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4 12:01:12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湯輝
■相關公司:新希望(000876,SZ)
■市值:1235億元(截至11月3日)
■核心競爭力:聚落一體化生豬養殖模式凸現成本優勢、全國領先的生物安全防控技術、行業領先的環保處理能力
■機構眼中的公司:農牧行業龍頭、養殖產業鏈一體化企業、產能儲備行業領先
2013年,劉暢從父親劉永好的手中接過新希望董事長職務。期初,“接班不暢”、“資產縮水”等外界質疑不斷,彼時的劉暢也一度被這種消息所困擾,“非常忐忑、興奮、非常累,腦子里一直惦記著昨天哪些事情沒做好,哪些話沒有說好”。但她很快調整好了心態,將精力集中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上。
七年來,劉暢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新希望:一方面夯實飼料主業,另一方面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大力布局豬養殖、食品業務。
回頭來看,近年大力養豬的新希望剛好踏準了節奏,公司營收和盈利均登上新臺階。對此,劉暢曾坦言自己有運氣的成分,但也與團隊的努力密不可分。
“劉暢在方方面面做得的確很好。”父親劉永好在多個場合公開表揚劉暢。與此同時,公司市值的持續攀升也代表資本市場對劉暢帶領下的新希望給予高度認可。今年2月,新希望市值突破千億;到9月初,新希望股價突破42元,市值一度突破1800億元,較劉暢接任董事長的時候(大約270億元)增長了逾6倍。
“做農業需要長期主義,不能想著賺短錢、快錢。”此時的劉暢也保持著冷靜。在她看來,養豬行情再好,也要過緊日子,因為這是一個重投資的行業,最后比拼的還是成本。
新希望董事長劉暢在天府論壇上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這份未雨綢繆讓劉暢在面對行業變化時多了一份從容。在近日天府論壇上,作為青年企業家的劉暢出席,期間,她接受了《每經人物•專訪董事長》欄目記者的專訪。面對市值、豬價的變化和外界的質疑,她從容表示,豬價下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豬肉供給的缺口依然很大;雖然未來行業競爭會更激烈,但技術和成本是取勝的關鍵,新希望對此已有準備。
談及擔任新希望董事長七年來的感受,劉暢直言,自己早已將工作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好好工作才能汲取動能和驅動力,“我慶幸擁有一個好的年輕團隊一起共同成長,我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溝通也特別好,這讓我對于新希望的發展目標能更加明確。”
打開視頻,聽劉暢分析行業局勢
談豬價:豬價下跌客觀存在,但產能投放規劃不會變
就在采訪劉暢前夕,國內豬肉批發價創下四個月新低。截至10月22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0.97元/公斤。豬肉價格的回落源于生豬供應增加。農業農村部方面10月21日表示,自今年3月份以來,生豬出欄連續7個月環比增長,這說明前期新增產能正在陸續釋放,產能正在變成產量,同時,進口豬肉也在增加。
從市場價格來看,9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已經連續9周下降。農業農村部預計,明年元旦春節期間,豬肉的供應量同比會增長30%左右,價格總體將低于上年的同期水平,不會再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
豬價下跌,直接影響新希望等養豬企業的收入和盈利,也可能會影響這些企業的生豬產能規劃和投放。
“生豬的價格本身就是有周期性的,農業基本都是周期性的產物。我們自己看這個產業會拉得更長,會放眼3年、4年,以前豬周期大致就是4年一輪回。客觀講,高價持續的時間已經比非洲豬瘟來之前的豬價周期維持得更長了,下跌必然會出現,當前也是客觀存在的。”劉暢表示。
對于豬價變化,劉永好在天府論壇期間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對于養豬企業來說,要正確看待周期波動,要站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打造綜合競爭力,即使豬肉價格相對不高時,仍能展現出價值,這才是企業應該做的事。
某種意義上,劉暢和劉永好已經在為豬價的變化向外界打預防針。
外界對生豬價格走勢擔憂的另外一個因素,在于行業正處于產能瘋狂擴張中。上至行業龍頭,下至小農場,紛紛大肆擴張。
比如,按照規劃,行業龍頭牧原股份到今年年底產能可能達到4000萬~5000萬頭。具體到新希望,2016年,公司已在全國完成年出欄900萬頭產能的投資布局,2017年增加至1480萬頭,2018年和2019年儲備規模分別約為2500萬頭和4350萬頭。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儲備了超過7000萬頭的產能布局。
