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31 00:21:38
◎作為國內某知名券商的研究員,闊別鋼鐵領域已經5年的趙明(化名),在牛年春節后突然重拾老本行。甚至于,因為今年與上市鋼企交流的線上、線下會議過多,趙明已經有點“選擇恐懼癥”了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文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經歷“煤炭時代”、“石油時代”后,溫室效應愈演愈烈。這讓人類社會發起了向“新能源時代”的轉型。在這場關乎人類生存的轉型中,“減碳”無疑是關鍵所在。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多次明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后,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約束下,鋼鐵行業將面臨繞不開的挑戰。
“短期不見得就是壞事,長遠(看)肯定會是好事。”3月中旬,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對于減碳可能造成的影響,一位鋼企高層人士如是判斷。
在鋼鐵行業力爭2025年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下,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2021年,“鋼鐵行業壓減產量將大概率實現、行業產能周期基本結束”的共識也已達成,這也讓產能不再是鋼鐵盈利之殤。
與此同時,與“減碳”有關的連鎖反應也將發生。多位業內資深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鋼鐵產能周期結束后,行業兼并重組將加速,集中度提升后將大大提高龍頭企業對上下游的議價權,有效傳導成本壓力,提高業績穩定性。
面對如此重要的話題,資本市場自然也不會缺席,在之前市場整體調整的背景下,“碳中和”主題卻持續受資金關注。低迷多年后,鋼鐵板塊如今屢屢登上A股的板塊漲幅榜首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國內某知名券商的研究員,闊別鋼鐵領域已經5年的趙明(化名),在牛年春節后突然重拾老本行。
在過去的2020年中,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同比增長5.2%至10.53億噸。進入農歷牛年之后,在需求的拉動下,鋼鐵產量還在繼續向上。中鋼協數據顯示,2021年2月下旬,粗鋼日均產量231.95萬噸,環比增長0.85%,同比增長14.07%,2月下旬粗鋼日均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不過,讓趙明“重拾”鋼鐵的原因,其實與產品本身無關,更多源于一個概念。這個與“減碳”有關的概念的推行,短期其實可能還會對鋼鐵產能的釋放形成打壓,但對產業的將來來說,卻是一個大機會。
2020年下半年以來,碳達峰、碳中和被頻繁提起,二者都與“減碳”有關,而鋼鐵則是所有被列入的制造業門類中,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一個行業。
鋼鐵產量的提高,也讓這個行業的減碳任務愈發艱巨。世界鋼鐵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生產1噸鋼會排放1.8噸二氧化碳。根據冶金工業規劃院測算,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制造業整體碳排放量的18%左右,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工業門類。
在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看來,向低碳轉型中,鋼鐵行業無疑也是通過碳減排實現碳中和的重點管控行業,以及落實碳減排目標任務的重要責任主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唐宗全 攝(資料圖)
2020年最后一天,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鋼鐵行業要力爭2025年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均降低5%以上。
相比于2025年達峰的提法,鋼鐵企業控制住碳排放總量的工作更為緊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包括寶武集團、河鋼集團、鞍鋼集團、山鋼集團、太鋼集團、包鋼集團等多家鋼鐵企業公布的2021年經營計劃中,碳達峰、碳中和無一例外都成了關鍵詞。
其中,作為全球最大鋼鐵企業,寶武集團計劃于2021年發布綠色低碳路線圖,并且提出了2023年實現碳達峰,2025年要具備能夠減碳30%的工藝技術的能力,2035年實現減碳30%,到2050年力爭碳中和。
另一大鋼鐵巨頭河鋼集團則計劃,于2022年實現碳達峰,2025年碳排放量較峰值降10%以上,2030年碳排放量較峰值降30%以上,2050年實現碳中和。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結合工信部及各省份碳達峰規劃看,鋼鐵行業將會成為率先受碳達峰影響的行業。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或已在2020年達到產量峰值,未來鋼鐵行業產量或將逐漸下臺階。
不過,產量的下降,對鋼鐵行業不見得是壞事一件。在趙明看來,這反而成了鋼鐵多年不遇的一個大機會,在“十四五”期間,鋼鐵需求大概率飽和,但龍頭公司對上下游議價能力將提升,困擾行業多年的產業結構也將進一步得到優化。
5年前,趙明“拋棄”鋼鐵時,這個行業正在嚴冬中難以自拔,題材、概念的缺失,讓趙明甚至半年沒有寫出一份研報。而進入2021年以來,因為與上市鋼企交流的線上、線下會議過多,趙明有點“選擇恐懼癥”了。
在他看來,頻繁的調研,恰恰折射出鋼鐵股成為“香餑餑”的現實。Wind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首鋼股份、華菱鋼鐵、廣大特材、鞍鋼股份、永興材料、中信特鋼等鋼鐵類上市公司均受到機構調研。
