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曾欲接盤獐子島資產,與美團深度合作 生鮮餐飲食材供應商亞洲漁港沖刺IPO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26 15:37:00

◎曾欲接盤獐子島資產,客戶涉及宜家等知名企業。

◎新希望和美團投資入股,與美團深度合作。

◎生產以外協加工為主,依賴第三方物流配送。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剛剛過去的牛年春節,“就地過年”號召下,不少年輕人自己采購年貨,速凍食品成為他們的選擇之一。

風口之下,主打速凍海水產品的亞洲漁港正沖刺IPO。事實上,亞洲漁港并非首次“觸電”資本市場,2019年公司曾欲接盤獐子島資產但未果。

時隔一年多,此次亞洲漁港欲登陸創業板。最新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招股書)顯示,亞洲漁港以面向B端供應速凍食品為主。公司股東中出現美團、新希望等多家知名企業的身影,且公司與美團還有人事、業務等多方面的交集或者合作。

雖有知名股東和客戶助力,但近年來生鮮餐飲食材行業涌入各路資本,包括傳統食品加工企業、餐飲連鎖企業、互聯網平臺類企業、互聯網垂直類企業等。如此情況下,亞洲漁港能否脫穎而出并成功IPO?

曾欲接盤獐子島資產未果,客戶涉及宜家等知名企業

亞洲漁港控股股東為亞漁實業,實際控制人為姜曉。公司是一家生鮮餐飲食材供應商,主營業務為標準化生鮮餐飲食材的研發、銷售及配送服務。公司產品主要為速凍海水深加工產品以及初加工產品,主要面向餐飲渠道客戶。其中連鎖或終端餐飲客戶包括宜家、華萊士、湊湊等。

同樣經營海水產品,且均位于遼寧省大連市,亞洲漁港曾經差點接盤獐子島資產。時間回溯到2019年7月1日,深陷財務造假泥淖的獐子島公告稱,于當日與亞洲漁港方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擬轉讓全資子公司獐子島漁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大連新中海產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持有的新中日本株式會社90%股權。

2019年8月27日,雙方再度簽署了需經交易雙方股東大會批準等生效條件的股權轉讓協議,交易金額為2.345億元,該事項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

不過,至2019年9月底,獐子島公告宣布終止上述資產出售事項。至于終止原因,獐子島公告中提到,2019年7月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目前公司仍處在調查預處罰待聽證期間;以及會計師及獨立財務顧問對公司“最近三年的業績真實性和會計處理合規性,是否存在虛假交易”等情形沒有發表明確意見。

接盤獐子島資產未果,如今亞洲漁港沖刺IPO再度引起投資者關注。根據公司招股書,2017年-2019年,亞洲漁港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206.03萬元、6408.89 萬元、6904.87萬元。

除了因為處置亞食聯發展股權產生的收益,導致2017年度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金額較大,亞洲漁港2017-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336.16萬元、5530.51萬元、6750.46萬元,呈逐年增長趨勢。

不過,從毛利率來看,亞洲漁港2017年至2019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8.12%、17.88%和16.52%,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亞洲漁港招股書中稱,2019年度,公司毛利率水平下降,主要系公司初加工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而初加工業務毛利率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業公司安井食品同期毛利率分別為26.27%、26.51%和25.76%,千味央廚同期毛利率分別為22.69%、23.83%和24.50%,兩家公司毛利率均超亞洲漁港。

此外,作為一家主營速凍海水深加工產品的企業,亞洲漁港也受到了疫情影響。公司202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65254.94萬元,同比下降23.9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199.02萬元,同比下降18.51%,扣非后凈利潤為4030.14萬元,同比下降19.33%。

新希望和美團投資入股,與美團深度合作

根據招股書,亞洲漁港的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新希望系的厚義投資和新希望投資分別持有亞洲漁港7.47%和6.42%的股份,合計持股達到13.89%。

