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31 23:16:28
為何一家大型養老運營企業會陷入無法償還借款的窘境?僑亞集團多位工作人員均表示“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1號會議室的接待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養老機構防疫的特殊性,公司直到6月才開始恢復正式上班。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梁梟
2020年年初疫情期間,在武漢江夏區藏龍島湯遜湖畔,武漢僑亞博愛康復醫院經過維修改造后被設為疫情留置觀察點,提供300個病房床位。然而目前,這家醫院正面臨被出售的命運,原因是其運營公司僑亞集團陷入了資金鏈困局。
自2020年8月以來,僑亞集團出現大量借款到期未兌付、拖欠員工工資、商鋪回購承諾未完成等情形,已被多位債權人起訴。債務糾紛持續發酵,僑亞集團主要子公司均涉及多起司法訴訟,且被列為被執行人名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僑亞集團總部后了解到,經常有債權人前來要求還款,而僑亞集團也承認確實出現資金困難,暫時無法兌付欠款,目前正計劃處置旗下寫字樓和醫院資產以籌集資金。
僑亞集團具體欠債數據,外界不得而知。但對于其中一類民間借款,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了解到,僑亞集團旗下子公司通過銷售充值卡模式獲得資金,涉及金額6000萬元以上,涉嫌經濟犯罪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據應城融媒體中心報道,2020年4月18日,應城僑亞龍池國際康養文化園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40億元,建設用地1000畝,分三期建成。項目借助龍池山莊的生態資源,依托僑亞集團養老產業積淀,推出不同養老模式,傾力打造一個集“田園+養生+康養”于一體的康養小鎮。
就在大手筆投資的應城項目開工后不久,5月12日,僑亞集團旗下養老置業子公司武漢僑亞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亞置業)被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執行標的57.44萬元,
該案原因是僑亞置業拖欠某冷氣工程公司工程款項,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隨后,僑亞置業又因其他合同糾紛,先后兩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分別為38萬元、236萬元,并被下達限制消費令。
僑亞集團其他主要子公司也有著類似的遭遇。8月5日,僑亞集團旗下養老服務子公司湖北僑亞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亞養老)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1萬元;12月16日,僑亞集團另一家養老服務子公司武漢僑亞頤樂園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亞頤樂園)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21577元。
一邊是投資40億元的重大項目開工,一邊是幾萬元、十幾萬元的欠款未償還,僑亞集團的近況令人感到不解。
其實,僑亞集團2019年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債務糾紛端倪。到2019年11月,僑亞養老已因股權轉讓糾紛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且限制高消費,執行金額為61萬元;另外,從2019年12月份開始,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出現很多僑亞集團、僑亞養老拖欠工資的投訴。
到了2020年8月,武漢城市留言板關于僑亞集團借款到期未兌付的投訴開始增多,也有投訴稱其拖欠員工工資達一年之久。2020年11月之后,多位債權人向法院起訴僑亞集團及其業務子公司,僑亞集團的資金鏈問題更多浮出水面。
僑亞集團總部展廳展示的集團組織架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啟信寶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僑亞置業涉及司法的裁判文書45條,其中判決日期為2020年的有32條,包括企業借貸糾紛、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僑亞養老涉及司法的裁判文書有7條,其中判決日期為2020年的有3條,包括股權轉讓糾紛、合同糾紛等;僑亞頤樂園涉及司法的裁判文書有19條,其中判決日期為2020年的有14條,包括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
僑亞集團創始于2001年,從家政行業入手,逐步向養老綜合服務、養老置業發展。公司自我介紹其為“湖北省最大的養老產業綜合運營企業集團”,旗下包括僑亞置業、僑亞養老、僑亞頤樂園等子公司。目前,僑亞集團在武漢蔡甸區、江夏區等區域開發了養老公寓項目。
按理來說,僑亞集團經營規模較大,且近期還有投資數十億元的重大項目開工,為何會出現這么多債務投訴和訴訟呢?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位于武漢江夏區僑亞國際廣場的僑亞集團總部,多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了僑亞集團資金困局、借款到期未還、拖欠員工工資等情況屬實,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借款人前來催促還款。
集團總部辦公室內工作人員并不多,很多工位空置著。有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均是行政人員,業務人員都在具體的養老機構。
在公司一號會議室,僑亞集團安排了兩位接待人員,專門接待前來咨詢欠款問題的借款人。
一位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集團債務問題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出現了,當時還款力度比較大。但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養老機構復工較晚,所以還款步伐小了一些。現在正在與借款人協商,比如說處置資產或者其他方式還款、重新簽訂合同延期付款等等。對于一些特別困難的借款人,通過資金回籠已經解決了一部分債務,但大部分借款人還是要等到公司處置資產之后才能解決問題。
