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2 18:14:28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葉峰
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持續的賺錢效應,加速了A股從散戶化走向機構化的進程。
2021剛開年,公募基金迎來了開門紅,爆款基金接連涌現。首個交易日,景順長城核心招景、廣發興誠、富國均衡優選、中歐悅享生活4只基金一日售罄,募集金額全部輕松破百億元。首周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基金、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期以及陳宇執掌興全合興兩年封閉,也全部一日售罄,末日比例配售頻頻現身。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爆款基金的火熱所吸引,都在糾結爆款基金要不要上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顧了過去五年,公募基金行業誕生的百億級別爆款單品,在經歷了A股劇烈起伏后,它們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它們的規模又會呈現怎樣的變化?
爆款基金最高收益年化為14.7%
選擇由知名度高的實力派選手打頭陣,公募基金在2021年的權益基金發行大戰已然緊鑼密鼓的敲響。本周,易方達劉武、招商王景和馬龍、匯添富劉江、富國的王園園、海富通周雪軍、南方章暉、工銀瑞信袁芳、博時吳渭等明星基金經理均有新基金發行,也被認為是新基金發行迎來“超級周”。一場超級擂臺賽正在上演!
1月11日,公募基金單日售罄持續上演,上千億元資金涌入認購。不少基金人士感嘆:現在什么產品都沒有權益好賣。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爆款基金的火熱所吸引;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糾結爆款基金要不要上車?
如果給爆款基金一個釋義,那么爆款基金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必須單日售罄;二,必須單日成立規模要破百億元關口。
那么按照上面的條件,過去5年,有多少爆款基金成立呢?來自Wind數據顯示,自2015至2020的六年間,共有32只爆款基金成立,且成立規模破百億元。其中,2015年和2020年分別成立了了11只、14只,總計25只,占比達到了78.13%成為兩個主力年份。2016年9月成立的中銀悅享定期開放基金,是一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也是當年唯一一只成立規模破百億元的基金。2017年單日成立規模破百億元的基金為前海聯合泓元純債基金和銀河銘憶3個月基金,也都是中長期純債基金。2018年興全合宜首日募集規模達到了326.9959億元,也是近五年來成立規模最高的爆款基金,實屬當年的吸金王。2019年,公募新基金中并沒有單日且首發成立份額破百億關口的基金。單日售罄的基金中,有16只基金實施了比例配售。
過去五年,上述單品爆款基金成立以來,其成色究竟如何?眾所周知,2015年7月華夏新經濟、嘉實新機遇、南方消費活力、招商豐慶A和易方達瑞惠五只基金成立,首發規模均在400億元左右,也被市場解讀為救市基金,并在管理期間逐步降低股票倉位,直至2018年全部退出。歸咎于此,將上述5只基金剔除,過去5年共有27只基金更具參考價值。
有趣的是,過往數據顯示,過往5年的爆款基金中,收益最高的和最低的均出現在2015年。Wind統計顯示,27只基金中有兩只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已經翻倍,收益最高當屬成立于2015年6月18日的匯添富醫療服務基金,自成立日至2021年1月8日收益達到了114.8%,年化回報率為14.72%。該基金的掌門人劉江也是僅有幾只自成立日起獨自掌管至今的基金經理。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在2018年的人氣王——興全合宜,自成立日至今年1月8日為105.45%。過去的2020年,興全合宜的收益達到了71.78%,跑贏了同類公募基金平均水平,年化回報率為27.49%。中郵信息產業和嘉實事件驅動兩只基金憑借2020年度的好收成,終于實現扭虧為盈,成立以來的同期收益為13.1%和40.8%。前者年化收益甚至超不過同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
2015年以來爆款基金的收益情況 (截至2021年1月8日)
爆款基金仍有虧損26%
此外,數據進一步顯示, 富國改革動力、易方達新常態和工銀瑞信互聯網加三只基金,自成立日至2021年1月8日同期收益分別為-6.9%、-19.9%、-26.8%,仍行走在扭虧路上。這也意味著,盡管過去兩年A股上演牛市,如果投資人持有上述三只基金5年,仍然虧損,更別提超過銀行同期存款收益率。