在生豬產能的擴張下,行業對后市的判斷也有所分化。9月初,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拋出“中國各大豬企已發布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跌到10塊。我更悲觀,屆時肉價跌到4塊~5塊都是完全可能的”的言論,引發市場震動。
對于上述這一言論,劉暢并不認同,她認為站在從業者的角度,言論背后的邏輯經不起推敲,“雖然豬企出欄可能大幅增加,但因為整個行業的缺口仍然很大、非洲豬瘟長期存在等因素疊加,普通散戶的防控仍有很大難度,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劉暢透露,新希望的生豬產能投放規劃不會變化。“首先,我們是看整個周期,(生豬出欄量)有漲就有跌,有跌就有漲。其次,由于這次的缺口,現在去看各地的補欄情況,有些地方補得非常快,可能已經補到了非洲豬瘟之前的情況,但在有些地方客觀條件無法快速補足,再加上土地稀少,這些地方還是很缺的,所以平衡不會馬上恢復。此外,行業大舉的投入導致生豬的養殖成本升高,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出欄量。總的來說,我們判斷,生豬出欄量會漲,但是漲幅不會太過于陡峭。”
而按照新希望的生豬出欄規劃:2021年確保2500萬頭出欄,挑戰3000萬頭出欄目標,2022年確保出欄4000萬頭。今年前9個月,新希望生豬出欄量為433.76萬頭。對于全年出欄800萬頭的目標,新希望方面曾多次表態:“非常確定可以實現”。
談市場格局:競爭會更激烈,比拼技術和成本
一個無法忽視的情況是:一批“門外漢”也在跨界養豬,其中既有房地產大佬,也有化工巨頭,還有科技企業。行業競爭越發加劇的背景下,養豬的生意還會好做嗎?
“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而且這個格局會有所持續。我們更應該看到,養殖模式正經歷巨大的改變。以前一家人養幾頭豬或幾十頭豬,這樣的規模下養殖方式是很簡單的,豬吃什么都可以,自己配也可以。但現在更大的養殖規模,需要專業化的隊伍、科學的配方和數字化的管理系統。做好這些內容并不容易,一旦做好了,企業乃至行業的收益將是巨大的,也能給消費者帶來更穩定、健康、安全的食品。”劉暢認為。
用劉暢的話來講,未來養豬企業之間的競爭,比拼的是成本和技術,技術最后支撐的是效率;比拼的是養出100公斤的豬來,花了更少的錢,花了更少的時間,花了更少的資源。
養豬成本一直是新希望引以為傲之處。龍頭企業的平均成本大致是14~16元,新希望的成本在行業平均水平的下限位置。在機構電話會議中,新希望甚至曾公開表示:“今年年底養豬成本降到13.5元,明年底降到11元~12元。”
敢于拋出這樣的論調,新希望的底氣在哪里?劉暢認為:“雖然不同的養殖方式會有一些成本上的差異,但整體來看,新希望現在的技術在行業里較為領先。”
在養豬業內存在著一些通用的技術,比如如何把豬照顧好,每一天可能要多次稱重,以及幼兒期分11個階段的精準飼喂等等。這些技術顯然并不能拉開養豬企業之間的差距。
新希望董事長劉暢接受記者專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劉暢看來,養殖技術的比拼大致可分為五個方面。
一是生物技術,譬如將從育種到食品的內循環中全部的關鍵點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二是精準飼喂、動物保護、治病疫苗等這一類技術。三是全球供應鏈的技術,即從全世界的大豆蛋白和各種微量元素的周轉匹配企業自身終端食品的能力,要更精準更可預測。四是環保,要找到大規模養殖下讓糞便排泄和周圍環境和諧相處的方法。
第五個技術是信息技術,這也是備受劉暢稱贊的一個技術。通過在豬場內運用物聯網,使用攝像頭、傳感器甚至是機器人進入到場內,幫企業收集動物及環境一些顆粒度非常細的數據,讓企業更精準的去分辨它們的健康情況和生長情況。
目前,新希望在四川廣安建了一棟6層樓的樓房養豬場。樓房豬場里有電梯,供人、物資、豬進出的電梯和普通電梯都不一樣,豬場上面有軌道,會有來回不停的攝像儀器,攝像儀器和每一個欄位中有非常多的傳感器。豬飼料的各種配方都是通過自動化的系統加進去的,每一個房間都有新風系統,濕度、溫度全部能得到控制。
“養殖技術上的改變也是整個行業的改變,而這個行業的改變最后會催生農業這個雖然原始,但又最富有生機的行業產生變化,變成一個非常大的風口。因為有這樣多樣的技術去改變它,它的鏈路會非常長,從農業端一直推導到城市端。”劉暢表示。
8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探訪建設中的新希望樓房養豬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談盈利增速低于同行:結構性差異所致
養豬,讓新希望賺了錢,也讓公司成長為了千億市值企業。在上市豬企中,公司市值漲幅不小,賺錢能力不是最頂尖的。
10月31日,新希望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747.88億元,同比增長31.40%;實現凈利50.85億元,同比增長65.54%。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00.92億元,同比增長39.17%;實現凈利19.21億元,同比增長27.22%。
