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26 18:59:00
◎盡管至信藥業在招股書中強調,公司始終將技術研發作為公司的業務重點,重視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但從研發投入占比和可比公司對比的情況來看,公司研發投入力度依舊不足。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梁梟
廣州至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信藥業)創業板IPO申請在2020年7月獲得深交所受理。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至信藥業已就深交所問詢作出了回復。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至信藥業主要產品為普通中藥飲片,其客戶主要是中醫院等醫療機構以及醫藥流通企業。不過,作為一家藥企,報告期內,至信藥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非常低,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至信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不足1%。
此外,至信藥業在招股書中披露了29項報告期內的主要研發成果,其中10項為質量標準,此外還包括檢測技術及檢測方法,這也引起深交所疑惑。深交所要求至信藥業披露“在完成相應研發前,對相關原材料及產品質量的檢測方式”。
中藥產業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大環節。至信藥業的主要產品是中藥飲片,屬于中藥產業的中間環節。而所謂中藥飲片,即中藥材經過炮制后的處方藥品,可直接作為藥劑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進一步加工為中成藥。
據至信藥業招股書(申報稿)披露,其生產銷售的中藥飲片也分為兩種,一是普通飲片,二是毒性飲片。其中,普通飲片產品種類眾多,且較為常見,包括黃芪、熟黨參、茯苓、當歸、白術等;毒性飲片則是指指《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公布的28種毒性中藥材經過炮制而成的中藥飲片產品,至信藥業的毒性飲片產品主要包括法半夏、生半夏、黑順片等。
從營收結構來看,至信藥業大部分收入來自普通飲片銷售。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至信藥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33億元、4.86億元、4.88億元、1.84億元,其中普通飲片收入分別是4.18億元、4.66億元、4.66億元、1.76億元,收入占比約在96%左右。
圖片來源:至信藥業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據至信藥業招股書(申報稿)披露,公司約八成收入來源于醫療機構,其中公立醫療機構收入占比在70%左右。其中,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向三甲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38億元、2.66億元、2.72億元和1億元,占各期向醫療機構的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68.29%、67.51%、67.76%和66.95%。
雖然主要客戶是醫療機構,但至信藥業曾經的關聯方也登上公司前五大客戶名單。2017年度,至信藥業將肖勁夫診所、遵義快問、快問信息三家企業合列為第五大客戶,當年銷售額合計1449.48萬元;2018年,對遵義快問、快問信息合計銷售額也超過1600萬元;2019年,對遵義快問銷售1592.46萬元。據披露,快問信息實際控制肖勁夫診所,快問信息與遵義快問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快問信息全稱廣東快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曾是至信藥業的關聯企業:報告期內,至信藥業最高曾持股5%,且至信藥業實際控制人魏平曾任快問信息的董事。截至2017年12月,至信藥業已轉讓全部所持快問信息股權。
盡管作為一家中藥企業,至信藥業在招股書中強調,公司始終將技術研發作為公司的業務重點,重視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但從研發投入占比和可比公司對比的情況來看,公司研發投入力度依舊不足。
具體來看,2017年~2019年,至信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為4.37億元、4.89億元以及4.92億元,2020年1月~6月營業收入為1.86億元,而同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01.50萬元、273.87萬元、288.39萬元以及161.0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是0.46%、0.56%、0.59%以及0.87%。
而可比上市公司中,香雪制藥(300147,SZ)研發費用率在1.5%~2.5%之間,太龍藥業(600222,SH)超過4%,只有華通醫藥(現已更名為浙農股份,002758,SZ)研發費用率在1%以下。不過記者注意到,2017年~2019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從700余萬元增加至1200余萬元,研發人員人數也有所增加,分別為12人、14人、17人。
圖片來源:至信藥業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拼接)
對此,至信藥業給出的解釋是,經過多年研發和生產實踐積累,公司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已較為成熟,因此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相對較低。
至信藥業還披露,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研發人員41人,占員工總人數的4.13%,其中,核心技術人員3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后了解到,這3名核心技術人員也是在最近三年內才加入至信藥業。
據披露,3名核心技術人員中,郭毅玲于2018年4月加入至信藥業,任質量和研發總監,趙鳳蓮于2020年1月加入至信飲片,任質量總監;余飛于2020年1月加入至信飲片,任生產總監。
除此之外,至信藥業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披露了報告期內的主要研發成果,合計29項。其中,除了炮制技術、鑒別技術等外,還有6項是檢測技術,有10項是質量標準,對于“佛手的質量標準”“桂枝的質量標準”的研究背景、研究成果的作用兩個說明上,至信藥業甚至“留白”,未作出進一步說明。
圖片來源:至信藥業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上述情況也引起深交所關注。在審核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至信藥業結合報告期內主要研發成果為檢測技術與檢測方法披露,在完成相應研發前對相關原材料及產品質量的檢測方式。
對此,至信藥業也回復稱,根據藥品監管管理的規定,生產的中藥飲片需按照《中國藥典》規定的方法進行炮制和檢測;檢測技術、檢測方法方面的研發成果是對法定檢測方法的補充,有助于公司對原材料質量的把控。
3月25日,就研發上投入占比較低等相關問題,記者嘗試聯系至信藥業,但截至目前尚未獲得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