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26 22:07:06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何劍嶺
一年一度的年報審計即將開始,又到了各大事務所最忙碌的時刻。截至1月22日晚間,至少有23家券商或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業績。上市券商每年審計費用的變化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整個券商行業的興衰和券商之間的實力對比。
A股上市券商雖然目前只有40家,但歷來是各大審計師事務所的大客戶,且有不少凈資本實力雄厚、業務復雜、又在多地上市的公司。2020年3月1日起,新證券法實施,審計機構與券商均是受新證券法約束的資本市場“中介機構”,在實際業務中有時扮演伙伴關系(如股債發行時),有時又互為甲乙方(如券商需要審計時)。
去年是新證券法下的合規大年,券商喜歡聘請哪些審計機構?券商愿意為審計花多少錢?最高審計費和最低審計費相距有多大?年報審計季即將到來之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逐一揭開前述疑問。
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17家花5420萬選擇“四大所” 15家花1566萬選擇內資所
記者翻閱了各家券商關于年審機構的公告內容,就公告內容中券商審計費用計劃進行了梳理統計發現,2020年券商審計機構和費用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從事務所角度來看,按照傳統,會計師事務所可被劃分為國際“四大所”(安永、畢馬威、德勤、普華永道)與內資所(除去“四大所”外)兩個大類。從目前情況來看,以服務的券商家數統計,“四大”略占上風,合計為21家券商提供年審服務,內資所為其余合計19家券商提供服務。
“四大所”中,德勤的份額最高,合計為7家券商服務;安永其次,服務的上市券商家數為6家;畢馬威5家;普華永道3家。
內資所合計為19家上市券商提供服務。信永中和獨占鰲頭,客戶數達到5家;其次是天健,客戶數為4家;容誠服務2家;大華、大信、立信、天衡、天職、中匯、中審眾環、中準各有1家上市券商客戶。
光大證券、申萬宏源、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中銀證券、國海證券、中信建投、長城證券、興業證券、東興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山西證券、華林證券、東吳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等21家券商由“四大所”審計,除了光大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國聯證券未公告審計費用外,其余17家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之和達到了5420.125萬元。
其余19家選擇內資所進行審計的上市券商中,天風證券、長江證券、南京證券、中泰證券未公告具體費用計劃(中泰證券僅在2021年1月14日發布的“換所”公告中指出,單一年報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費用合計120萬元),剩下的15家券商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之和只有1566.1萬元。
華泰證券豪擲600萬居首 西部證券58萬“吊車尾”
但不能這樣簡單地說:“四大所”收費昂貴、內資所收費便宜。因為越是業務復雜的大券商,審計難度越大,相應收費越高。此外,如果在A+H兩地上市,由于海內外會計準則不同且需要出具符合不同上市地監管要求的審計報告,收費也會相應提高。
如上所述,最舍得為審計花錢的是華泰證券,由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提供服務。公司2020年3月31日發布公告稱,由于實現了滬港倫三地上市(A+H+G),增加了GDR部分審計,因此2020年度計劃審計費用上限由550萬元增加至600萬元。
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位于500萬~600萬元的有4家,按照金額排序分別為:申萬宏源年計劃費用上限550萬元(審計事務所為畢馬威)、中國銀河年計劃費用上限509.125萬元(審計事務所為安永)、中信證券年計劃費用上限500萬元(審計事務所為普華永道)、國泰君安年計劃費用上限500萬元(審計事務所為畢馬威)。
計劃審計費用上限400萬~500萬元有1家:中信建投聘請普華永道為審計事務所,年計劃費用上限418萬元。
計劃審計費用上限在300萬~400萬元的有3家:招商證券聘請德勤為審計機構,年計劃費用上限385萬元;海通證券聘請普華永道為審計事務所,年計劃費用上限366萬元;中原證券聘請信永中和為審計事務所,年計劃費用上限300萬元。
以上計劃審計費用上限超過300萬元的9家券商均在A+H兩地上市,其中僅有中原證券選擇了內資所信永中和。這些券商的業務廣泛而復雜。以中信證券為例,除了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外,它還有紛繁復雜的衍生品交易,甚至還有大宗貿易業務。
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位于200萬~300萬元的券商有4家。按照金額排序分別為:興業證券年計劃費用上限252萬元(審計事務所為畢馬威)、長城證券年計劃費用上限230萬元(審計事務所為德勤)、中銀證券年計劃費用上限218萬元(審計事務所為安永)、國海證券年計劃費用上限210萬元(審計事務所為德勤)。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位于這一區間的券商也都選擇的是“四大所”。
此外,年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位于100萬~200萬元的有11家,另有8家不足百萬元。西部證券給予的審計計劃費用最少,僅有58萬元。另外還有8家券商未公告具體數據,僅僅表示將按照市場原則定價。
區域性券商如果沒有在A+H兩地上市,規模較大且歷史悠久的內資所就成了它們的首選。如總部位于四川成都的華西證券與國金證券均選擇了天健進行審計服務:華西證券2020年計劃審計費用上限為68萬元,國金證券為80萬元。不過,并非所有區域性券商均選擇內資所,也并非凈資本規模排名前二十的都選擇“四大所”。例如,山西證券就選擇了畢馬威做審計機構,年審計費用計劃上限為120萬元。
“換所”削減費用 海通審計費下降超150萬
券商天天與錢打交道,當然在花錢方面也十分追求性價比,對審計費用也不例外。記者對部分券商2020年計劃審計費用上限變化進行了跟進調查。在有可比數據的19家券商中,有12家計劃審計費用與2019年相比無變化;另外5家出現上漲,2家下降。
審計費用上漲的企業與其審計范圍和業務類型變化有關。如招商證券的審計機構為德勤,其2020年審計費用上限為385萬元,較2019年同期的360萬元略有增長。招商證券表示,因審計范圍及審計復雜程度增加等原因導致預算略有增長。中銀證券的審計機構為安永,審計費用預算從2019年的178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18萬元,新增的40萬元為內控審計費用。
但也有券商審計費用大幅下降,其中有些是通過“換所”實現的。
根據財政部《金融企業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財金[2016]12號),金融企業連續聘用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超過5年,對于進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綜合評價排名前15位且審計質量優良的會計師事務所可適當延長續聘年限至不超過8年。
