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僅居世界第三,但有一大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5 17:23:30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易啟江    

10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每經峰會在上海拉開序幕,眾多業內大咖、權威專家齊聚于此,共享一場思想的盛宴。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金融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在《為經濟復蘇和轉型提供金融支持》的演講中表示,全球化如今面臨退潮和轉型。從“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轉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是中國應對全球形勢劇變的高瞻遠矚的重大戰略安排。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金融應在發展格局轉型中積極發揮作用。”李揚表示,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結構,固然有利于迅速聚集金融資源,從事大規模投資和“辦大事”,但也存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不足、支持創新能力不足以及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嚴重缺位等三大弊端。李揚提出,在中國的未來機構發展戰略中,大力發展保險及養老金、發展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當屬重中之重。

中國經濟 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

“對于大國來說,為穩定國內經濟和防范外部風險內溢,一般都不會保持較高的對外依存度。2019年,德、日、美三大國中,唯有德國對外依存度高于中國,達70.8%,這還是因為德國身處一體化程度極高的歐盟之中。該年,日本(28%)、美國(19.7%)均低于中國。”李揚認為,就此而論,發展格局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是中國成為真正的世界經濟強國的內在要求。

對外依存度過高,使得資源配置格局的轉型不那么容易。十余年前,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曾高達GDP的60%以上,這意味著,就國際市場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而言,“三分天下有其二”。即便到了2019年,中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已大大降低,依然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李揚分析稱,中國進出口總額巨大,占GDP的比重也高,但是,凈出口的規模一直不大,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沒有達到非常重要的水平。

對于發展格局轉型的影響,李揚認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沒有那么大,但是,對就業,特別是對沿海地區的就業,影響較大。具體而言,轉型任務在不同部門存在差異,如電子信息產業的進出口敞口都非常高,一些高技術產品(如光刻機)則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

“金融應在發展格局轉型中積極發揮作用。”李揚表示,中國金融機構的規模擴張很快,金融實力提高迅速。他同時提出,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結構,固然有利于迅速聚集金融資源,從事大規模投資和“辦大事”,但也存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不足,支持創新能力不足以及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嚴重缺位等三大弊端。

金融科技 繼續發揮市場龐大優勢

談及股票市場,李揚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的選擇機制存在“向后看”傾向,而且所有制偏向明顯。這使得它較難發揮引領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功能。“中國的行業分布則體現了傳統工業化時代的特征。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大力推行注冊制,是絕對必要的一環。”

對于債券市場,李揚認為,大多數被金融機構購買并持有,致使債券市場較難發揮其直接融資和提高市場化水平的功能,而且扭曲了市場資金供求關系。“穩步提升安全資產的占比,是中國未來金融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務。”

李揚還認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亟待提升質量。“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在世界上僅居第三位,美國、英國位居中國之前,充分說明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必須在底層科學技術上和制度體系保障上做更大努力。”他稱,繼續發揮我們市場龐大的優勢,努力進行技術攻關和制度建設,是我們下一步努力方向。

李揚分析稱,金融科技發展三大要素為:需求驅動、技術驅動和制度保障。而中國是需求驅動的典型,數據顯示,以客戶需求為主要動力的業態如網貸、第三方支付、消費金融、眾籌等占比極高,而技術支撐型業態如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僅占5.6%;以技術驅動為特征的美國數據顯示,不僅信息服務業態占據榜首(24.0%),且區塊鏈/數字貨幣、人工智能等業態占比達12.0%,約為中國的2倍;英國則是制度保障的典型,其各種保護數據安全、投資者權益、國家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的法規和制度比較健全。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