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20 09:39:38
每經評論員 胥帥
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偉大創新都離不開一道靈魂拷問——是真的嗎?手機充電五分鐘或許能通話兩小時,但給汽車充電8分鐘,能跑1000公里,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1月15日,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官方發布全新動力電池科技預告稱,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可在8分鐘充滿80%,讓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同時硅負極電池讓電動車NEDC續航達1000公里。
對此,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說是真的,他們石墨烯快充電池可快充,高續航。
但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1月16日“隔空喊話”:“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幾分鐘充完電,而且還特別的安全,成本還非常低。那大家不用相信,因為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
一般人不會很懂電池的技術問題,但生活常識總有。1000公里的距離大概是成都到長沙那么遠,從長沙再開1000公里差不多就到上海。充電8分鐘就能從成都跑到長沙,再充8分鐘飆攏上海,似乎這個石墨烯快充電池簡直是新能源革命的劃時代創舉。
廣汽集團可能也覺得這個牛皮有點大。1月17日,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回應外界對廣汽埃安1000公里續航里程車輛的質疑時稱:“今年廣汽埃安的1000公里續航車是肯定要出來的,但是成本不會低,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鐘充滿1000公里理論上是可以的,電池能承受,但是要解決配套充電樁的問題。過去的技術,就算有充電樁,電池也無法承受,大家要科學地對待技術的進步,不能把技術問題和推廣運營的問題混為一談。”
這就像個人的奮斗離不開歷史的進程,不是石墨烯快充電池不夠牛,而是配套太矬。
到了1月18日,廣汽集團又換一個說法,所謂的“快速充”和“長續航”是兩種電池,兩條技術路線。以此來看,“充電8分鐘能跑1000公里”其實是兩碼事,石墨烯快充電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語法規范的斷句問題。
在筆者看來,廣汽集團的幾套說辭相互抵牾,一種又一種解釋為最早的“吹牛皮”打圓場。這是一套糟糕的詭辯邏輯,不是對投資者和用戶應有的負責態度。畢竟有31.5億元資金在廣汽集團股價高位站崗,用真金白銀為曾慶洪的夸大言論買單。
更何況,就連廣汽集團自己也說,現在還處于實車測試階段,真正的商業化量產并未開始。
技術突破和商業量產是兩碼事,前者成功并不意味著后者一定成功。更不能把實驗室數據等同于商業應用的實證主義思維,須知外部世界的約束條件比實驗室復雜許多,要講成本、技術支撐。
所以說,一位真正的企業家和一家優秀的企業,不會把實驗室的完美數據作為噱頭夸耀。他們一定是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否則,電影《西虹市首富》中,沈騰身邊的“臥龍鳳雛”也能憑創意忝列企業家;要造車的蘋果,造火箭的特斯拉,估值真要上宇宙。
這不是說要貶低創意,創新是人類行動突破障礙的活力沖動,本不吝于溢美之詞,但要警惕用創意去裹挾企業價值,畫草圖夸大產品特性。
石墨烯技術路線一直就飽受爭議,資本市場就有前車之鑒。2016年,東旭光電推出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電池,稱可在一定條件下15分鐘內快速充放。現在,東旭光電已債權違約,被投資者拋棄。
總有人在博出名的流量上蹭一蹭。新能源技術的革新路上,少不了“南郭先生”。前有畫“PPT”的賈躍亭,后有“注水汽車”的龐青年。
廣汽集團與其把精力放在尚未量產的石墨烯電池,不如把心思真正放在商品和企業服務上。要知道有三方平臺對AION LX評測,發現該車在城市道路上的表現總體低于預期,擁堵狀態下的系統“罷工”十分頻繁。
優質的產品和長期的良品率才是檢驗企業家及企業價值的唯一標準。套用哲學家柏格森的一套公式,企業信譽是一條河流,任何試圖截斷的行為都將毀滅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