有時候在更換事務所的時候,上市公司可能會在和新所談判業務時進行“殺價”,券商行業也不例外。海通證券的年審機構原本為德勤,2020年因審計年限到期更換為普華永道。海通證券2020年計劃審計費用上限為366萬元,公司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根據審計服務的性質、風險大小、繁簡程度等因素綜合確定,2020年計劃審計費用上限下降30%(以此推算,即較2019年節約了超過150萬元)。
西南證券也進行了到期“換所”,審計機構由天健更換為信永中和。公告顯示,2020年公司含內部控制審計的計劃費用金額115萬元,較上年減少23%(以此推算,即較2019年節約了超過34萬元)。
然而,通過“換所”大幅削減費用并非主流,如紅塔證券、華安證券等“換所”也并未增減計劃審計費用,但兩家券商的情況仍舊說明了審計領域的激烈競爭,即使是在大所中也不例外。而這并非偶然,2019年度審計時,國信證券由瑞華改聘天健,審計費直接從2018年的305萬元降到158萬元;2020年度國信證券計劃審計費用與2019年持平。也就是說,同樣獲得年度審計報告,國信證券2019年、2020年的所需花費較2018年減少了147萬元之多。
削減外部審計費用的公司,是否可能會在內部控制方面有所松懈,這是一個值得探討和跟蹤的話題。兩者之間不能輕易相關,但對于資本市場、投資者而言,需要非常專業并具有職業操守的外部審計師。
對于新證券法下的證券公司而言,經營和監管環境都在發生變化,它們對審計機構的需求,除了一份常規審計報告之外,又有何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一位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國金證券與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多年。雖然出具審計報告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基本職能,但在與審計師的交流中還會看重以下方面:第一,審計師能與公司保持長期有效的溝通,尤其在開展新業務、執行新準則時能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在確保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滿足會計準則和監管要求的同時,提升公司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第二,審計師通過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在內部控制方面給公司提供有效建議,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他透露:公司選擇審計機構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事務所的誠信情況。其次,事務所的專業勝任能力。第三,事務所的職業道德。
券商少有非標意見 但一旦收到恐問題嚴重
近年來,與券商有關的審計報告很少有非標意見,但拉長歷史來看,也非完全沒有。一旦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背后往往隱藏著券商經營或股權等方面更深層次的問題。
2015年春天,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對民族證券出具了一份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原因是民族證券2014年12月31日賬面列示在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存放的20.50億元同業協議存款,在執行函證程序時,僅取得了該行資金運營中心出具的《資金證明》,未能取得符合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做好企業的銀行存款借款及往來款項函證工作的通知》(財協字(1999)1號)要求的詢證函,因此對該項銀行存款余額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但這未能取得詢證函的20.5億元存款只是民族證券問題的冰山一角。2014年9月,方正證券完成對民族證券的吸收合并,之后,方正集團和政泉控股的爭斗日益激化。股東之爭一度成為困擾民族證券發展數年的難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審計師指出,保持獨立性雖然是事務所的基本職業準則,但畢竟和公司之間也是甲乙方關系。即使事務所給予了券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投資者也應該注意其中一些微妙的措辭。
如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2017年給網信證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對內部控制的鑒證結論是:“我們認為,貴公司按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及相關規定于2017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有效的內部控制。”
然而2018年網信證券“爆雷”,2018年底其凈資本已經達到-30.5億元。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內控鑒證結論表示:“我們認為,貴公司除2018年固定收益業務規模超過公司凈資產120%及《網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所述賣出回購債券逾期未回購缺陷外,網信證券公司按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及相關規定于2018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有效的內部控制。”
從目前情況來看,券商行業經過大力整治,內部控制的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但在新證券法之下,監管對券商的合規要求日益嚴格,券商被罰的消息也屢見報端,這反映出內部控制仍可能存在薄弱環節。
近期,上市券商業績預告或快報也正在密集發布。截至1月22日晚間,至少有23家券商或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業績。券商之間的業績也出現大幅分化,其中因股票質押回購等因素計提減值準備是造成公司之間業績分化的重要原因。
券商龍頭中信證券1月22日晚間的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度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543.48億元,同比增長25.98%;凈利潤148.97億元,同比增長21.82%。根據中信證券去年三季度公告,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已經達到50.27億元,超過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0%。去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實現凈利潤126.61億元,同比增長20.32%。據此估算,中信證券去年第四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22.36億元,環比下降了40.16%。雖然中信證券沒有對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作出說明,但不排除年末公司又加大了減值準備計提,從而造成業績環比下滑。
當然,所有券商經過審計的業績要在2020年度正式報告中才會揭曉。無論如何,會計師事務所最為繁忙的年審季已到,時間緊、任務重。經過審計師認定后,券商業績預期是否會發生變化?審計師可能會發現券商的哪些問題?值得投資者在年報季持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