這樣的業績可謂優秀,但在與養豬同行的對比之下,新希望的盈利方面似乎并不占優勢。如牧原股份前三季度盈利達到209.88億元,同比增長1413.28%;其中,第三季度盈利102.04億元,同比增長561.46%。正邦科技前三季度盈利54.33億元,同比增長10711.29%;第三季度盈利30.16億元,同比增長827.44%。
一時間,關于新希望盈利失速的報道也開始見諸網絡。在一些人看來,新希望的盈利被舉債擴張所拖累。
“單純將公司的盈利和牧原股份等進行對比有失公允。”劉暢認為,新希望同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的業務結構性存在很大差別,這是公司呈現出不同盈利增速的主要原因。
“我們是一家農牧食品公司,公司的產業中除了生豬,還有飼料、禽產業、食品,像豬肉和禽肉是一個互補相關聯的關系,禽產業在去年到了整個周期的制高點,現在回落后,我們在禽產業較去年有比較多的虧損。這是業務結構性差異所致。”劉暢稱。
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新希望豬產業營收占比只有15.54%,飼料、禽產業、食品產業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0.54%、20.31%、9.25%。但豬產業的營收占比同比增幅為261.23%,發展勢頭最猛。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新希望而言,收入占比最高的飼料是公司發家業務,也是公司的支柱業務。近期以來,飼料價格上漲明顯,關于飼料即將出現行情的論調也不斷出現。
“我認可這種說法,”劉暢直言。按照劉暢的理解,這一輪行情是飼料產業的第二次迭代。飼料行業之前的增長很乏力,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出現,產業上下游都不變的情況下,大家吃存量,整個產業的增量、增速均非常緩慢。
2014年~2019年,全國飼料產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8%、1.4%、4.5%、5.9%、2.8%、-3.7%。不同動物種類飼料也因為長、中、短周期的不同影響,呈現出不同的增長態勢。其中,在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下,2019年全國豬料產量同比下降26.6%。
在近日的投資者交流中,新希望透露,今年前三季度飼料銷量達到1713萬噸,同比增長25%,今年全年,公司會成為第一家突破2000萬噸的中國飼料企業。公司稱,飼料業務的盈利能力提升非常快的,外銷量整體增長17%,利潤增幅已經達到38%。“公司飼料板塊未來一定會帶來超預期表現。”公司表示。
劉暢指出,當前飼料產業尤其是豬飼料的狀況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由于下游養殖端被改變,帶來了大量增量,并倒過來拉動上游的增量。同時,因為養殖產業被大量地集中起來,需求量也進一步擴張,飼料產業的規模經濟也產生了更多的價值。
談新人穩定問題:加速新人從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
受疫情影響,今年數百萬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著不小就業壓力。而養豬業巨頭卻逆勢遞出高薪橄欖枝,出現了“本科生年薪10萬起”“平均月薪2.2萬”的誘人字眼,特別是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學生更是相當“搶手”。
新希望在2020年半年報中曾有這樣一番表述:“公司養豬隊伍總人數已經超過3萬人,但為了匹配未來的更高出欄目標,公司豬產業人員仍然緊缺,公司仍將繼續以每年不低于1萬~2萬人的規模招聘、擴充養豬隊伍”。這足以體現養豬企業“求賢若渴”。
但與此同時,養豬場相對“惡劣”的衛生條件、連軸轉的工作周期、封閉化管理制度等,使得行業出現了“搶人容易、留人難”的狀況。一些年輕人發現養豬工作與想象中存在較大的差異,干了不久就撂挑子的人也不在少數。
某上市公司旗下養豬場招聘信息
圖片來源:招聘軟件截圖
“90后無法安心在養豬場工作,而00后愿不愿意去做養豬的工作?”劉暢的心中也一直存在著這樣的擔憂。在和很多年輕朋友交流的時候她發現,90后、00后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大家更追求個性表達,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間。而在生豬養殖的環境當中,工人需要大量的責任心、耐心和愛心,這與一些年輕人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存在差異。
而在養豬人員的大量快速招聘、如何快速培養好大量合格的養豬人才、如何留住這些人才等幾方面,存在較大壓力和挑戰,若人員的招聘和培訓不到位,更是給后期的豬場管理和經營帶來潛在風險。因此,站在養豬企業的角度,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十分亟需也十分棘手。
