更加專業細分,且場景化越來越明顯。因而在發布會上,李江華宣布了“1234戰略”,即未來一年,100城寄快遞可按需送達上門,20萬寄件點將覆蓋全國,30城上線環保袋,服務4億用戶。

創業初期險被叫停

如今,若是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來總結菜鳥裹裹的成功經驗,或許不少人會認為,內有阿里生態流量支撐、外有“快遞天團”集體助力、還不用為資本發愁等是菜鳥裹裹的優勢。

可你或許不知道,這個現在看上去意氣風發的菜鳥裹裹,四年前在其起步階段,并不順利,甚至還曾險些被內部叫停和放棄。

2015年,共享經濟十分火熱。在此背景下,帶著方便用戶寄快遞的初衷,創業項目菜鳥裹裹在阿里內部啟動。第二年,菜鳥裹裹正式上線。

上線后,為推廣產品,菜鳥裹裹認為,必須先要保證應用上有足夠多的快遞員入駐。因此,當時菜鳥裹裹直接采取了高額補貼的辦法。用戶發的寄件單,快遞員可以自主去搶,菜鳥裹裹會對接單的快遞員發放補貼,高峰時,每單補貼10元。

但搶單模式下,運力的不確定性帶來了服務質量的波動。在這一情況下,菜鳥裹裹也不敢快速拓展市場。正因如此,即便承擔著巨大的補貼壓力,但菜鳥裹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只開通了5個城市。

服務質量不穩定,加上市場拓展速度緩慢,隨之而來的,便是內外部對于菜鳥裹裹的質疑。

在阿里菜鳥內部,重金投入下卻未見市場增量,這顯然不是人們想要看到的結果;而在外部,由于運力不足,導致很多訂單沒辦法按時按量配送,用戶也開始投訴。

種種壓力,讓李江華極度痛苦。這一痛苦,在2016年中秋節達到了頂峰。

2016中秋節,寄件需求大增,快遞員爽單率卻超過20%,各種投訴鋪天蓋地而來。“那是這么多年我過的最煎熬的中秋節。”李江華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

不僅是李江華,整個菜鳥裹裹團隊都處于極度迷茫的狀態,因為再不作出改變,業務真有可能被叫停。

“第一年我們內部每個月都在討論,這個業務要不要繼續做了?每次都會有80%的聲音說不做了。”李江華說。

可最后,李江華及其團隊最后還是決定堅持,并作出了改變。

據李江華介紹,改變是從決定向阿里生態其他業務打通開始的。到現在,除了天貓、淘寶以及后續接入的支付寶、閑魚外,菜鳥裹裹也對其他平臺開放服務。這樣一來,菜鳥裹裹的渠道豐富了起來。

當然,解決了渠道問題,運力問題也要解決。菜鳥裹裹徹底拋棄搶單模式,改為直接派單。與此同時,改變與快遞公司的合作模式,建立一套能夠直接觸達網點和快遞員的數字化管控平臺。在此之前,菜鳥裹裹都是把需求發給合作的快遞公司總部,再由總部進行運力調度。

正是這幾個決定和改變,深刻影響了菜鳥裹裹后來的運行軌跡,最終將其帶上一個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不斷拓展寄件場景

從2016年的“1”個用戶,到2019年的1億用戶,再到如今的2億用戶,菜鳥裹裹的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可盡管如此,如今計劃未來一年再增加2億用戶,顯然不是一個輕易就能達成的目標。

根據李江華在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當前菜鳥裹裹已經覆蓋全國2800多個區縣,上海、北京和深圳的用戶數分別位列前三,平臺平均上門寄件時間為50分鐘。在國際寄件方面,菜鳥裹裹已經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往美國、中國香港、加拿大的寄件占比超6成,寄件地前五城市分別為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和福州,占比達到52%。

在寄件服務中,菜鳥裹裹品類消費頻次最高的是退貨,其次為寄禮物和寄閑置。由此看來,直到現在,退換貨服務仍然是菜鳥裹裹的業務主力,而寄禮物與寄閑置也是主要圍繞消費者個人需求和閑魚等。

據李江華介紹,當前菜鳥裹裹在退換貨業務和寄散件業務的占比為6:4。而這一比例之后會如何變化,重點還要看消費者服務場景的發掘和電商平臺的GMV增長。

李江華表示,希望這個比例能夠逐步平衡,甚至降低退換貨的占比。“菜鳥裹裹還是想提升消費者個人寄件、公務件等的比例,以及滲透更多如小B商家端的寄件需求,例如像旅游區商戶的寄件場景。”李江華對記者說。

