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09 09:22:17
每經評論員 李蕾
2月7日,業內關注已久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國內的互聯網“超級平臺”、電商巨頭們正在迎來一個強監管時代,“贏者通吃”格局將被打破。
在多年來“野蠻生長”的背景下,我國互聯網行業誕生了許多優秀的、體量巨大的企業,但也逐漸衍生出了一些問題。例如,去中心化曾被廣泛認為是互聯網的標志,但在平臺經濟領域“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之下,“二選一”“大數據殺熟”“限定交易”等涉嫌壟斷的行為屢屢出現,引發了各界的廣泛熱議和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贏者通吃”的理念,已經成為了制約平臺經濟和整個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最大掣肘。
十年前,門戶網站、電子商務、O2O、產業互聯網等一輪又一輪的浪潮不斷涌現,各種風口、創新模式也是層出不窮,互聯網成了一種先進工具,與各行各業融合,成為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到了今天,正如學者胡泳所言,人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有墻的花園”,每一個花園里都有著巨大的怪物。他說的這個“怪物”,就是這些超級互聯網平臺。
為什么把這些平臺稱作怪物呢?整體來看,過去多年來這些平臺受益于流量效應、零邊際成本和規模經濟,再通過補貼進入多個領域開展經營活動,很快就成為了“數字巨無霸”。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排他性的、限制競爭的問題,尤其是近兩年來,一些互聯網巨頭以打價格戰、限制競爭等手段打壓中小企業的情況屢屢出現,巨頭之間的競爭白熱化,甚至屢屢出現“二選一”現象,消費者舉報、上訴不斷。
之前也有專家分析過,數字經濟下的“二選一”行為不是“本身違法”。但是如果行為人使用這種手段惡意排除競爭對手,或者阻止新的企業進入市場,就不僅是損害了商家的利益,長遠來看也會損害平臺市場的公平競爭,進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也正因如此,監管機構一直在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而此次《指南》的發布對相關問題更是作出了明確的解釋和專門規定,不僅將打破巨無霸平臺所帶來的壟斷效應,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道路上樹起一塊重要的里程碑,同時也預示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邏輯將發生變化。例如,企業將日益從過去的“連接”角色轉向“賦能”角色,也將更加強調各司其職與共建共贏。
互聯網的精神一向是開放、平等、協作和分享。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超大平臺們都曾在推動行業發展、建設市場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技術和資本并不只是賺錢的工具。作為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巨頭,應該志存高遠。再往前看,“企業社會責任”說了這么多年,并不是只有做公益、行慈善才叫履行社會責任,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這些都是一個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題中之義。
應對不確定性是未來十年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命題,而上面這些,或許是平臺企業在未來獲得成功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