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5 18:02:47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畢華章
一定程度上來說,“八水繞長安”,是成就西安“十三朝古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位于城東的浐灞,經過16年的蝶變,圍繞“浐、灞”水系,打造了一個國家級的生態之區,也成就了一張獨特的經濟名片。
伴隨著商業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逐步成熟,浐灞生態區“生態+文旅”的工筆畫已經繪就。
“生態+”的產業形態,不僅實踐了“金山銀山”的理念,也定義了現代城市發展的前沿方向。
如今,生態經濟已不是一個新詞,諸多城市都在競相實踐著這一發展模式。但是,如果放到16年前,彼時的發展理念維度更為單一。在區域競爭的刺激下,先開發再治理是許多城市身后的那條來路。
然而,位于西部內陸地區的浐灞,卻能在16年前就開始著眼長遠,勇敢的將發展的鑰匙系于生態之上,成立了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西安浐灞生態區。
“八水繞長安”,“浐、灞”水系相會于此,就是浐灞打造生態之區的“本錢”和底氣。
16年的生態區建設之路,浐灞力推“截污、圍湖、修堤、增綠、碧水、美景”六大生態工程。白鷺翩躚、魚翔淺底,生物群落的恢復,代表了浐灞生態區最終實現了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修復。
圖片來源:浐灞生態區
沿“兩河四岸”,河道改造、建設綠色廊道之外,西安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等六大生態公園,2000公頃園林以及1200多公頃水面,不僅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的“綠肺”,同時也成為了生態與人居最好的結合點。
在“全域生態化”理念下,浐灞人置身于推窗見綠、風景如畫的環境中。在此之外,浐灞生態區還大力推進交通、教育、醫療等民生工程,在城市配套設施建設中,也始終秉持環保理念。
以交通為例,通過打造六縱十二橫的交通體系,打通斷頭路等,不僅在全區實現了居民便捷出行,也拉近了其與主城、機場、高鐵站等的時空距離。
可以說,浐灞生態區既成為了西安這座城市的顏值擔當,也提供了“人、城、水、綠”和諧共生的最佳樣本。
如果說,好的儀容外表,能代表一個人的精氣神的話。那么,好的生態環境,也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氣神。
生態興,則城市興。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不僅體現在發展的速度上,更是體現在發展的質量上。
作為生態之區,近年來,浐灞生態區已形成“332”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即“現代金融、會議會展、生態旅游”三大支柱產業,“文化創意、生態型新興產業、現代商貿”三大主導產業,以及“健康體育、涉外商務”兩大特色產業。
以新興產業為例,浐灞生態區正著力培育和發展人工智能、5G、大數據與云計算等領域新興產業。
騰訊雙創小鎮、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網信產業園、陜西科技創新谷、頤高國家級眾創空間等重點項目的引進和逐步落地,將共同把浐灞生態區推向西部地區的新興產業高地。
圖片來源:浐灞生態區
在“十四運”不斷迫近的當前,作為主戰場的浐灞生態區,也將借此在健康體育產業迎來提速發展。
良好的生態和人文環境,以及行政效率,共同鑄就浐灞生態區一流的營商環境。現代金融業、文旅產業、會議會展經濟等,也都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優勢,浐灞生態區正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積累自己的獨特勢能。
2019年,浐灞生態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6億元,增速5%。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
區域經濟發展呈群雄并起之勢,對于一個地方來說,找準自己的定位至關重要,而生態的底色,也注定了浐灞生態區經濟發展的方向,必將踐行現代城市發展的前沿理念。
在浐灞生態區,這樣的開放型經濟、無煙產業,正代表著西安經濟發力的方向,也將成為西安經濟未來增長的重要源泉。
本月底,“2020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將拉開大幕,浐灞生態區也將再次為世界文旅產業界所矚目。
站在古都西安的肩膀上,以文化和生態資源為雙輪,浐灞生態區硬是在“美麗經濟”上,攫取了一朵文旅之花。
如今的世博園,一到周末,宋城中華千古情人頭攢動,《西安千古情》的演出也幾乎場場爆滿。浐灞生態區相關人士介紹,宋城中華千古情在疫情后開業的兩個月內,營收就達到了過千萬元。
而這樣的重點文旅項目,在浐灞生態區,還有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世園婚慶文旅小鎮、西安國際會展中心……
憑借世博園、灞河景區等具有自然或人文特色的大型IP,浐灞生態區已打造出成熟的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
圖片來源:浐灞生態區
值得注意的是,文旅背后,是一長串可供帶動的產業鏈條。例如,能夠帶動作為無煙產業的會展業發展,而會展經濟也將帶動產業上下游的聯動發展,歐亞經濟綜合園區便是生動的證明。
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產業基礎為支撐,浐灞生態區的會展業定位高端、謀劃長遠。
2019年,世界文化旅游大會、歐亞經濟論壇、陜西國際鐵人三項賽等活動的舉辦,不僅再次提升了浐灞生態區在國內國際上的曝光度,也展現了西安對外開放的姿態。
多年的經營之后,在浐灞生態區的會展IP名單上,歐亞經濟論壇、世界文旅大會……這份名單在不斷加長。
作為漢唐都城之門戶,曾經的浐灞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如今,當現代經濟拂過歷史的塵埃,轉身之后的生態之區,正綻放出一朵朵金色之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