趕在2015牛市高點前成立的工銀瑞信互聯網加,2015年組合以信息產業、互聯網、傳媒等為代表的成長股為主,遭遇市場大幅波動,成立當年凈值增長率為-29.50%,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22.27%,跑輸了超過7個百分點。2016年全年,上證指數下跌 12.31%,創業板指數下跌 27.71%,指數和結構的分化都比較嚴重。以信息產業、軍工、互聯網和消費為主要配置方向的工銀瑞信互聯網加基金,當年凈值增長率為為-34.6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0.02%,再度大幅跑輸。2017年價值白馬股狂飆突進的一年,押寶中小盤類個股為主,重倉存在較多重組停牌的股票,工銀瑞信互聯網加基金的表現注定無法理想,當年凈值損失了11.93%,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2.10%,跑輸了24個多百分點。2018年對于很多投資人都是印象深刻,那一年是買啥跌啥。工銀瑞信互聯網加基金2018年凈值增長率為-36.95%,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21.06%,又是再度跑輸近16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年底時,該基金單位凈值更是跌至0.256元。趕上2019和2020兩年牛市,該基金終于一改之前4年的頹勢,分別賺取了54.69%和72.73%的收益,凈值得以大幅回升。
而從該爆款基金的執掌人變動情況來看,表現排在末尾的工銀瑞信互聯網加基金的掌門人變動最為頻繁,首任基金經理為劉天任和王爍杰,2016年6月22日和2017年4月21日又增聘基金經理單文、黃安樂,這也讓該基金在2017年4月21日至5月19日期間,出現了名義上四位基金經理共同管一只基金的短暫時期,而這四位基金經理任職時間都在2年左右。2020年12月2月至今,離任2年多的單文又重新回歸和張繼圣一起共同管理該基金。
同樣成立于2015年6月,爆款基金的表現分化卻格外明顯。
“2015年出生的基金,趕在上一波牛市的高點成立,時點并不算友好。盡管過去兩年A股市場都有很好的賺錢效應,但2015年過后,A股市場的風格也逐漸發生了改變。在這個比較長的周期內,投資人是可以觀察出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對市場趨勢的判斷能力的。當然,基金經理是否過于頻繁變動,自身的投資風格是否很好的延續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滬上某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指出。
權益爆款基金僅剩1只份額破百億
爆款基金誕生的背后有著強大的IP。回頭看上述27只基金的份額,也是一路不斷縮水。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剔除2020年新成立的爆款基金,僅有3只基金份額仍在百億份之上。興全合宜2018年1月成立的規模逼近327億份,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份額仍有139.29億份,成為唯一一只份額在百億關口之上的權益類基金。其余兩只百億份額之上的為中銀悅享定期開放基金和招商添潤3個月定開A基金,均是中長期純債基金。
爆款基金中縮水最為迅猛的為銀河銘憶3個月,從最初成立時的100.1億份,到2020年9月底的4.91億份,不到3年的時間份額減少約95.19億份,縮水幅度超過95%。過往權益類爆款基金中規模最小的為中郵信息產業,截至去年三季度份額為20.16億份,較成立時的106億份縮水了84%。嘉實事件驅動基金和匯添富醫療服務基金同期份額也只有不到30億份,份額縮減幅度也都超過了85%。
與此同時,數據進一步顯示,2020年成立的爆款基金也很難擺脫份額縮水的一幕。易方達研究精選2月成立規模為165.6億份,三季度末只剩下了68.58億份,縮水幅度超過58%。一日售罄的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A也從成立時的125.94億份大幅降至為57.51億份,縮水了54.33%。
2015年以來爆款基金份額變化情況
盡管老爆款基金份額幾乎都已大幅縮水,但是基金經理自身管理的規模并不一定就少。Wind數據顯示,匯添富劉江、興證基金謝治宇管理的規模都在400億元以上。中銀基金旗下基金經理白潔掌管固收資產規模也超過了630億元,招商基金旗下的周欣宇管理的資產規模也有500億元之上。
爆款不一定最合適
“以前都是我們向客戶推薦基金,現在倒過來了是投資者自己主動找上來要買基金。”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事實上,公募權益類基金賣得也十分火爆。2021年以來爆款基金數量已超10只。當下爆款基金真的值得追捧嗎?
“爆款基金要不要追,關鍵是要看自己適不適合。投資者買基金要去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并不是所有的權益基金都適合自己。要去讀基金經理訪談等,去了解他的投資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滬上某基金機構研究人士指出。
過往5年成立的爆款基金,表現最優秀的匯添富醫療服務收益翻倍,年化收益約為14.7%。對照這兩年剛入市的投資者輕松翻倍的收益,可能算不上優秀,甚至或許會低于當初投資者的購買時的預期。毋庸置疑,爆款基金的表現和它產生的時點有很緊密的聯系。過往5年A股市場風云變幻,股災的2015年,結構分化的2016年,大白馬一騎絕塵的2017,泥沙俱下的2018,曙光顯現的2019以及牛氣沖天的2020。當下,一批批爆款基金產生,誰又知道下個五年A股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則是表示:“經過2019和2020兩年的上漲,A股整體估值水平持續提升,對2021年公募權益基金的預期應當有所降低。今年追爆款基金,更需要對2021年A股走勢充滿信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