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20 22:15:30
共享兩輪賽道背后資本暗流涌動。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前有哈啰出行赴美IPO傳聞,后有青桔單車融資消息的確認,熱鬧了一年的共享兩輪在2021年剛剛開啟的兩個月中又一次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2月19日,有消息稱,滴滴青桔即將完成一筆6億美元B輪融資,同時獲得銀行超4億美元的授信額度,青桔方面20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此消息,但對于融資金額及投資方等細節未予透露。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青桔單車在2020年4月拿到10億美元融資后一年內的第二輪融資。
而就在今年2月初,起家于共享兩輪的另一出行玩家哈啰出行剛剛傳出計劃今年赴美IPO的消息,募資最高或達10億美元,哈啰對此回應稱“不予置評”。
短短一個月內,接連的IPO傳言以及又一輪融資的確認,都足以反映出共享兩輪賽道背后資本的暗流涌動。在經歷了共享單車從群雄逐鹿到格局穩定后,共享電單車在過去一年成為了滴滴、美團、哈啰等巨頭的新利益增長點和兵家必爭之地,并將戰火延續到了新的一年。而資本對于共享兩輪市場重燃的野心,也再次展露無遺。
對于早已走過資本狂熱期的共享兩輪市場來說,青桔單車一年內的兩輪融資無疑是一針市場興奮劑。
早在2020年4月,青桔單車就曾被曝出獲得首輪超10億美元融資,這也是共享單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融資,而如今隨著新一輪融資的確認,對于前期重投入的共享電單車市場來說,必將帶來競爭的全新升級。
啟信寶數據顯示,滴滴青桔在2020年完成的融資中,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和軟銀等,據業內透露,該資金也將大量用于單車及共享電單車的市場投入。而在去年,青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未來會更關注下沉市場和共享電單車,用高續航、大電池的車型解決點對點的通勤和日常出行。
實際上,青桔的低調且頻繁的融資及對于共享兩輪市場的爭奪,或許來自于整個公司的戰略升級——對于滴滴內部而言,兩輪業務也正在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0年3月,滴滴出行公布了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包括以安全為發展基石,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而在滴滴的規劃中,為實現1億單目標,主戰場四輪車承擔其中5000萬單,新戰場兩輪車和國際化分別為4000萬和1000余萬單。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表示,滴滴國內業務將雙曲線推進,持續完善一站式出行平臺,四輪(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兩輪(青桔單車和電單車)和地鐵公交等公共出行將服務更多用戶。
易觀發布的《2020中國共享兩輪車市場專題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0月,青桔以訂單交易指數42.5位居中國共享電單車行業榜首,哈啰和美團分別以37.6和18.6位列二三位。雖然該數據并未得到相關企業的證實,但也足以看出在過去一年青桔單車的來勢洶洶。
不同于第一階段共享單車的無序競爭,經過市場洗牌和巨頭收編后的共享單車已經歸于穩定,共享電單車正在成為資本和企業的最新掘金方向。
過去一年,共享電單車市場迎來巨頭的密集布局,而原本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70%的哈啰電單車也因為美團、滴滴的“大手筆”投入被迫由守轉攻。
在2020年二季報電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透露二季度向市場投放超過29萬輛電單車,他認為電單車業務對美團“具有長遠戰略意義”,并有意做“領軍人物”。而獲得融資后的青桔單車也在共享單車的市場爭奪上一路狂奔。
作為起家于共享兩輪的唯一幸存玩家,2020年11月,哈啰公開兩輪出行業務在上半年已經實現經營轉正,首次證明共享單車模式的成功,也為市場傳遞了一定的信心。
公開資料顯示,哈啰出行自2016年獲得A輪融資以來的四年多時間里,已完成超過10輪融資,其中,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分別在2017年、2018年領投哈啰的D、E輪融資并參與此后的多輪戰略融資,也逐漸穩定了哈啰在共享出行領域的地位。
有媒體報道,早在2019年1月,哈啰出行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李開逐就表示,哈啰出行估值約50億美元,同時表示哈啰未來上市時估值會到百億美金。而就在過去的一年,一面是共享電單車市場的由守轉攻,哈啰似乎也在為IPO做著最后的沖刺。
哈啰也在兩輪的主營業務之外拓寬業務范圍,向競爭對手的領域滲透。2020年7月,哈啰宣布正式進軍網約車市場,此外,哈啰順風車業務也在2020年增長超過100%。
除了出行方面的布局之外,去年4月,哈啰出行APP上線“吃喝玩樂”本地生活入口,正式宣布進入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哈啰出行累計注冊用戶已突破4億人。
哈啰出行旗下的哈啰單車入駐國內460多個城市。據業內人士透露,哈啰將在2021年持續加大對網約車等新業務的布局和投入力度,而其最新的IPO傳聞也被業內解讀為,未來將為哈啰與滴滴、美團的正面交鋒增加砝碼。
不過,當共享兩輪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時,資本與巨頭的密集涌入和對空白市場的爭奪,必然帶來多個平臺共享電單車供大于求的現象。雖然有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在資本與競爭的刺激下,共享電單車依然難免“失控”,而如今隨著新一輪資本的關注,共享電單車的競爭與城市管理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
今年1月底,自由攝影師吳國勇在拍攝的一組《共享電單車的長沙劫》作品再次刷屏網絡,在改組作品中,湖南長沙清退的40萬輛共享電單車被停放在超過19萬平方米的空地上的畫面觸目驚心。而此前,吳國勇在2018年因拍攝共享單車“墳場”作品《無處安放》而被外界所關注。
雖然相比于共享單車前期的無序競爭,巨頭在共享電單車的市場爭奪中顯得稍有理性克制,但是在資金和公司戰略的推動下,大規模的補貼和投放依然不可避免。今年以來,也有多個城市就停放秩序混亂等問題約談各共享單車運營商,甚至要求停止投放共享電單車。
此前坊間傳聞,青桔電單車補貼力度最大。對此,青桔單車負責人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電單車行業的補貼是有限的,市場競爭不是靠補貼戰,電單車和單車相比剛需更明顯。
“一方面資本市場和公眾對于共享兩輪產品的認知跟幾年前是不一樣的,并不完全依靠投放和低價搶占市場;另一方面政府的管理規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出臺了具體的管理細則和標準。目前的管理辦法多為總量控制、動態調控、實時聯動、期限考評。”他表示。
在青桔單車負責人看來,行業競爭還是會聚焦在產品優勢、運營效率、與政府的協同管理能力上,會繼續上升到兩輪生態發展的競爭,更多圍繞在大出行領域。不過,競爭格局會長期存在,這個領域很難想象只出現一個品牌,但是落在后面的玩家會越變越小,當前大品牌之間的諸侯之爭還會存在很長時間,不會出現“某一家突然消失”的情況。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不同于過去的野蠻競爭,共享電單車的競爭會朝著精細化運營的方向發展,此外,有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政府和企業的響應也會更快一些。不過隨著新資本的投入,共享電單車的競爭也將進入新的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