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0 23:52:54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凱利泰的定增預案最終沒能與淡馬錫、高瓴達成共識,11月20日宣告終止。這起逾10億元的再融資案早期曾被業界多方看好,但在凱利泰今年業績、股價雙雙不振的影響下,原先為其站臺的各路投資人紛紛用腳投票。
分析人士指出,弱市行情下,企業前景不佳勢必影響投資人信心,與此同時,年內因再融資新規激發的價格、風險博弈熱情,以及近期出現的企業融資信用透支都在影響一級半市場的交易秩序,對于業績、市值波動較大的項目,投資人或在今后一段時期更加注重風險的評估。
投資巨擘參與定增再出“分手戲”
與此前高瓴資本因再融資新規要求被叫停的凱萊英定增預案不同,眼下高瓴資本與昔日盟友凱利泰的定增案也宣告終止。
11月20日晚間,凱利泰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淡馬錫富敦投資、高瓴資本不再認購凱利泰非公開發行的A股股票,且凱利泰不再引進淡馬錫富敦投資、高瓴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
據悉,這兩家投資機構是在今年5月與凱利泰敲定認購協議的,根據協議約定,凱利泰擬向淡馬錫富敦投資和高瓴資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0.585億股,根據發行價格18.73元/股計算,前者認購0.375億股,認購價格合計約7.02億元;后者認購0.21億股,認購價格合計約3.93億元。
按照目前凱利泰的股價計算,到11月20日收盤,報16.96元/股,倘以增發價格比較,目前兩家機構的賬面浮虧合計約1.04億元。
可見,單從股價表現來看,原先三方議定的定增價格相比市價已溢價近10%,加之凱利泰今年連續三個季度財報營收同比下降,業績增速明顯放緩,這對昔日看好凱利泰的高瓴資本和淡馬錫投資考驗極大。
但如凱利泰在此前的季報解釋中所言,疊加疫情和帶量采購的影響,公司經營遭遇沖擊,是否也與本次定增終止有關,未有進一步說明,僅表示系資本市場因素所致,表示“鑒于當前資本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為了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經審慎決策與淡馬錫富敦投資、高瓴資本協商一致決定終止相關定增合作。”
再融資價格、風險博弈難休止
與本案相似,今年以來被叫停的上市公司定增案不在少數,其中多數與“資本市場因素”有關。Wind統計顯示,截至到11月20日,A股上市公司年內叫停的定增預案有96起,發生在2月14日再融資新規之后的有89起。
可見,再融資新規的推出實為上市公司的定增計劃增添諸多變數,但有分析指出,新規或在投資人數量和鎖定期方面有做修改,并不會對質地優良的企業造成太大影響,反而是普惠性措施,能夠激活更多資本力量對接實體經濟。
“但政策的調整也在加劇買賣雙方的議價激烈度,不排除原有投資機構出于新的詢價體系要求改變參與方式和投資規模。”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修改原有定增案事小,關鍵會激發市場參與各方討價還價的沖動,使得原本就日趨慘烈的價格、風險博弈更難休止。
今年10月間,同是資本大鱷的太平人壽終止參與中聯重科的定增案,彼時就有政策、市場環境變化下的定增終止誘因何在之討論,盡管中聯重科也拋出系資本市場因素的論調,但業內普遍趨同的看法卻在于定增隨行就市的熱點稀缺性不再,疊加股價波動因素影響,那些突入行業弱周期且市值萎靡的個股就難以再獲投資人信心。
此外,由于近期頻頻爆出的債券違約事件,企業參與融資的整體信用在透支之中,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沈萌告訴記者說,雖然中國經濟的前景看好,但涉及企業資金鏈斷裂、杠桿崩壞的情況時有發生,說明部分企業流動性實在堪憂。
“而處于劇烈波動期、發起定增預案的公司,定價和參與的風險都極不穩定,導致雙方無法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沈萌表示,如果定增參與各方認為當下參與定增,可能后期整體市場還會趨冷,那么現在定增的價格就鐵定會虧一段時間,而且這個時間長短還不好確定,亦是前期熱戀中人走向分手的主要原因。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