不論是提高散件占比,還是達成一年用戶翻倍的目標,除了服務提升,菜鳥裹裹希望從不同場景中去尋找增量。“寄件一定會越來越場景化,所以菜鳥裹裹之后的業務也會更加貼近場景。”李江華說。

故此以退換貨業務為基礎生長起來的菜鳥裹裹,正將觸手延伸至末端更多場景,例如商務寄件等場景。

“我們未來鋪設的10萬個智能寄件機,將主要擺放在寫字樓等場所,我們希望能實現每個公司都有一臺寄件柜,而在未來,社區也能逐步實現這一情形。”李江華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包括商務寄件在內的中高端市場,順豐早已進入。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菜鳥裹裹切入的場景不斷增加,勢必會與順豐相遇。

此外,在發布會現場,菜鳥裹裹還官宣演員鄧倫成為菜鳥裹裹代言人,這也是菜鳥網絡體系內的首位代言人。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利于菜鳥裹裹吸引更多年輕用戶。目前,菜鳥裹裹已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標配,數據顯示,菜鳥裹裹用戶中90后占一半。

重新定義寄件市場

之前網絡上有一個熱門話題——“什么時候是你最爽的時候?”萬千回答中,排在前面的一個回答是“收快遞拆包裹的時候”。

互聯網時代,“收快遞”已經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之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收快遞是痛快的,可對于“寄快遞”這件事,似乎沒多少人覺得是輕松的。

早年前還不能線上下單時,我們需要提前查找好附近的快遞網點,然后親自拿著包裹去網點寄送。運氣好的當場能順利寄走,運氣不好的可能往往就會遇到網點關閉、快遞員坐地起價等情況。后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可以在線上下單寄件。可這時候,尋找下單入口,電聯快遞小哥,等待上門收件,收費價格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寄件人。

這些情況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可遺憾的是,這么多年來,快遞江湖雖然玩家眾多且不乏巨頭,但能夠為這個需求場景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和標準化服務的,卻屈指可數。

也正是看到這一痛點,菜鳥裹裹才以消費者寄快遞這一切入點出現。如今看來,4年時間,菜鳥裹裹不僅成功聚集了2億多的用戶,鏈接起占據國內市場份額占絕大部分的“快遞天團”,還不斷將“寄快遞”這件事重新進行定義。

在業內人士看來,菜鳥裹裹對于消費者寄件市場的定義,最核心是在于其建立了一套新的服務標準體系。

例如在寄快遞方面,菜鳥裹裹不僅同步支持淘寶天貓,大大優化了淘系的購物體驗,還上線支付寶、微信小程序,在多種平臺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菜鳥裹裹還通過“2小時上門取件、一鍵寄件、運費自動墊付0元退換貨”等方式,打造了全新的互聯網快遞標準。

又如在消費者較為敏感的寄件收費方面,菜鳥裹裹價格透明,統一標準。在價格上,推出全國標準化的價格體系,在菜鳥裹裹APP上明碼標價,改變價格不確定性、定價體系混亂的問題。

此外,在保賠方面,菜鳥裹裹上線“放心寄、丟必賠”。用戶在淘寶系APP內進行退貨、二手交易等寄件時,可享受“丟損必賠”服務,上不封頂;同時退貨免舉證,享受“零等待,免運費,秒回款”的快速賠付。在非電商場景下,用戶可在千元內“放心寄”,按有效貨值丟損必賠。

如今,菜鳥裹裹還試圖將服務延伸到收件端。此次升級,菜鳥裹裹還推出按需派送“上門送”服務,給對方寄快遞時,可依據對方的需求,選擇收貨方式,包括上門、驛站暫存等。

當然,在李江華看來,隨著寄快遞成為2億人的生活方式,“寄快遞”這個最傳統的需求和應用場景儼然成為一條全新的賽道。想要拓寬這一賽道,光靠菜鳥裹裹一方的力量顯然不夠。為了讓快遞伙伴、快遞員更加積極地加入其中,李江華表示每年把利潤的90%以上拿出來分享給行業,并投入巨資改造全鏈條,比如在全國推廣10萬臺無人寄件機、普及綠色包材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菜鳥裹裹 阿里 快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