此外,天津眾美、龍珠投資分別持有亞洲漁港 9.96%、4.98%股權,合計持股比例達到14.94%。其中,天津眾美最終控制方系美團。而龍珠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美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興投資),美興投資股東則為美團的王興(美團的控股股東)、陳少暉(美團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美團龍珠資本創始合伙人朱擁華。

拿到美團和新希望的投資,美團、新希望方面人士也已經入駐亞洲漁港:美團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和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分別出任亞洲漁港董事。

股權和人事之外,近兩年在餐飲食材行業多番布局的美團與亞洲漁港還進行了多方面合作。

亞洲漁港于2017年和2018年向美團下屬企業分別轉讓亞食聯發展80.10%、19.90%股權,轉讓價分別為9920萬元和3000萬元。

亞食聯發展是亞洲漁港設立的餐飲食材供應鏈交易平臺,且亞食聯發展2016年剛剛收購沈陽亞食聯51%股權。“2016 年,發行人通過分步增資的形式,取得了沈陽亞食聯的 51%股權,并同步整合沈陽亞食聯的線下銷售,提升亞食聯發展的電商平臺銷售額,在線交易已經形成一定規模。 ”亞洲漁港招股書中稱。

在線交易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為何亞洲漁港仍將亞食聯發展股權拱手讓人?事實上,美團收購亞食聯發展后,在餐飲食材電商平臺業務領域進行了大規模布局,形成了“快驢”餐飲食材電商品牌。

亞洲漁港招股書中解釋稱,2016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巨頭開始布局餐飲食材供應鏈的萬億級市場。美團籌劃餐飲食材供應鏈 B2B 業務,認可亞食聯發展商業模式,向公司提出收購亞食聯發展控股權的要約。經過公司內部討論,公司管理層認為隨著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進入餐飲食材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領域,公司在資金儲備、人才規模較小情況下,難以以互聯網燒錢模式與該等企業競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餐飲食材賽道越來越擁擠,對于整個供應鏈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亞洲漁港將亞食聯發展股權出售給美團,匹配了其自身的發展狀況,也符合美團對于產業鏈的布局需求。

出售亞食聯發展后,亞洲漁港與美團的業務合作也逐步擴大。2018年,美團下屬企業是亞洲漁港第四大客戶,相關銷售金額2017.11 萬元。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美團下屬企業均居亞洲漁港第二大客戶,相關銷售金額分別為6095.82 萬元和1986.89萬元。

就公司與美團的多方面交集等問題,近日,亞洲漁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美團是亞洲漁港的股東,同時也是亞洲漁港重要的業務客戶,從亞洲漁港和美團的業務屬性出發,未來業務發展過程中如果雙方能在公平的環境下共同合作發展,雙方仍然會保持合作。所有合作交易信息均將履行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流程。

生產以外協加工為主,依賴第三方物流配送

不止是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近幾年來,各路資本紛紛殺入餐飲食材供應行業,正如亞洲漁港招股書中所言,這些企業包括“傳統的食品加工企業、餐飲連鎖企業、互聯網平臺類企業、互聯網垂直類企業等”。如此情況下,亞洲漁港能否脫穎而出?

亞洲漁港產品主要通過外協加工方式進行生產,少量產品自主生產。“公司以外協加工為主的經營模式勢必要求公司將質量控制延伸至原材料采購及產品加工環節。若原材料供應、生產管理、工藝流程出現不當,則容易出現食品安全事故。”亞洲漁港招股書表示。

除了生產環節,作為生鮮食材供應商,供應效率也非常重要。報告期內(2017年- 2020年上半年),亞洲漁港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5.35、17.98、13.85和6.61;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55.64、46.41、30.64和14.00。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逐漸呈下降趨勢。

與之相關,報告期各期末,亞洲漁港存貨金額分別為4029.57萬元、4316.98 萬元、10181.22萬元和9033.48萬元。2019 年末公司的存貨金額較2018年末增幅為135.84%,2020年上半年繼續居于高位。

