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5 15:03:23
“這個行業沒有風口,也沒有寒冬。這是大海的航行,不是足球的競技,沒有什么上下半場,需要的是耐心和勇氣。”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文多
一場新冠疫情“意外”推動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提速發展。
據易觀咨詢的《中國互聯網醫療年度分析2020》報告預計,2020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互聯網醫療將迎來一輪新的機遇。火熱的賽道吸引了資本聞風而動,僅在近期,就有數家互聯網巨頭涉足或加碼互聯網醫療領域。
然而,互聯網醫療要對投資者形成回報或許仍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國內某互聯網醫療平臺負責人對記者坦言,醫療是個慢行業,“如何構建成熟的商業模式,借助互聯網技術切實解決醫療的核心問題,我們和投資者都還任重而道遠”。
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求醫問診的場景變化催生了醫療產業格局重構,縮短了互聯網醫療行業培育市場的時間,也幫助互聯網醫療行業跨越了一些難以逾越的政策障礙。
一直以來“叫好不叫座”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似乎迎來了一個預料之外的春天。據易觀咨詢的《中國互聯網醫療年度分析2020》報告預計,隨著消費習慣養成、技術應用和政策支持的完善,2020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互聯網醫療將會迎來一輪新的機遇。
火熱的賽道吸引了資本聞風而動。9月2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證實了京東健康將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具體時間將視市場情況和其他因素另行確定;也是在9月,阿里健康APP全面升級,更名為“醫鹿”;春雨醫生也曝出實現千萬E輪融資;“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也在前不久獲得了互聯網醫院執業牌照;字節跳動也在8月份以數億元對價完成對百科名醫的全資收購,高調入局……不管是行業老將,還是場外資本,似乎都有意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分得一杯羹。
但事實上,目前的互聯網醫療賽道已經相當擁擠。
從垂直領域來看,早期在這一領域實現布局的就有微醫、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等平臺,這些平臺已經在垂直領域內形成了相對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同時,互聯網巨頭紛紛插足,都在試圖搶占互聯網醫療高地;還有來自不同細分領域的玩家。
“今年的疫情或許提醒了資本,在中國互聯網醫療有一塊多大的市場。但事實上,正是由于市場之大,使得目前還遠不到分割蛋糕的時候。其中最突出的一個障礙是,雖然行業已經從最初競爭者眾的狀態到了頭部企業出清的階段,但目前尚沒有一家企業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和可持續的盈利模式。疫情也不可能推動中國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一夜長成。”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資人張浙微(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國內某互聯網醫療平臺負責人也稱,疫情期間,其平臺上線和活躍人數達到了每天幾千人次的峰值,但疫情后,目前已經回落到每天一百余人次的水平。
因此,無論在疫情前后,互聯網醫療企業都從未停止過探索建立成熟商業模式和尋找優勢賽道的嘗試。
在張浙微看來,政策往哪邊指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內容,在大家的發力大方向一致時,就看自己能不能建立起特有的優勢。“手機屏幕就那么大,大眾的使用習慣也不可能是下載多個醫療APP輪流使用。我個人看來,平臺模式是比較有優勢的互聯網醫療模式。如果平臺能由醫生個人執業變成以醫院為單位群體執業,對患者的吸引力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公立醫院在商業APP上建立平臺,既發揮了自己的業務所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建平臺的成本和風險。”張浙微說道。
前述互聯網醫療平臺負責人坦言,醫療是個慢行業,不可能加上商業屬性就“快”起來了。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們也是在一次次政策和市場變化和引導中不斷加深自己的認知,如何構建成熟的商業模式,借助互聯網技術切實解決醫療的核心問題,我們和投資者都還任重而道遠。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的一番話曾生動描述互聯網行業的實質。他說:“這個行業沒有風口,也沒有寒冬。這是大海的航行,不是足球的競技,沒有什么上下半場,需要的是耐心和勇氣。”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