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新聞動態

每經網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ESG成新時代下投資者關系管理重要內容 良好ESG溝通為上市公司創造什么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4 23:49:09

上市企業做ESG方面的努力,包括有效地溝通,可幫助公司傳遞很多方面信息,還可帶來更高的估值和價值,并能加大投資吸引力,從而有更大的業務范圍,還能增強公司總體形象和吸引力。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孫嘉夏    

隨著全球責任投資理念的蓬勃發展,ESG投資逐漸得到主流市場和投資機構的接受與重視,踐行ESG投資、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有關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ESG如何更有效實現溝通的話題,開始變得越來越受市場關注。

圍繞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ESG溝通,在1月14日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商道縱橫承辦的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上,來自于不同的機構利益相關方,包括學者、NGO、國際組織、商業咨詢公司的代表聚焦“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ESG溝通”這一主題展開圓桌討論。

(圖片來源:商道縱橫供圖)

ESG表現好的公司有可能更受投資者青睞

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公司在建立了治理體系以后,做了高質量的ESG信息披露后,希望可以把ESG的價值傳導出去。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獲得更多的ESG信息用于做相關的決策。

那么,上市公司為什么做ESG的溝通?ESG信息到底是面向誰傳播?高效的ESG溝通到底可以為上市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價值?他們對ESG的信息有什么樣的期待?

FTI Consulting策略溝通部資深常務董事、北亞區主管黃載欣認為,投資者在考察公司的時候,更多地會看一下公司是否有ESG的主張。

另從公司角度,黃載欣認為,企業應實時更新報告和ESG情況。上市企業做ESG方面的努力,包括有效地溝通,可幫助公司傳遞很多方面信息,還可帶來更高的估值和價值,并能加大投資吸引力,從而有更大的業務范圍,還能增強公司總體形象和吸引力。

那么,如何來定義有效的ESG溝通?黃載欣提出,這要依賴于兩個關鍵的因素,一方面是可持續性長期驅動的戰略,另外一方面是數據。

鑒于MSCI在機構投資者群體中有較大的影響力,且一直受到海外投資者高度關注,MSCI ESG評級對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MSCI ESG研究部發行人溝通團隊中國區負責人吳哲在談到本土投資市場時指出,目前,中國大陸已有42家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機構投資者簽署主體,這就意味著本土投資機構也逐漸在投資過程中考慮ESG因素。MSCI ESG評級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公司長期抵御ESG風險能力的洞察,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機構投資者運用于投資決策中,ESG表現好的公司有可能更受投資者青睞。

“ESG評級也是MSCI ESG系列指數構建的重要參考指標,例如在MSCI ESG領先指數中,ESG評級表現不好的公司,會被降低權重,甚至剔除。這樣一來,MSCI ESG評級覆蓋范圍內的公司如何和我們進行有效的溝通成了繞不開的話題。”吳哲指出,盡管MSCI評級不僅僅依賴于公司的披露數據,公司的披露和溝通不會必然導致一定會獲得最好的評級,但是積極地溝通有助于公司不斷提升自己ESG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這些努力有助于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ESG風險管理能力。

“事實上,不少投資機構也會關心公司是否主動與MSCI ESG進行溝通,這部分溝通交流的記錄被體現在評級報告中,投資者可以看到過去一年來公司跟我們的溝通頻率,也可以把公司ESG意識和表現對標到行業內,看看公司在業內是怎么樣的水平。”吳哲說道。

碳適應和碳減緩或成未來ESG溝通的兩個重點方向

論壇上,一眾嘉賓認為,從目前直觀的感受可見的是,中國公司披露數據的質量盡管和發達市場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國公司整體面向市場的披露以及趨勢在逐年變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將采取更有利的政策和措施,力爭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2060碳中和目標不僅僅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轉變,也會極大地激勵中國企業采取減碳行動。

“未來在披露相關信息上也許會有兩個重點方向,一個是碳適應,一個是碳減緩。”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說到:“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已經啟動,最近電力、鋼鐵、水泥產業預計會陸續加入,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的排放源企業和背后的投資機構,可能都要關注未來信息披露的要求,它會越來越高。”

李志青提出,ESG溝通其實就是信息披露的問題。發展至今,現在接受度大幅度提高,而且不是線性,而是非線性往上升。

“不要把ESG講得是一種特別創新的東西,它其實就是來自于內心本源對于美好的生活和更美好社會發展的期望,是一種期待的結果,不要把溝通想得太復雜,沒有必要有新的體制機制,這是很基本的、很傳統的、大家真正都需要的東西。”李志青認為,ESG的井噴階段會很快地到來,到那個階段的話就不是溝通不夠的問題,是怎么能夠溝通得更好,如何讓溝通機制更加通暢的問題。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中國代表處主任周衛東則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提出以來,這個議題確實是非常火,尤其是中國,我們預計在明年的中國企業SDG報告里面,碳中和、碳排放相關的數據量會劇增,而且會更詳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