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3 16:22:06
每經特約評論員 舒圣祥
時隔四個多月,“女子取快遞遭人偷拍并被造謠出軌快遞員”一事再次引發關注。吳女士稱,自己因此事被“社會性死亡”,至今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道歉并無誠意且拒絕賠償。造謠者卻認為,吳女士提出的賠償不合理,自己接受了相應處罰并已經道過歉。吳女士表示,已請律師提起刑事自訴,“絕不退縮,絕不和解”。
偷拍吳女士在小區快遞點取快遞的照片,再自導自演配上露骨的聊天記錄,將無冤無仇的陌生女性,描繪成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小富婆”,兩次主動勾引快遞小哥偷情的“風騷少婦”……造謠者編造的引人遐想的“香艷劇情”瞬間發酵,從吳女士小區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甚至還有國外網友發來信息罵她。
造謠者鍵盤一敲,信謠者隨手一轉,給受害人帶來的,卻是難以忍受的被“社會性死亡”。除了侮辱性的惡意信息和周邊人的異樣目光,出現抑郁癥狀的吳女士還被公司勸退,至今沒找到工作,遭受了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傷害。反觀造謠者,被行政拘留9天之后,很快回歸正常生活,生意繼續做,班繼續上,并且已在準備結婚。
兩相對比不難發現,互聯網傳播模式下,造謠者的造謠成本很低,受害人的精神損失和物質損失卻呈幾何倍數增長。這是嚴重不公平的,網絡不應該成為違法者的樂土,謠言不僅止于智者,更要止于法律。新出臺的《民法典》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但在實踐中,受害者維權成本依然很高,得到的賠償依然很少。
吳女士提出的經濟賠償,每個施害者才5萬多元,主要是誤工費、公證費、律師費等直接經濟損失,并不包含名譽損失費、精神損失費,但施害者依然覺得“不合理”。這說明,在網絡造謠者心中,無緣無故造謠害人,導致他人被“社會性死亡”,都只是“小事一樁”,事后說聲抱歉就行,此外無需承擔任何代價。
正因為如此之低的害人成本預期——糟糕的是,實際害人成本,很多時候真就這么低,讓網絡造謠者有恃無恐。要不然,真沒法理解,又不是受人之托收了黑錢,要去害一個人;哪來的動機,如此惡意滿滿地大肆造謠,禍害無冤無仇的陌生女子?說是開玩笑,可哪有這么開玩笑的?
這不是開玩笑,這已觸犯刑法。刑法規定,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誹謗罪。只不過,誹謗罪屬于刑事自訴案件,除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特殊情形,告訴的才處理。此案中,行為人惡意虛構并散布女子出軌快遞員情節,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造成社會惡劣影響,已涉嫌構成誹謗罪。吳女士當然有權提起自訴,法院理應受理。
“社會性死亡”后果嚴重,不能對造謠者輕易放過。惡意造謠害人,不是道個歉就行的事,必須依法嚴懲,情節嚴重的,就應該讓他去坐牢。惟其如此,網絡才能成為守法者的網上家園,而不是造謠者隨意害人的法外之地。
吳女士希望自己的維權,對其他懷有不法之心的人起到震懾作用,給類似受害者依法維權提供一點借鑒。對她的“絕不退縮,絕不和解”,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對不法之徒就要狠一點,普通人才不至于無緣無故被“社會性死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