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7 00:24:37
每經記者 江然 吳林靜 每經編輯 楊 歡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未能如期舉行。但隨著中國經濟地位與日俱增,跨國企業家迫切希望了解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和擴大開放的政策舉措。
為回應跨國企業家訴求,進一步宣介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國家發改委以世經論壇創新合作方式,聯合組織跨國企業代表按月輪流舉辦各地方調研活動和政企交流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內將舉辦三場活動,10月的第一場調研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義烏市舉行,深入了解了當地吸引外資政策和營商環境、數字經濟、小商品外貿經濟等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而第二場政企交流會則于昨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之所以選擇成都,“主要考慮成都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自然稟賦,獨特的文化性格優越的現實條件,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具備顯著優勢。”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是本次交流會的主持人。他自2015年8月起出任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全面負責包括夏季達沃斯在內的論壇在華活動。他認為通過搭建平臺,讓跨國企業家與中國政府更直接的交流,將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故事。“這個政策交流會就是世界經濟論壇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能夠中立、獨立地指出中國所做的努力。”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接受每經記者專訪
全球經濟是時候做一次“大重構”
NBD:您認為剛剛舉辦的政策對話會是否成果豐碩?
艾德維:剛剛的政策會非常棒,我認為跨國公司都很享受這次交流。大家坦誠、開放地交換關于中國政策的想法、見解和問題。這些企業應該也很感謝這個會在成都舉辦,這座城市正在經歷快速發展和創新。
NBD:跨國企業對中國機遇需求明顯,但似乎對中國現行的幾大重要戰略并不太熟悉。
艾德維:我認為雙循環對跨國企業來講還是一個需要去理解的新概念。今天中國相關官員的解釋也表明雖然這是一個新的提法,但從經濟現狀來講,中國(雙循環)已經存在好幾年了。
我們注意到出口經濟的變化,注意到在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同時,中國國內消費和服務產業的GDP占比越來越高。所以我認為從這個角度講,雙循環更是對現實情況的概括。從企業的角度講,聽到和理解這個政策是大有裨益的。但就像剛剛一位司長所說,尋找市場機會是公司自身的課題,而非由政府來創造。政府的職責在于打好基礎、畫好框架(頂層設計)。我想外企會很愿意聽到未來的空間還會擴大,雙循環絕非把外企排除在外。事實上,當中國講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個內循環已經涵蓋了諸多跨國公司,這些企業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多年,有得甚至已是“百年老店”,許多企業在歷史上就與中國淵緣頗深。
我想指出的是,這種疑慮也不僅僅是發生在中國,各個國家都有類似情況。面對新政策,企業總是需要時間來消化。所以我認為今天的政企關于政策的對話有助于企業在中國語境下更游刃有余。
NBD:世界經濟的走勢總是備受關注,您對未來的預測是什么?
艾德維:在低迷的全球經濟中,中國是一個亮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的預測是2020年將萎縮4.4%,眼下中國開始逐漸重回正軌,經濟增速有望超過1.9%。我們總是說中國是全球經濟的引擎,今年就更是如此了。與此同時,我認為全球經濟還將持續低迷一段時間。這也就是中國的雙循環要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尤其是內循環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能幫助中國穩住增長。中國現行的一些結構性改革也還將繼續,各種改革措施將確保繼續開放的態勢。
中國當然也還要繼續推進相關工作以確保外資的公平機遇及國內市場,不僅僅成為法律、文字條款,還有執行以及提供切實可行的營商環境。世界經濟論壇與中國合作已經有40年,我們見證一個持續正向上升的軌跡,所以對中國有能力渡過難關并且繼續向上保持信心。我同時認為中國在可持續發展上表現出了領導力,尤其是中國對減排的承諾。這釋放出了強烈、可靠的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形態的信號。
而站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角度,這也正是我們期望看到的。因為在新冠疫情下,我們是時候做一次重要“大重構”,審視現行經濟下的問題,并且找到一條更好、更可持續、更包容的路徑。我認為中國在正確的軌道上,可以為全球樹立榜樣。
NBD:中國即將迎來“十四五”時期,您認為這一個五年是否關鍵?