在記者采訪期間,一位周姓借款人的家屬前來僑亞集團總部要求還款,該借款人為入住僑亞養老機構多年的老年人客戶,通過購買養老VIP向僑亞置業出借數萬元,借款已于2020年初到期,但僑亞置業尚有3萬元借款未還。該借款人家屬已三次到訪僑亞集團總部,然而每次都只拿回一張延后還款的條子。
“如果不是因為確實困難,我們也不愿意這樣子。”僑亞集團相關負責人華(音譯)女士對該家屬表示,公司承諾的幾個時間點都沒有兌現,但會面對問題,盡快進行資產處置解決欠款。
根據武漢市江夏區官方在城市留言板上的回復,僑亞集團擬通過處置僑亞國際大廈寫字樓和僑亞博愛康復醫院等資產的方式兌付欠款。
不過,資產處置一直沒有落實。華女士表示,資產處置還需要一個期限,8月份到現在還在評估階段,資產處置比較難。而對于借款人家屬提出的具體還款期限,華女士并沒有明確答復。
目前,僑亞集團面臨較多的債務糾紛,包括養老服務VIP卡客戶本息未還、拖欠員工工資、未支付商鋪回購資金、未支付股份回購資金以及建設工程款項等,具體債務規模外界無從得知。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僑亞集團多位工作人員也表示不清楚。
而僑亞集團子公司被投訴、起訴較多的還是養老服務VIP卡相關的借款糾紛,涉及人數較多,而且有不少購卡人是僑亞集團旗下養老機構的入住客戶。
記者在一份2020年8月發布的民事裁定書上看到,法院認為,僑亞置業采取銷售《會員充值卡銷售合同》的方式大約有4、5年時間,公司針對機構養老服務做過廣告宣傳,購卡的模式基本上在各社區服務點都有宣傳資料,金額涉及6000萬元以上;資金已用于養老機構基本建設,門店租賃、門店裝修、人工工資、設備購置等,部分資金用于江夏區文化大道僑亞大廈的裝修。
值得注意的是,多起案件的民事裁定書顯示,法院認為僑亞置業、僑亞頤樂園涉嫌經濟犯罪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不屬于民事訴訟范圍,應移送公安機關。
為何一家大型養老運營企業會陷入無法償還借款的窘境?僑亞集團多位工作人員均表示“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1號會議室的接待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養老機構防疫的特殊性,公司直到6月才開始恢復正式上班。
有借款人質疑僑亞集團將資金用于養老業務以外的投資,才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不過華女士及其他工作人員都予以否認,并稱公司沒有進行股票、基金等金融投資,只用于投資蓋樓(養老地產)。
公司一位辦公室人員對記者表示,因為防疫要求,公司不能組織中老年群體集中外出活動,有部分養老服務不能開展,如康復醫療、旅居養老等。以前會組織客戶去海南、北海等地度假養老,但現在都暫停了。
資料顯示,僑亞集團的養老業務包括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旅居養老等多種養老模式,并在武漢開發了多個養老置業項目。那么其各個業務板塊是否均在虧損呢?也有借款人到訪總部問詢僑亞集團經營情況,不過工作人員均沒有明確回復。
部分債權人在僑亞國際廣場問詢相關事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事實上,僑亞集團的經營困境并不是在2020年后才出現的。據楚天都市報消息,此次將要處置的資產武漢僑亞博愛康復醫院,在2020年1月份在設為隔離點之前,就已經因經營不善,封閉了一年多。
資料顯示,武漢僑亞博愛康復醫院總投資2.5億元,于2017年11月正式運營。按照時間點計算,該醫院僅僅運營了一年左右就因經營不善封閉了。
上述公司辦公室人員也表示,近兩年養老業務收入并不是很好,公司拿地不及時,在僑亞國際廣場項目完成后再也沒有新的項目。養老業務的利潤周期也比較長,先建設項目,然后吸引老人入住,通過服務建立口碑,不過養老機構還是有空置率的。此前,僑亞集團設有178家機構養老中心,現在只有98家了,公司縮減了一些不盈利的店面。
該辦公室人員認為,公司從事養老業務已經整整20年了,確實遇到一些坎坷,也不是2020年才有的。現在公司旗下的社區養老中心都還在運轉,旅居養老等產品是大眾產品,只要疫情有所緩和,旅居養老、度假養老業務還是可以快速重啟的。
國家統計局2019年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產業前景廣闊,但養老業務盈利難,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此次陷入債務糾紛的僑亞集團,是上市公司湖南發展(000722,SZ)合作伙伴,雙方在養老業務上曾有多方面合作。2016年,湖南發展與僑亞養老正式投資設立武漢僑亞博愛康復醫院,并在長沙合資成立社區居家養老平臺湖南發展僑亞養老產業有限公司。
目前,健康產業仍是湖南發展除電力主業以外的重要業務。公司2019年報顯示,湖南發展的健康產業板塊主要開展社區嵌入式小微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購買服務及相關業務。
不過,湖南發展的健康產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6年~2019年,公司健康產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62萬元、1361萬元、2164萬元、1682萬元,其營業成本則分別為1119萬元、1826萬元、4310萬元、2833萬元,收入連續4年無法覆蓋成本。湖南發展表示,公司健康產業依然處于培育期,短期內難以產生良好收益,同時還面臨人才不足等問題,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
事實上,養老業務是不少上市公司的布局方向。東方財富行情中心數據顯示,目前A股市場中養老概念的上市公司已有65家。不過,養老業務虧損的公司比比皆是。除湖南發展外,2019年度,世聯行(002285,SZ)兩家養老子公司分別虧損42.55萬元、41.26萬元,雙箭股份(002381,SZ)養老服務子公司凈利潤虧損416萬元。
中信證券2019年3月發布的研報顯示,養老機構投資以籌建成本為主,整體來看平均每個床位的營運成本為1.8萬元,為保證盈虧平衡平均每位老人至少需要每年支付2.3萬元,僅靠老人自身的支付能力或難以達到該水準,國家補貼十分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僑亞集團時了解到,旗下的社區養老機構,每位客戶的費用為600元/月,但在護工費用、伙食等方面支出卻較多,整體利潤較為微薄,而且養老項目存在一定空置率,到現在也沒有住滿。
那么,養老機構是否可以通過漲價來增強盈利能力呢?僑亞集團上述辦公室人員表示,如果要漲價,需要對養老服務進行提檔升級,包括護理人員的更新換代,許多護理畢業生不愿意長期從事相關工作,這些服務升級都需要一個周期,如果價格不穩定,市場可能會亂成一團。
不過,光大證券2019年4月研報認為,國內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養老需求巨大,產業潛在空間超5000億。而養老產業供不應求現象明顯,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正逐步改善,政策也支持供應端擴大供給。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