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0:33:35
2020年12月9日,佳兆業登陸資本市場11年,走過時光甬道的佳兆業,用過去的時光證明了時代賦予的機遇所能迸發的動能。這家成長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企業,把握住每一個發展的機會,從城市更新起步,從大灣區揚帆起航,成為一股新生的堅韌力量。
佳兆業始終與城市共同生長,在帶來城市空間煥新的同時,它也致力于提升城市的精神內涵,在行業之中,它的多元化版圖布局超前,涉及的領域包括足球、酒店、商業等。
滾滾洪流之中,能夠勇立潮頭的企業,應有奮斗和創新精神。當佳兆業來到“當打之年”,它身上依然鐫刻著敢想敢拼、敢闖敢干的烙印,這種勁頭讓它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從深圳出發,走向全國,繼往開來,擁抱變化。
40年前,蛇口“開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響神州大地孕育了深圳經濟特區。如今的深圳生機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也開創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深圳這座城市的崛起,背后有著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那便是以創新為魂、以創業為本。
佳兆業正是伴隨著深圳城市化的進程前進,為深圳的城市面貌改變作出長足貢獻,為深圳的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和居住體驗。它成長于深圳,騰飛在灣區,最后反哺這片熱土。
回顧佳兆業走過的路,在每一個發展的關口,它都不忘初心,為時代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佳兆業誕生于1999年,它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一個爛尾別墅,佳兆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之打造為大賣的“桂芳園”項目,成為它的“標桿之作”,也撫平了城市的傷疤,之后它開始展示出在城市方面的過人實力。
十年后的2009年,當資本市場剛剛從金融危機之中蘇醒過來,佳兆業又迅速登陸港交所,正式成為上市房企。當佳兆業成為一家公眾公司,它變得更加自律,在管理上更規范、更透明,同時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做合格的企業公民。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1年,佳兆業成立了全國首家專業運營城市更新項目的公司,這種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讓佳兆業插上翅膀,飛得更高。而今在粵港澳大灣區,許多企業企圖從城市更新領域分一杯羹之時,佳兆業得以氣定神閑,捷足先登。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期,佳兆業儲備舊改項目占地面積4200萬平方米,其中,深圳舊改占地面積占比27%,廣州占比36%。而且,城市更新未來也將是佳兆業的重要業績增長點。
從土儲結構來看,未來5年內,佳兆業舊改項目貢獻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根據公司披露數據顯示,佳兆業舊改項目1-2年內可轉化實現的可售面積約240萬平方米,對應貨值約1080億元。而3-5年可轉化實現可售面積約1130萬平方米,對應貨值約4390億元。
佳兆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郭英成曾表示,“佳兆業真是運氣不錯,從以往只是一個房地產企業,到現在的城市公共服務商,我們希望每天都給深圳市民帶來休閑和樂趣。”廣東的企業要感謝中央對廣東的關愛和照顧,粵港澳大灣區之后又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對于廣東來說是好事連天。
這是佳兆業的初心。
深圳的變化翻天覆地,大灣區同樣日新月異。過去佳兆業隨著時代奔流向前,而今佳兆業也適時轉變身份,晉升為城市公共服務商,與城市里更多的人產生交集,服務更多的人群,為他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在深圳,佳兆業目前服務超5萬戶家庭15萬人。
無論是文體、商業乃至康養,都有佳兆業的足跡。2013年,佳兆業成立了文體科技集團。目前,其在深圳運營管理深圳大運中心、南山文體中心、南海足球公園等七個文體場館,運營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
數據顯示,佳兆業在深圳舉行的體育賽事已超過400場次,吸引觀眾超過250萬人次,而2018法國超級杯更是創下了深圳足球賽事上座率史上最高的紀錄。
2018年11月3日,深圳佳兆業隊以中甲聯賽亞軍身份升入中超,改寫深圳足球長達7年缺乏頂級聯賽球隊的歷史。
此外,佳兆業集團于2015年成立健康集團,并在第二年收購從事義齒制造和銷售的上市公司美加醫療,即如今的佳兆業健康。
佳兆業物業管理服務業務已于2018年底分拆上市,現名為佳兆業美好。截至2020年6月30號,佳兆業美好進駐全國44個城市。總管理項目323個,管理面積達5923萬平方米。
當佳兆業在深圳、在灣區成就一番事業之后,它不曾止步,勇往向前。佳兆業近期在北京設立“第二總部”,佳兆業對外表示,主要是為了全面統籌北京的金融、傳媒、科技、人才等資源,強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戰略布局及業務拓展,為集團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僅在京津冀,佳兆業的長三角布局也版圖初成。佳兆業在城市更新領域的經驗也有望復制至全國,2019年,佳兆業拿下了位于上海市嘉定區東北部的就該項目,占地面積約12.7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約21.35萬平方米,是嘉定區首個民營企業參與并成功完成拆遷摘牌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佳兆業董事會主席郭英成曾說,佳兆業作為廣東省的企業,運氣真的不錯,感到非常幸運。
這是佳兆業的謙遜,但誰都知道,運氣從來眷顧的都是努力的人。佳兆業證明的正是這一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