對于公司2019年和2020年存貨金額較高,亞洲漁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主要原因是在2018年底和2019年分別新增了南美白蝦和鮑魚兩類初加工產品的業務,初加工產品的存貨周轉率相對于深加工產品較低,因此存貨金額較歷史增高。未來公司會繼續根據業務實際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同時提升產品的存貨周轉率。

亞洲漁港的供應鏈問題還體現在其冷鏈物流方面。記者注意到,多個電商平臺均有亞洲漁港產品在售。不過,多位在電商平臺購買了亞洲漁港產品的消費者評價稱,“這么熱的天,快遞從發貨到收貨要三天,收貨時冰袋的冰全化了”“順豐走了五天,第六天才到,餃子都化了”。

就此,亞洲漁港向記者回復稱,公司電商零售業務是2020年的新增業務,電商訂單配送采用第三方零售物流執行,業務流程各環節在加速調整和磨合中。

不止是電商訂單配送采用第三方零售物流執行,亞洲漁港招股書顯示,亞洲漁港的倉儲、物流服務以采購第三方物流運輸商、倉儲商的模式開展業務。公司還表示,公司產品以冷鏈倉儲、運輸的方式向客戶配送,運輸全過程必須以低溫冷鏈物流進行,若管理不當,導致溫度異常,則容易出現食品安全事故。

朱丹蓬認為,自建冷鏈物流成本較高,所以確實有很多企業采取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方式。不過,供應鏈將是未來企業競爭的核心和焦點,很多企業未來在供應鏈的布局應該都會加速加碼。

亞洲漁港方面告訴記者,公司主要業務客戶以B2B客戶為主,從生產基地到倉儲物流節點,以及從各倉儲物流節點到客戶手中均采用全程冷鏈運輸,倉儲及物流管理均為亞洲漁港管理執行,保證產品的履約送達。