劉暢給出了她的想法。她建議:“企業應該促使新人迅速上手,快速地從學生的心態轉變成一個職業人的心態。根據新希望的實踐,我們對(新人的培訓)會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新人剛來的時候,對其進行文化思想類的培訓。讓他們從學校追求學術的氛圍,進入到完成任務、令行禁止、能打勝仗的、有目標的職業經理人狀態。”
而另一方面,則從職業上入手。“因為生豬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企業不僅是招新人來養豬的,還需要他們來給豬做身體檢查、精準飼喂、后勤保障等這樣一些工作。農牧院校的獸醫或者動保學生來了以后是做動物的醫生、護士之類的工作,專業性很強。所以企業除了設置好各種專業類型分工種,加速新人上手外,同時還可以通過師帶徒的方式,讓新人直接進入現場,快速地跟師傅學。”劉暢表示。
在劉暢看來,養豬企業還需要在企業文化上進行迭代,讓員工除了能夠在這個平臺工作之外,還可以得到人生其他訴求的表達,比如更為平等的公司氛圍、更被關愛的公司環境、更公平的競爭關系、能夠凸顯自我的企業文化。
她進而介紹道,“新希望的文化基因里就有三像,像家庭、像學校、像軍隊。像學校教書育人,像軍隊令行禁止,像家庭就是要有愛。因為我們的產品最后還是活物,必須要有耐心,要有愛心,還有要有決心,所以文化里面必然要有這個東西,你沒有這些感情的東西,你沒有辦法孕育出來活物的產品”。
談新總裁張明貴:看中他的領導力
9月至今,新希望管理層的一次變動,也引發外界尤其是公司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新希望地產原總裁張明貴接連出任新希望總裁、董事、執行董事長,成為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成員,原新希望總裁鄧成辭職,之后去了天邦股份。
而自劉暢2013年成為新希望董事長以來,上市公司七年換了三任總裁,陶煦、李兵、鄧成相繼上任,又陸續離去。鄧成的離職引發的關注最多,因為新希望正處在生豬產能布局的關鍵時期。此時此刻,讓在地產業務上經營多年的張明貴來養豬,這種安排難免惹人不解。
劉暢認為,這其實很好理解,當前的養豬產業是一個涵蓋房地產、科學技術、經營組織管理等內容的產業,張明貴在新希望集團內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有過歷練,復合能力比較強。在劉暢看來,生豬養殖進入了全新的時代,成本管控成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力,新希望需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精細化運營。在此情況下,公司需要一個更有領導力的團隊來執行相關戰略。
張明貴身上就具備著劉暢所提及的領導力。在新希望地產總裁任上,張明貴帶著公司實現了業績5年20倍的增長。
“明貴非常有領導力,每一個跟他接觸過的人都會被他的領導力影響,他身上總是帶著一種一往無前的決心。而且他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很善于和團隊去溝通,維護氛圍。他的資源整合能力,特別是他在房產領域擅長的資金周轉、修建速度和質量保證等能力,都是當前養豬所需要的。這是集團在正確、最重要的時候對新希望人力資源上的最大助力,也是集團踐行新青年新領導力的一個核心體現。”劉暢表示。
劉暢表示,其與張明貴將一起推動新希望三方面的改變。一是共同把公司的數字化升級做下去。二是將舊的經濟商業方式變成新的商業方式,注入新的靈魂。三是發揮各自的能力,并使之產生協同效應。
在采訪結束之時,劉暢也談到自己對新希望母公司新希望集團的展望,“我們會成為一家更大的企業,可能會進入世界500強,但更希望的是我們能夠去開創一些屬于我們中國企業的管理智慧和商業模式”。
記者手記|豬價調整是大型養豬企業搶占市場的良機
當前,生豬養殖產業處于產能逐步恢復、豬肉價格承壓的階段。關于豬價、股價后續走勢,市場各方存在明顯的分歧。但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無論嘴上如何談論豬價、股價,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領頭企業的擴產動作并沒有因為豬價的回落而停止,即便是高喊豬價可能跌至4、5元/公斤的唐人神也在大舉擴張。
遠期來看,我國養豬業處于以中小養豬戶為主向規模化集中化養殖發展的格局應該不會改變,對于這些大型養豬企業而言,市場的調整反而是他們提升市場占有率的大好時機。
另一方面,產能恢復、豬價承壓,養豬業進入成本和技術比拼的時代并不是一句空話。能夠在這種競爭中活下來、活得好的企業,在行業中必定擁有議價能力。在行業大趨勢明確下,投資者要做的就是選企業了。
記者:曾劍
實習生李佳寧、王重月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湯輝
視頻編輯:張建
視覺:帥靈茜
排版:湯輝 陳彥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