艾德維:這是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就從現在的跡象看,世界經濟論壇已經覺得備受鼓舞,其一,“十四五”規劃更以科技、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為重點,這是我們討論了多年的科技的轉型力量。中國也深刻認同科技創新將根本性地改變我們的經濟社會。更重要的是,中國正仔細思量如何通過這些新產業、新基建而達到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以及更包容地發展。這就是當下所展現出的領導力。我們也看到一些短視的經濟體,置問題于不顧,現在的日子就很難過。這不光是國家,企業層面也一樣。那些能長遠地看問題、更注重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企業,在全球疫情下就比競爭者過得更好。所以說會“十四五”規劃,從已有跡象來看,是一個符合這個時代規律的規劃,令人振奮。
RCEP將加速世界經濟東移
NBD:如果要說全球經濟有什么好消息,那應該是經過8年長跑后,RCEP終于正式簽署,您對此是什么看法?
艾德維:我認為這是該區域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如果要說新冠疫情凸顯了什么,我認為是凸顯了東西方經濟體不同系統下的不同思維模式。我們也看到亞洲的國家,在應對疫情上的表現更深思熟慮。我們也看到亞洲國家在控制疫情上也更迅速。一部分原因是其經濟系統的獨特性,另一部分則是其視世界、社會為一個整體的文化。RCEP就高度體現了這種精神。
我們已經探討了多年,世界經濟的中心在逐漸向東移動。通過破除壁壘、增加該區域的貿易,RCEP只會加速東移這個趨勢。而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地區卻保護主義盛行、邊境被關閉、投資受阻。當下,所有的資金流、人流、創新流都會涌入RCEP所在區域,所以我認為這將不止對中國還有整個區域來都帶來提升,對全球其他經濟區帶來壓力。
我也希望其他西方國家能加入,因為我認為RCEP有諸多正面性。世界經濟論壇一直倡議更好的全球化、更開放的貿易,我們希望好的想法、人、資本流入有機會之處。所以我們認為8年談判后,這個區域邁出了非常正面的一步。
NBD:這是多邊主義的一次勝利。
艾德維:我非常贊同。我們的角色就是加強所有的多邊機制及其努力,因為我們知道自由貿易、更開放的邊境是我們多年來通往和平、安全、繁榮的關鍵。
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減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貿易系統。但現在令人失望的事情就在于保護主義和一些國家正式圖逆全球化。所以我們支持諸如RCEP這樣的區域行為,因為這些才是全球多邊系統的基石。我們見證的地區合作越多,就越能幫助我們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重回正軌。但我們也只能一步步來,畢竟我們不主張不計代價的全球化。我們需要的應該是一個更具包容性、人文性、可持續的全球化。現在有些地區反對全球化,原因是全球化未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感到被拋下了。所以,把這些區域基石建入全球系統就非常重要,照顧那些認為自己被拋下的群體以及我們的地球。
像成都這樣的城市已經開始領先
NBD:雖然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但眼下全球的挑戰的確是嚴峻的。
艾德維:世界經濟論壇一直保持樂觀向前看。但我認為中國當下的挑戰是,過去40年,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很多實惠。有觀點認為“中國贏了,別人輸了”,但我們都知道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在過去40年,全球經濟的蛋糕越做越大。所以我認為中國所面臨的更是一種單向的輿論,這是中國無法控制的。中國的文化和傳統更多是保持謙遜、低調,不去過多的談及自己的成就。這很高尚,值得傾佩。但我認為在當下這個信息快節奏流通的世界,這為中國用自己的聲音講出自己的故事帶來了挑戰。所以世界經濟論壇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中國的頂尖企業家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討論如何與跨國公司更好的合作,在媒體上更多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另外我們做的更多是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來展現中國真正的狀態。
我們啟動了一個全球性的框架讓企業共同探討這幾大類問題,讓中國企業家明白差異在哪里、哪些還有改善空間,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其中。因為這讓中國公司用一種跨國投資者能聽懂的語言講述他們所做的努力,并得到尊重。
NBD:如果我們把尺度收縮至城市這個層面,您對后疫情時代城市之間的競爭,有何看法?
艾德維:當下的環境,對城市的轉型和影響將是巨大的。目前95%的新冠病例發生在城市里,這也導致了人們開始重新考慮是否還要居住在城市里,也讓很多大公司開始重新評估讓員工聚集辦公的好壞。可能還有好幾年時間,這些轉變才會真正成型,但我認為現在就開始重新想象城市會如何運行、如何更宜居、更可持續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認為像成都這樣的中國城市在品質生活方面就可以提供很多內容,成都現在重視科技創新,努力成為樞紐,吸引年輕的專業人才。這些是所有城市都會去做的事情,成都或許會經歷很激烈的競爭,但好消息是,當我看到這座城市的綠意和美麗,我認為成都已經開始領先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