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1 21:08:44
每經編輯 孫志成
10月21日下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西城區政府、北京金融街服務局承辦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正式開幕。
今年的金融街論壇規格全面提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等共同主辦。在“全球變局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年會主題下,設置金融合作與變革、金融開放與市場、金融服務與發展、金融科技與創新4個板塊平行論壇,下設26場議題,多維度呈現全球變局下金融合作與變革的思想碰撞。
“一行兩會”、國家外匯局等相關負責人將通過主旨演講、對話交流、政策發布和人物專訪等多種形式,釋放權威聲音。
劉鶴:金融系統要重點做好五項工作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的金融系統下一步要繼續順應新趨勢,構建新格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二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結構,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
三是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加快優化大銀行經營發展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堅決化解各類風險。
四是注重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深刻改變未來金融生態,要趨利避害,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五是繼續推進全面對外開放。
郭樹清: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已經十分迫切
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已經十分迫切,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可以有效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提出的壓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的要素要求。
郭樹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郭樹清表示:將選擇條件較好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參與,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鑒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探索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路子。一方面抓現有業務規范、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融產品標準,清理名不副實的產品;另一方面開展業務創新,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
談到監管問題時,郭樹清表示:監管方面要加大科技應用,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數字隱私、寡頭壟斷等問題。
郭樹清表示:全面增強金融普惠性,既要發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業,也要培養中小型金融機構,要取長補短,所有金融機構都要抓緊做好數字化轉型,以提高服務大眾的能力。
郭樹清表示,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實現金融的普惠性目標還需要做許多工作,必須堅定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無論大中小金融機構,包括城商行、農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賃公司都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關鍵是強化公司治理結構,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嚴格選配忠誠、專業、廉潔務實的高管人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監管,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領域。
易綱解讀中國貨幣政策:響應及時有力,總量合理適度
在2020金融街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對中國貨幣政策進行了解讀。
易綱先總結了他對今年我國貨幣政策的看法,認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實現穩步復蘇。在此過程中,在國務院金融委的悉心指導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易綱說,今年貨幣政策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分層次、有梯度地出臺,有內在的邏輯。
他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出臺了規模可觀的宏觀對沖措施。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3次降準,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降準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
易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表示,總的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穩步恢復。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10.9%與13.5%,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6萬億元,都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普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制造業等貸款利率均降至歷史新低。信貸結構明顯優化,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00多萬戶。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逐月復蘇,9月CPI同比漲幅為1.7%。金融管理部門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實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減少收費等方式,推動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據估算,截至9月末,已實現讓利超過1.1萬億元。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體現,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目標。
在演講的第二部分,易綱談到了對于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貨幣政策的看法。
他表示,隨著疫情對我國經濟沖擊高峰過去,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有的政策已經順利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支持小微民營企業、支持穩就業、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將繼續堅持,并進一步完善,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貨幣政策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貨幣政策應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提高金融機構長期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性,為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提供持續支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金融政策要圍繞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完善政策框架,與財政、產業、就業、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進經濟綠色復蘇和發展。
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總體上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杠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觀杠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杠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
易會滿: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堅持依法治市、依法監管,按照制度規則辦事,踐行“不干預”理念,實現市場生態良性循環。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體系,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的預期。把不該管的堅決放權于市場,把該管的管好、管住,實現市場的良性循環。
易會滿詳細闡述了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義,分析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特征,指出其核心在于促進市場各方歸位盡責,同時提出了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的六大工作重點。
他還表示,證監會將一如既往支持北京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推出包括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支持北京建設私募股權交易平臺及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一攬子舉措。
易會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構建成熟定型基礎制度體系圈定六項重點工作:
一是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證監會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按照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個原則,穩步在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完善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健全發行承銷機制,打造權責清晰、標準統一、透明高效的發行審核注冊機制,積極穩妥優化交易結算制度,豐富風險管理工具,優化融資融券和轉融資制度,完善常態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
二是完善更具包容性、適應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強化直接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證監會將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完善各市場板塊的差異化定位和相關制度安排;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臺精選層公司轉板上市相關規則,提升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完善私募基金差異化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發揮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創新創業的積極作用;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擴大公募REITs的試點范圍,積極穩妥推進期貨衍生品的市場創新。
三是優化推動各類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機制。證監會將會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和做優做強的制度安排,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實現大的躍升;健全促進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與防范風險適度協同的內生機制,推動發展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完善審計、評估、法律服務、資信評級規則體系,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構建權責匹配的資本市場中介體系。
四是加強投資端制度建設。在加快融資端改革的同時,證監會將協同推進投資端改革,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完善投資顧問業務規則,著力提升各類資管機構的專業能力,推動優化第三支柱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培育和壯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意愿和能力;同時,將加快推動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完善投資者權益行使保障和救濟的制度機制,積極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倡導理性的投資文化。
五是健全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機制。證監會將積極做好刑法修訂、期貨法立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出臺的配合工作,積極制定支持資產支持證券發行交易的行政法規,逐步構建符合資本市場發展規律的法律法規體系,推動完善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刑事追責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監管執法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權責清單制,激發市場的創新活力。
六是穩步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內在要求,證監會將研究逐步統一、簡化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和方式,拓展交易所、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參與渠道,完善期貨期權品種開放范圍和路徑,同時加強跨境審計和國際監管執法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
潘功勝:進一步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則在會上表示,中國宏觀審慎政策的框架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下一步將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一是持續健全宏觀審慎的政策框架,適時發布宏觀審慎政策體系,完善我國宏觀審慎政策的總體設計和治理機制,豐富宏觀審慎工具箱,并制定工具的啟動和退出等機制。
二是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重點健全房地產金融、外匯市場、貸款市場和影子銀行等重點領域的宏觀審慎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
潘功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是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建立我國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計劃,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配套細則,依法依規、穩妥有序地開展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
四是做好宏觀審慎政策和其它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強宏觀審慎政策與貨幣政策、微觀審慎政策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政策合力,加強宏觀審慎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潘功勝表示,目前正在根據防范房地產金融風險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需要,研究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居民債務收入比、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等政策工具,進一步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金融時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