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08 20:00:51
◎今天一些影視傳媒股走強,如華策影視、中國電影、橫店影視等,這是資金在提前炒作春節檔電影,影視行業或迎來大轉機。
◎對于市場的流動性,中泰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王仕進近日認為:盡管新發基金規模很大,但市場其實仍然是缺錢的。
每經記者 吳永久 楊建 每經編輯 何劍嶺
正如昨日文章所預料的那樣,今天A股在“發紅包”。
不過,牛眼君注意到,主要還是一些高位抱團股搶眼。如茅臺漲2.41%,寧德時代漲8.18%,牧原股份漲9.26%,愛爾眼科漲4.64%......
面對這些抱團股不斷創新高,但是有一些個股尾盤閃崩跌停,市場其實仍然是缺錢的?
從今天的盤面來看,高位抱團股一路高歌,超出了牛眼君的想象。
如愛爾眼科,動態市盈率已達170倍,目前總市值3544億,去年前三季度凈利15.46億,有興趣的可以去估算一下去年的凈利,就知道市盈率高不高了。
反正牛眼君是不會去湊高位抱團股的這個熱鬧,守著低估值的低位股耐心等待戴維斯雙擊。
今天,另外一個現象是,一些股莫名其妙的閃崩了,如天元股份、國金證券尾盤閃崩跌停,次新股泰坦股份開盤后直線跌停,立訊精密盤中出現了閃崩,一度跳水超7%。
此外,今天盤面上,一些影視傳媒股走強,如華策影視、中國電影、橫店影視等,這是資金在提前炒作春節檔電影。眾所周知,去年是百年一遇的疫情,影視行業遭受了巨大影響,而今年全球疫情有望得到大力控制,經濟加快恢復,因此影視行業可能否極泰來,迎來大的轉機。
對于市場的流動性,中泰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王仕進近日認為:盡管新發基金規模很大,但市場其實仍然是缺錢的,沒有明顯利空下的諸多股票放量跌停,小票陰跌不斷都是最好的佐證。
據統計,2020年新成立偏股型基金超過2萬億元,而重要股東凈減持額則超過6000億元,公募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分別是A股市場最大的多頭和最大空頭。2021年1月新成立偏股基金4500億,超過了絕大多數年份全年的發行規模,短期增量這么多,基金重倉指數不漲才怪,接下來預估還有三四千億待發行。
重要股東1月凈減持345億,不算多,但是如果拉一下未來幾個月擬減持的公司,按照收盤價來算,大概有3600億,按6個月平均,一個月600億,而擬增持只有不到100億。如果考慮IPO和再融資,現在的發行規模差不多剛好打平,所以估算一下,市場依然是很缺錢的,不然行情就不會如此分裂。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至于A股市場出現“牛頭熊身”現象,這實際上還是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趨勢,即分化。2017年的時候,就提出了“確定性溢價”和“不確定性折價”這兩個相互呼應的概念。A股未來大概率是港股模式,在注冊制下,股票供給大幅增加,而退市股票數量不會太多,但“仙股”數量估計會大量增加。
牛眼君發現,從今天滬指的資金線來看,依然是一根處在“楚河漢界”上方的長上下影的十字星。這是一種企穩的信號。目前市場還沒有從存量資金博弈進入到增量資金的模式。由于春節前僅剩2個交易日了,現在A股提前進入節日模式,成交清淡,所以,大的變盤可能要在節后了。
今日大盤中陽反彈,創業板指收盤大漲2.64%。上證50指數6連陽,接近前期高點,上證綜指上漲1%,而中證1000指數還處于下行趨勢的尋底過程中。指數間的差異巨大,板塊個股的分化更大。節前還剩2個交易日,預計市場會交易清淡,所以節前總體應該穩健為主,控倉觀望。從游資動向來看,化工板塊是機構席位搶籌的板塊,而其余板塊熱點紛亂。
化工股掀起漲停潮,多路機構席位搶籌
榮盛石化
深股通買入1.52億;
榮超中心買入2844萬;
三機構席位合計買入1.67億;
深股通賣出1.47億;
古北路賣出5247萬;
中信證券桐廬迎春南路賣出8188萬;
廣發證券深圳高新南一道賣出6111萬;
光大證券北京光華路賣出4034萬;
從熱門板塊來看,多只化工股強勢漲停,比如金牛化工、興發集團、衛星石化、榮盛石化、美錦能源等個股強勢漲停。從今日榮盛石化的席位來看,機構專用席位搶籌跡象明顯,其中買入席位中,深股通買入1.52億,榮超中心買入2844萬,有三個機構席位合計買入1.67億。賣出席位中,古北路賣出5247萬,中信證券桐廬迎春南路賣出8188萬,廣發證券深圳高新南一道賣出6111萬,光大證券北京光華路賣出4034萬。另外衛星石化今日也漲停,其中兩機構席位買入5035萬。
榮盛石化作為我國石化-化纖行業龍頭企業,公司從下游紡織業起家,縱向不斷向上游高附加值領域延伸產業鏈,橫向不斷研發新型化纖產品提高差別化率,已經形成“原油—芳烴(PX)、烯烴—PTA、MEG—聚酯—紡絲、薄膜、瓶片”一體化產業鏈布局,使得公司盈利底部不斷抬升,2020年上半年油價大幅下跌背景下,公司綜合盈利能力處于國內同行前列。公司近期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71~76億元,同比增加221.72%~244.38%,扣非歸母凈利潤67億~72億元,同比增長240.6%~266.0%。
(風險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