亞洲漁港還向記者介紹,未來公司將繼續從渠道多元化和產品品類多元雙重布局業務開展,同時同步完善以專業的生鮮食材倉儲物流服務等基礎業務建設,從而提高面對客戶的履約能力和效率,應對競爭。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剛剛過去的牛年春節,“就地過年”號召下,不少年輕人自己采購年貨,速凍食品成為他們的選擇之一。 風口之下,主打速凍海水產品的亞洲漁港正沖刺IPO。事實上,亞洲漁港并非首次“觸電”資本市場,2019年公司曾欲接盤獐子島資產但未果。 時隔一年多,此次亞洲漁港欲登陸創業板。最新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招股書)顯示,亞洲漁港以面向B端供應速凍食品為主。公司股東中出現美團、新希望等多家知名企業的身影,且公司與美團還有人事、業務等多方面的交集或者合作。 雖有知名股東和客戶助力,但近年來生鮮餐飲食材行業涌入各路資本,包括傳統食品加工企業、餐飲連鎖企業、互聯網平臺類企業、互聯網垂直類企業等。如此情況下,亞洲漁港能否脫穎而出并成功IPO? 曾欲接盤獐子島資產未果,客戶涉及宜家等知名企業 亞洲漁港控股股東為亞漁實業,實際控制人為姜曉。公司是一家生鮮餐飲食材供應商,主營業務為標準化生鮮餐飲食材的研發、銷售及配送服務。公司產品主要為速凍海水深加工產品以及初加工產品,主要面向餐飲渠道客戶。其中連鎖或終端餐飲客戶包括宜家、華萊士、湊湊等。 同樣經營海水產品,且均位于遼寧省大連市,亞洲漁港曾經差點接盤獐子島資產。時間回溯到2019年7月1日,深陷財務造假泥淖的獐子島公告稱,于當日與亞洲漁港方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擬轉讓全資子公司獐子島漁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大連新中海產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持有的新中日本株式會社90%股權。 2019年8月27日,雙方再度簽署了需經交易雙方股東大會批準等生效條件的股權轉讓協議,交易金額為2.345億元,該事項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 不過,至2019年9月底,獐子島公告宣布終止上述資產出售事項。至于終止原因,獐子島公告中提到,2019年7月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目前公司仍處在調查預處罰待聽證期間;以及會計師及獨立財務顧問對公司“最近三年的業績真實性和會計處理合規性,是否存在虛假交易”等情形沒有發表明確意見。 接盤獐子島資產未果,如今亞洲漁港沖刺IPO再度引起投資者關注。根據公司招股書,2017年-2019年,亞洲漁港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206.03萬元、6408.89萬元、6904.87萬元。 除了因為處置亞食聯發展股權產生的收益,導致2017年度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金額較大,亞洲漁港2017-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336.16萬元、5530.51萬元、6750.46萬元,呈逐年增長趨勢。 不過,從毛利率來看,亞洲漁港2017年至2019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8.12%、17.88%和16.52%,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亞洲漁港招股書中稱,2019年度,公司毛利率水平下降,主要系公司初加工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而初加工業務毛利率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業公司安井食品同期毛利率分別為26.27%、26.51%和25.76%,千味央廚同期毛利率分別為22.69%、23.83%和24.50%,兩家公司毛利率均超亞洲漁港。 此外,作為一家主營速凍海水深加工產品的企業,亞洲漁港也受到了疫情影響。公司202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65254.94萬元,同比下降23.9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199.02萬元,同比下降18.51%,扣非后凈利潤為4030.14萬元,同比下降19.33%。 新希望和美團投資入股,與美團深度合作 根據招股書,亞洲漁港的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新希望系的厚義投資和新希望投資分別持有亞洲漁港7.47%和6.42%的股份,合計持股達到13.89%。 此外,天津眾美、龍珠投資分別持有亞洲漁港9.96%、4.98%股權,合計持股比例達到14.94%。其中,天津眾美最終控制方系美團。而龍珠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美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興投資),美興投資股東則為美團的王興(美團的控股股東)、陳少暉(美團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美團龍珠資本創始合伙人朱擁華。 拿到美團和新希望的投資,美團、新希望方面人士也已經入駐亞洲漁港:美團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和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分別出任亞洲漁港董事。 股權和人事之外,近兩年在餐飲食材行業多番布局的美團與亞洲漁港還進行了多方面合作。 亞洲漁港于2017年和2018年向美團下屬企業分別轉讓亞食聯發展80.10%、19.90%股權,轉讓價分別為9920萬元和3000萬元。 