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3 22:08:56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意識到很多新職業需求量會比較大,但是這些業態和新職業的從業者正在蓬勃生長起來,雖然大部分新職業還沒有到職業紅海的階段,但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各個本地生活平臺的主要需求方向。”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加速發展,網約配送員、密室設計師、數字化運營師等新興職業從業人員正在成為人們身邊“最熟悉的人”,而新業態和新經濟也正在迸發前所未有的增長勢頭。
10月12日,美團研究院聯合智聯招聘在深圳發布《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美團平臺上生活服務業新業態交易額達到4837.4億元,2016年到2019年間,美團平臺上的生活服務業新業態交易額增長了2.7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55.1%。
在新職業中,外賣、團購、閃購、網約車、民宿、主題餐廳、共享出行、輕醫美、密室、生鮮零售等新業態,位列2019年美團平臺上的新業態交易額TOP10,其中“數字化+生活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占比超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大數據顯示,2021年生活服務業五大新職業風向標分別為社區團購團長、電單車換電師、數字化運營師、密室設計師、套餐規劃師,這些領域也與這兩年來美團大力開拓的新業務方向完全吻合,這是否意味著本地生活平臺圍繞新業態的人才爭奪戰也會一觸即發?
對此,美團副總裁、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意識到很多新職業需求量會比較大,但是這些業態和新職業的從業者正在蓬勃生長起來,雖然大部分新職業還沒有到職業紅海的階段,但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各個本地生活平臺的主要需求方向。
《報告》顯示,2019年美團平臺上生活服務業新業態交易額達到4837.4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55.1%,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的新業態發展領跑全國。
與此同時,新業態催生了更多新職業,在疫情影響下,更多數字化崗位誕生。新職業從業者呈現出專業能力、愛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環,面對疫情,近五成從業者認為新職業抗風險能力強。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體驗型的服務消費成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選項之一,大量生活服務業新業態應運而生并快速發展。”來有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業態中,“數字化”成為關鍵詞,《報告》顯示,外賣、團購、閃購、網約車、民宿、主題餐廳、共享出行、輕醫美、密室、生鮮零售等新業態,位列2019年美團平臺上的新業態交易額TOP10,其中“數字化+生活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占比超一半。
而與此同時,一些瞄準小眾消費需求的、更“新”的業態也在快速發展。《報告》顯示,付費自習室、萌寵互動體驗館、漢服體驗館成為2019年增速最快的生活服務業新業態TOP3,在美團平臺上的交易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2.6倍、13.8倍和5.8倍。
來有為表示,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的涌現,背后是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化創造了新消費需求,拓展了服務消費邊界,促進了新業態的發展。另一方面,數字化新業態創造了新職業和新工種,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在現有的新業態基礎上,美團大數據還對新一年的生活服務新業態進行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生活服務業五大新業態風向標分別為社區團購、閃購、共享電單車、輕醫美、付費自習室。
付費自習室創始人現場發布2021年生活服務業TOP5新業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其中,“預購+自提”的社區團購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新戰場,預計2021年將成為現象級新業態;“萬物皆可送”的閃購在疫情期間迎來爆發,預計2021年閃購將迎來多品類的持續增長。
此外,出行巨頭們加速布局共享電單車,預計2021年共享電單車將繼續下沉,成為更多中小城市包括縣城的綠色通勤方式之一;而更便捷、更安全、更受年輕人歡迎的輕醫美,預計2021年消費人次在整體醫美消費中占比將超過85%;“為知識付費”的線下新業態付費自習室預計2021年熱度持續走高,全國商戶數量有望突破萬家。
這些新業態的爆發也將帶來新職業需求的提升。
美團大數據顯示,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全國將出現數十萬名社區團購團長;電單車換電師是伴隨共享電單車新業態涌現的新職業,隨著電單車走向規范化、成熟化,據專家預測,可直接創造超過60萬個運營、維修等崗位需求;同時預計2021年數字化運營師缺口將達到數百萬人、中國本土的密室原創設計師隊伍將突破千人、專業套餐規劃師的崗位需求量將激增。
在本地生活巨頭探索新業務、爭奪市場時,圍繞新職業人才的爭奪也才剛剛開始。不過,來有為也坦言,新業態本身具有時效性,大量行業初啟,還處于探索階段,新職業從業者不僅要面對新興行業本身發展的不確定性,更要面對職業培訓體系不完善、上升空間有限等多重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