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3 13:36:26
項目名稱:FITURE
成立時間:2019年
融資情況:2020年12月完成A+輪逾2000萬美元融資,過往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騰訊投資、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金沙江創投等。
FITURE定位家庭科技健身服務商,以“硬件+AI+內容+服務”方式,為用戶提供家庭智能健身解決方案。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打開一面“魔鏡”,健身教練便出現了,不僅能為你量身定制專屬的課程,還能識別具體動作的標準程度、實時反饋糾正,電影里這樣的橋段正在成為現實。
2020年以來,疫情影響之下,“云健身”迎來了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雙重爆發,家庭健身賽道愈發火熱。《每日經濟新聞》近日接觸到的成都擬合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FITURE)于2020年10月底推出了首款智能健身產品——FITURE魔鏡,為用戶提供一種新的AI交互式健身體驗。
在國民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我國健身產業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全球健身市場的規模在6000億左右,中國是目前最大的市場”。FITURE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張遠聲告訴記者,除了市場大、增速高的特征之外,中國健身市場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為健身付費的人數以及人均付費值也處于高位——高于美國等部分發達國家。
得益于健身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當下國內健身市場中,私教工作室、新興健身機構、線上健身平臺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推陳出新。“數據顯示,以keep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用戶量最大,約2.5億左右,這類公司獲取了中國健身市場總額的1%。其次是可穿戴設備等硬件公司,以1億左右的用戶量獲取了10%的占比。健身房的用戶數量為5000萬~6000萬,占比約為20%。額外購買私教、團操課的用戶數量最少,約為2000萬,但他們貢獻了70%左右的市場份額。”張遠聲表示,“所以在健身領域,為了更好的體驗,用戶愿意支付更高的費用。什么是好的體驗?我們認為是高度的定制和高度的互動。傳統的健身私教體驗更好,但時間、經濟成本高昂。互聯網公司和智能硬件公司提供的家庭健身解決方案雖然更便宜、更便捷,但在個性化、互動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近年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各行各業加速落地,新技術也為健身教學突破時間、空間、人力等限制,實現更高階的監測、互動和反饋帶來更多可能性。安信證券數據顯示,從一級市場來看,2019年至今,智能健身這一細分賽道備受投資機構青睞,包括各類智能健身設備、智能健身軟件、智能健身服務以及健身平臺等。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家庭健身需求被激發和放大,未來可能成為新常態,衍生出更多新需求,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迎來爆發式增長。一個被反復提及的例子是,全球知名的家庭健身平臺Peloton2020年以來用戶量與收入持續增長,股價強勁攀升,市值已突破400億美元。
Peloton即將智能家用器材與在線平臺訂閱內容相結合,為用戶提供足不出戶的便捷、沉浸式的健身體驗。張遠聲認為,Peloton“硬件+內容”的商業模式已被市場驗證,對比當下國內的健身市場特點,中國有很大機會誕生比肩Peloton的公司。
記者了解到,FITURE成立于2019年3月,2020年10月底推出首款產品FITURE魔鏡。不同于Peloton以單車為硬件載體,張遠聲解釋道,中國健身市場以力量訓練、瑜伽、普拉提等項目為主,鏡子更貼合中國市場特點也能承載更多運動類別。
他介紹稱,FITURE魔鏡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自主研發的運動算法引擎識別系統,通過魔鏡上的內置AI攝像頭,其算法引擎可捕捉識別用戶運動中的關節姿態,基于此提供監督、訓練動作糾正及訓練后的效果分析。“FITURE技術團隊過往有比較豐富的無人駕駛研發經驗和AI技術積累。未來我們希望AI可以實現更大程度的運動交互能力。”
硬核的黑科技固然重要,但用戶真正愿意為之買單的是良好的健身體驗。張遠聲認為,技術之外,優質內容的生產力也至關重要。
據悉,目前FITURE聯手明星教練研發了力量訓練、體態訓練、舞蹈等一系列健身直播、錄播課程。為了打造更好的視聽體驗,FITURE在上海建立了1個近4000平米的攝影棚、4個演播廳,每天在同一個時間段最多可以支持4場直播課。
“我們堅定看好家庭健身的市場前景,相信進入這一賽道的玩家會越來越多。”張遠聲表示,對于企業而言,在構建這一健身服務新生態中,硬件、內容、服務、AI四部分缺一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四部分緊密配合,為用戶打造出高定制化、強互動感、沉浸式的健身體驗,這將是未來各玩家競爭的難點和關鍵所在。
免責聲明: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