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2 00:08:40
每經評論員 李可愚
歷史將記住這一瞬間。
3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的決定(草案)》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的決定(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上通過。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對于昂首邁入新時代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一法一規則”兩部重要法律在時隔三十多年后成功“大修”,無疑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健全、不斷完善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體現出顯著優越性?我們可以從“一法一規則”的文本中找到答案。
“一法一規則”修改中體現出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修改后的全國人大組織法在總則中作出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全過程民主,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始終堅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
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好,關鍵就在“全過程民主”這五個字上。
我們看到,長期以來,全過程民主的生動實踐不僅寫在書本上,也寫在中國大地上。基層群眾意見直通最高國家立法機關,用制度化的形式打通“廟堂”和“江湖”。
在中國,通過“開在家門口”的立法聯系點,讓老百姓直接參與國家立法,匯集群眾原汁原味的建議,已經成為日常。數據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鄉鎮、街道,縣區和設區的市等先后設立10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成為“全過程民主”的一個生動例證。
不止于此,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這樣一條消息在網上刷屏:國務院認真研究了代表們的審議意見,對政府工作報告作了修改充實,共修改81處;根據代表們的審查意見,對綱要草案認真進行了修改,共修改55處。
貫徹了全過程民主,就能用科學民主決策回應社會關切和服務人民。
“一法一規則”明確寫入“全過程民主”,意味著堅持全過程民主、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將擁有更堅強的制度保障。
此外,修改后的“一法一規則”還作出多項制度規范,使得全過程民主的實踐更加行穩致遠。
法律作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應當同原選舉單位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可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聽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充分發揮在全過程民主中的作用。
此外,為進一步擴大會議公開事項,增進人民群眾對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職權過程的了解,法律還增加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日程和會議情況應當公開;大會設發言人,代表團可以根據需要設發言人;大會秘書處可以組織代表和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接受新聞媒體采訪;代表團可以組織本代表團代表接受新聞媒體采訪;大會全體會議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進行公開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項項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正為這句不朽的法條寫下堅實注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