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0 21:51:25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1月8日,以白酒為首的消費股突然殺跌,據媒體報道,原因有兩點,一是不少基金開始有意控制基金規模、宣布暫停大額申購,二是關于消費類基金發行受阻的傳聞也甚囂塵上。筆者認為,監管部門應遏制消費類抱團股炒作。
現在的A股市場,基本分為以白酒等消費股為主的抱團股,以及非抱團股兩個大類,抱團股上漲帶動大盤上漲,持續從非抱團股中抽血,多數非抱團股持續失血下跌,極大地影響投資者的獲得感。
在筆者看來,不管消費類抱團股有什么炒作理由,數十倍上百倍市盈率已明顯高處不勝寒,其股價持續上漲,有賴于公募基金等機構扎堆抱團,這種事情在A股市場循環上演。只要基金等集中火力拉抬某個板塊,相關主題基金持股市值就會快速增長,形成基民盈利效應,有了盈利效應,相關板塊的新基金發行也可大干快上,單日售罄,基金經理又可用新基金追買相關板塊。但顯然,基民的賬面盈利,絕非上市公司真給投資者帶來這么多回報,或內在價值增長,股價越是偏離內在價值。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并非起全部作用,其中同樣要發揮好政府作用,比如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
對于當前消費股抱團炒作,監管層出手對消費類基金發行節奏進行控制,這種調控手段是完全可行的。在2007年大牛市期間,為了調節市場炙熱氣氛,當年8、9月間,證監會暫停了新基金的發行審批,就是為了控制市場資金流量,不讓市場泡沫出現得過快過大。同理,現在消費類股泡沫危同累卵,若對消費類新基金發行不加限制,猶如放縱民眾參與消費股擊鼓傳花游戲。
消費抱團股投資者眉開眼笑,其他個股投資者的市值卻越來越少,可以說目前多數投資者都屬于股票抱團炒作的受害者,A股市場生態正在遭到嚴重破壞。“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九字方針,不干預應是針對市場主體的正常運作行為,對于股票抱團炒作,則要零容忍,證監部門應承擔起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推動市場重新納入健康發展軌道。
市場并非永遠正確,消費抱團股一騎絕塵,背后抱團手段是否涉嫌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值得監管部門深入研究。新證券法明確了連續買賣、相互交易、自買自賣、虛假申報等、其他手段等八種操縱手段。筆者認為,抱團機構利用大量后續新募資金、持續買入前期重倉個股,甚至私下協議持續買入,不排除其中可能構成連續買賣或其他操縱手段。
從基金公司來講,理應加強自律、堅持道德操守。現在若讓基金經理將自己的錢買入上百倍市盈率的消費股、小盤虧損白酒股,試問有幾個愿意?
2001年《證券投資基金業從業人員執業守則》第一條開宗明義規定,要以基金投資人利益為出發點,以取信于基金投資人、取信于市場、取信于社會為宗旨……建議公募基金公司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強化基金經理對基民的忠誠,要把基民的錢看作是自己的錢,遵循審慎投資原則。
從投資者來講,也要仔細甄別基金公司良莠。對于缺乏投研能力,趁機跟風的一些消費主題新基金,投資者要敬而遠之。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若投資者貪圖股票抱團炒作的短期暴利,讓股票抱團炒作雪球越滾越大,最后結果必然是崩盤、概莫能外,投資者自己在其中也負有責任,只有擦亮眼睛,遠離抱團炒作,才能保護好自己。
(作者為財經時評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