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5 09:18:41
每經評論員 涂穎浩
2020年,惠民保項目在全國快速鋪開,一躍成為年度現象級創新保險品類。數據顯示,近40家保險公司發布了相關產品,還有保險經紀公司、醫療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平臺參與其中,短短一年時間即席卷五十多個城市。
此類產品存在相當一部分共同點——由地方政府牽頭或支持、與保險公司合作、門檻低(最低僅需幾十元)、投保條件寬松(不限年齡)、部分特效藥也能報銷……
隨著熱度不斷攀升,部分區域的相關產品甫一落地即深受市場追捧,然而“一城一險”的蛋糕早已不夠分,一城兩險、一城多險隨之而來。各路主體跑馬圈地式搶灘參與,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部分產品“不要39元/年、不要29元/年,只要XX元/年”的喊價,令市場大跌眼鏡的同時,也讓相關惠民保產品的持續性遭受質疑。
眼看惠民保有脫韁之虞,銀保監會適時發布了《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按照經營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基本原則,合理制定保障方案、科學確定責任范圍”等要求,旨在規范這一新型商業醫療險發展。
如今惠民保的市場剛剛興起,競爭慘烈不可避免,但一旦進入無序狀態,多數險企必然轉身離場,市場只會留下一地雞毛,最終遭受損失的還是普通消費者。除了價格戰亂象之外,部分產品還存在大打擦邊球、不規范運作等情況,如夸大宣傳、虛假承諾、誤導消費者乃至冒用政府名義進行虛假宣傳等。
從產品銷售的角度來說,政府強化監督一方面有助于增強民眾對產品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廣了相關產品。本質上,惠民保還是商業醫療險,保險公司作為運營主體應配合監管規范自身經營行為。銀保監會也提出,屬地銀行保險監管部門應加強定制醫療保險項目的統籌,加大日常監管工作力度,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監管還對多條違規行為舉出“紅牌禁令”。
作為補充基本醫療保險的新模式,普惠保險的創新之旅無疑才剛剛開始,比如由多家公司共同承保的共保體模式出現、大流量平臺入局打破“一城一險”探索全國版本、醫療產業加快產品創新融合增厚保障內涵等。
大搞噱頭營銷或許能“贏”得一時,但飲鴆止渴式的無序競爭必然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邁出踏踏實實的第一步,真真正正地去“惠”民,才能讓惠民保實至名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