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18 10:09:02
每經實習記者 肖婷婷 每經編輯 畢華章
編者按:
今年陜西省“兩會“期間,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是全省“一盤棋”,要堅持在差異定位、聯動互補、特色致勝中形成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結合省政府工作報告及《陜西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粉巷財經計劃選取省內重點城市、區域予以獨家、深度解讀,是為新春特輯。第二期將視野落在中國的“科威特”——榆林。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榆林既享受著自然界的饋贈,也面臨著經濟轉型發展的緊迫任務。
尤其是在時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即碳排放與碳消納之間的平衡。中國分別給出的時間表是2030年、2060年),以煤炭行業興起的城市也有了更為嚴峻和直接的挑戰。
在陜西十四五規劃當中,針對榆林,可算是開出了多劑“藥方”——支持建設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以及區域中心城市。
前者,彰顯的是榆林作為“中國的科威特”的轉型發展之路。發力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對于榆林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實現能源轉型升級,意義更為重大。
后者,是在榆林多年發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這與其在推進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設,以及加快榆林交通樞紐城市建設,一脈相承。
在這里,我們想要探討的是,作為陜西第二大城,榆林在省內省外的區域中心地位不斷重視的背景之下,能源轉型之路如何走?
20世紀初的榆林,興于“煤炭資源”,位于被稱為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區域(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和山西朔州)。
從2002年開始的煤炭“黃金十年”,榆林經濟飛速發展,總量由全省的靠后位置一躍上升到第二位。
上個世紀,在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造富神話”,令人艷羨不已。
以至于數年前,高和投資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調研報告》稱,保守估計,榆林的億萬富豪不下7000人。
數據一出,全國嘩然。
而轉折點就在2013年前后,在煤價下跌的“暴風驟雨”沖擊下,全市經濟滑坡、信用危機……
告別粗放式的資源依賴式發展,如何進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資源型城市面臨的一大問題。
2020年榆林的煤炭產量達到了5.17億噸,原油產量達到了1200萬噸,天然氣產量達到了210億立方米,發電裝機已經到了3000萬千瓦,其中將近1000萬千瓦是新能源裝機。
圖片來源〡視覺中國
榆林市主要領導透露,未來還準備上3000萬千瓦裝機的新能源項目。
“而怎么能更好地把這新能源項目和‘碳達峰、碳中和’結合起來,是我們在謀劃的事情。”他說。
此番言論,釋放出“能源轉型”這一明顯的信號。
前不久,在榆林一份重要發展文件中有如下表述:“榆林要把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十四五’發展必須破解的一號課題來抓。”
這樣的重視在陜西省十四五規劃中也得以體現:
要高水平建設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延安綜合能源基地,推進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范,著力構建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也算是著力在破解產業精細化程度不夠這一短板。但除了實現高碳資源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也是能源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或者應該說“另一條腿”。
榆林每年有近200億立方米的副產氫,在西部地區發展氫能產業上,具有可預見的廣闊空間。
去年煤博會期間,榆林高新區管委會同榆能集團等五方,簽署合作協議,要投資300億,在榆林高新區打造氫能產業集群,推動中國“西部氫谷”的建設, “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的口號就此響起。
而在榆林的這場能源轉型棋局中,不斷被突出強調的區域中心地位的重要性,或許是助其發展的另一大抓手。
在陜西省“十四五”規劃當中已明確提出:
要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加快寶雞副中心城市和漢中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榆林交通樞紐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這意味著,在西安這一強省會之外,寶雞、漢中、榆林都獲得了戰略層面的重視。
圖片來源〡粉巷君 制
對于榆林而言,作為陜西第二大城,雖然增速下滑1.13%,去年仍以4089.66億元GDP總量,居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之首;人均GDP11.9434萬元,位居全省第一。
這已經是榆林連續多年蟬聯這一名次。
圖片來源〡粉巷君 制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全省GDP排名前五的市區中,榆林的常住人口僅為342萬人(2019年末數據),排在最末,而且榆林近十年的常住人口增長較為緩慢……
即便如此,“大榆林”城鎮圈的呼聲已來。
去年9月榆林提出要推動榆神、榆橫、榆佳一體化,加快佳縣撤縣設區,適時啟動榆—神、榆—橫—靖、榆—米—綏等城際鐵路,打造“ 大榆林”1小時經濟圈。
此外,還提到,“推動靖邊、綏德撤縣設市,支持府谷、定邊建設省域交界重要節點城市,支持府谷高新區、神木經開區、定邊工業新區等建成城市新區。”
面對近些年來西安這一強省會的“虹吸”效應,這時候提出多中心城市、城鎮圈協調發展,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煤炭、化工等大宗產品外銷量巨大,對于便捷交通更為渴求。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濤就曾建議,要打造區域聯動發展的交通“吸引力”,支持榆林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快推動榆林到銀川的高鐵建設,使其與西榆高鐵一起成為支撐西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重要交通通道。加快府谷、定邊機場建設,以實現區域發展要素的快速流通。
視線從省內轉向省外,不難發現,榆林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
毗鄰榆林的鄂爾多斯,從地圖上來看,二者間的距離僅有160多公里,可以說是一對頗有CP感的城市,“相愛相殺”二十余年。
早年間同樣靠煤炭吃飯,二者經濟體量相差無幾,但鄂爾多斯一度甩開榆林好幾個身位。
如果單純從數字看,榆林GDP從2018年起已逐漸反超鄂爾多斯。但是,地區生產總值是一個“大”數字,數字增長背后,則體現了兩個城市不同的增長方式。
“盡管榆林經濟體量大,但產業結構仍然處于中低端。”榆林市主要領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的確,榆林市經濟結構不平衡是不爭的事實,呈現出明顯的一產小、二產大、三產弱。不過這幾年經過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已達30%。
以去年為例,雖然都是以工農業為主,鄂爾多斯三產仍高榆林約100億。且鄂爾多斯第二產業種類多,較為均衡,號稱“羊煤土氣——羊、煤炭、稀土、天然氣”。
而同屬西部,本著利益共享、協同發展的原則,三年前印發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成為榆林實現向外開放的另一只觸手。
而這將有利于探索資源型地區和農牧結合區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形成向北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
圖片來源〡《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
在氫能產業領域,榆林的觸角則伸得更遠,“朋友圈”擴大至華南地區。
前不久,廣東8市跨省抱團榆林,欲組成城市群,一體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力求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氫能源產業特色集聚區。
“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起好步?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總體戰略: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升級、陜南綠色循環。
陜西共有十市一區,“轉型升級”這四個字,對于位于陜北的榆林和延安來說,則擔負著陜西這一“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轉變的重擔。
而如何利用好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完成能源轉型的戰略使命,榆林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粉巷財經(ID:nbdfxcj)公眾號原創內容,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