亞食聯發展是亞洲漁港設立的餐飲食材供應鏈交易平臺,且亞食聯發展2016年剛剛收購沈陽亞食聯51%股權。“2016年,發行人通過分步增資的形式,取得了沈陽亞食聯的51%股權,并同步整合沈陽亞食聯的線下銷售,提升亞食聯發展的電商平臺銷售額,在線交易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亞洲漁港招股書中稱。 在線交易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為何亞洲漁港仍將亞食聯發展股權拱手讓人?事實上,美團收購亞食聯發展后,在餐飲食材電商平臺業務領域進行了大規模布局,形成了“快驢”餐飲食材電商品牌。 亞洲漁港招股書中解釋稱,2016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巨頭開始布局餐飲食材供應鏈的萬億級市場。美團籌劃餐飲食材供應鏈B2B業務,認可亞食聯發展商業模式,向公司提出收購亞食聯發展控股權的要約。經過公司內部討論,公司管理層認為隨著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進入餐飲食材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領域,公司在資金儲備、人才規模較小情況下,難以以互聯網燒錢模式與該等企業競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餐飲食材賽道越來越擁擠,對于整個供應鏈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亞洲漁港將亞食聯發展股權出售給美團,匹配了其自身的發展狀況,也符合美團對于產業鏈的布局需求。 出售亞食聯發展后,亞洲漁港與美團的業務合作也逐步擴大。2018年,美團下屬企業是亞洲漁港第四大客戶,相關銷售金額2017.11萬元。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美團下屬企業均居亞洲漁港第二大客戶,相關銷售金額分別為6095.82萬元和1986.89萬元。 就公司與美團的多方面交集等問題,近日,亞洲漁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美團是亞洲漁港的股東,同時也是亞洲漁港重要的業務客戶,從亞洲漁港和美團的業務屬性出發,未來業務發展過程中如果雙方能在公平的環境下共同合作發展,雙方仍然會保持合作。所有合作交易信息均將履行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流程。 生產以外協加工為主,依賴第三方物流配送 不止是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近幾年來,各路資本紛紛殺入餐飲食材供應行業,正如亞洲漁港招股書中所言,這些企業包括“傳統的食品加工企業、餐飲連鎖企業、互聯網平臺類企業、互聯網垂直類企業等”。如此情況下,亞洲漁港能否脫穎而出? 亞洲漁港產品主要通過外協加工方式進行生產,少量產品自主生產。“公司以外協加工為主的經營模式勢必要求公司將質量控制延伸至原材料采購及產品加工環節。若原材料供應、生產管理、工藝流程出現不當,則容易出現食品安全事故。”亞洲漁港招股書表示。 除了生產環節,作為生鮮食材供應商,供應效率也非常重要。報告期內(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亞洲漁港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5.35、17.98、13.85和6.61;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55.64、46.41、30.64和14.00。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逐漸呈下降趨勢。 與之相關,報告期各期末,亞洲漁港存貨金額分別為4029.57萬元、4316.98萬元、10181.22萬元和9033.48萬元。2019年末公司的存貨金額較2018年末增幅為135.84%,2020年上半年繼續居于高位。 對于公司2019年和2020年存貨金額較高,亞洲漁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主要原因是在2018年底和2019年分別新增了南美白蝦和鮑魚兩類初加工產品的業務,初加工產品的存貨周轉率相對于深加工產品較低,因此存貨金額較歷史增高。未來公司會繼續根據業務實際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同時提升產品的存貨周轉率。 亞洲漁港的供應鏈問題還體現在其冷鏈物流方面。記者注意到,多個電商平臺均有亞洲漁港產品在售。不過,多位在電商平臺購買了亞洲漁港產品的消費者評價稱,“這么熱的天,快遞從發貨到收貨要三天,收貨時冰袋的冰全化了”“順豐走了五天,第六天才到,餃子都化了”。 就此,亞洲漁港向記者回復稱,公司電商零售業務是2020年的新增業務,電商訂單配送采用第三方零售物流執行,業務流程各環節在加速調整和磨合中。 不止是電商訂單配送采用第三方零售物流執行,亞洲漁港招股書顯示,亞洲漁港的倉儲、物流服務以采購第三方物流運輸商、倉儲商的模式開展業務。公司還表示,公司產品以冷鏈倉儲、運輸的方式向客戶配送,運輸全過程必須以低溫冷鏈物流進行,若管理不當,導致溫度異常,則容易出現食品安全事故。 朱丹蓬認為,自建冷鏈物流成本較高,所以確實有很多企業采取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方式。不過,供應鏈將是未來企業競爭的核心和焦點,很多企業未來在供應鏈的布局應該都會加速加碼。 亞洲漁港方面告訴記者,公司主要業務客戶以B2B客戶為主,從生產基地到倉儲物流節點,以及從各倉儲物流節點到客戶手中均采用全程冷鏈運輸,倉儲及物流管理均為亞洲漁港管理執行,保證產品的履約送達。 亞洲漁港還向記者介紹,未來公司將繼續從渠道多元化和產品品類多元雙重布局業務開展,同時同步完善以專業的生鮮食材倉儲物流服務等基礎業務建設,從而提高面對客戶的履約能力和效率,應對競爭。
亞洲漁港 生鮮餐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