頻繁調研的背后,則是鋼鐵板塊的熱火朝天。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3月30日,板塊漲幅已達16.82%。國泰君安認為,碳中和背景下,2021年鋼鐵行業或出現供需缺口。長期看,行業二十年產能擴張大周期基本結束,鋼鐵行業正站在新繁榮的起點,板塊迎來了重要投資機會。
圖片來源:手機截屏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國兩會前后,鋼鐵股一波大漲,這很大程度上與碳達峰有關。實現碳達峰目標就要控制鋼鐵產量,但鋼鐵的需求還是有所增加的,供需偏緊的預期也成了二級市場炒作的邏輯。
在趙明看來,如果說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車、光伏的持續暴漲是“碳中和”主題的預演,近期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環保等板塊題材持續大漲,可以說是“碳中和”主題的繼續深化。
相比于二級市場炒作的邏輯,鋼鐵產業結構的調整所帶來的機遇,可能更加持久。國泰君安證券的研報認為,碳中和是工業品未來5~10年的重大主題,鋼鐵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18%,壓減粗鋼產量、調整生產結構勢在必行。
不過,鋼鐵產量觸頂后并非必然立即進入下降通道。徐向春認為,在未來的10多年里,中國鋼鐵產量見頂之后不會出現趨勢性下降,而將在頂部區間波動,粗鋼產量將以10億噸為軸心上下波動。
國泰君安認為,結合工信部表態2021年壓減鋼鐵產量的表述來看,2021年粗鋼產量大概率同比下降,鋼鐵行業產能周期在2021年基本結束,產能不再是鋼鐵盈利之殤,行業業績穩定性將穩步提升。
產能周期的結束、產業結構的轉變,可能讓今后的鋼鐵行業更加另類:碳中和背景下,優選高性能特鋼、減少鋼材用量或將成為趨勢,特鋼需求或逐漸上升。
國泰君安認為,我國鋼鐵行業的粗獷發展期已經結束,行業勢必走上精細化、高附加值的產品升級道路。經濟增速的換擋對應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高端制造將拉動我國優特鋼的需求。
徐向春以中信特鋼為例稱:“它(中信特鋼)近期在鋼鐵板塊的表現很搶眼,恰恰(因為)它的產品適應目前經濟發展狀況。裝備制造業、高端制造業對于特鋼、優質鋼材的需求在增加。這時候技術的門檻、產業的門檻就體現出來了,一般只能生產螺紋鋼的企業,只好望洋興嘆。”
根據中國特鋼企業協會數據,2019年國內特鋼企業合計特鋼粗鋼產量為1.29億噸,占總粗鋼產量的15.3%;而根據日本鋼鐵聯盟JISF數據,2019年日本特鋼產量占比達到22.94%。
王國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特鋼行業存在著集中度低、合金化程度低、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低等現狀。這意味著國內鋼鐵行業仍存在發展潛力,特鋼占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對A股市場來說,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讓相關概念股火上一把。鋼鐵板塊也在近期站上了風口,截至3月26日收盤,申萬一級鋼鐵板塊的35只股票中,有28只實現區間上漲,占比為80%。
對于鋼鐵股后期表現,東吳證券認為,短期產量外,“碳達峰、碳中和”大概率中期壓制鋼鐵供給,預計鋼鐵板塊將迎來估值、業績雙升局面,板塊迎來系統性機會。
在徐向春的記憶中,這種火爆的局面已多年未現,而上一次,還是供給側改革剛剛見效的2017年。
在此前的2010年至2016年,經濟刺激政策使得中國擺脫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也導致熱錢持續流入鋼鐵行業,鋼鐵產能迅速擴張,并催生了大量中頻爐投產。
另一方面,在產能擴張的同時,寶鋼、武鋼、鞍鋼等大型企業的重組處于停滯狀態,一些企業甚至還出現了“分家”現象。“分子”增長緩慢,“分母”極速擴張,產業集中度回落至30%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2014、2015年的行業全面虧損和3年供給側改革,2016年至2020年,鋼鐵產業集中度再次緩慢回升。作為“分子”的各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動作不斷:中國寶武并購重組馬鋼、太鋼,代管昆鋼,規模超過億噸;建龍集團宣布正式托管經營邢臺鋼鐵,成為全國第二大民營鋼企……
徐向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過去一輪周期來看,盡管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倡導提升產業集中度,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市場時機不成熟則是其主要原因。
不過,在王國清看來,隨著環保因素被更加重視、減碳壓力提升,作為“分母”的鋼鐵產能再次受到抑制,鋼鐵市場整合的時機再次來臨。
《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目標:到2025年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及專業化一流企業,力爭前5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40%,前10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60%。
徐向春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鋼鐵產業將逐步走向成熟,經歷過全面虧損的鋼鐵行業,也達成了市場接近飽和、產業發展規模接近峰值的共識,在產能置換過程中愿意退出或者置換產能,產業集中度會進入快速上升期。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企業太多,產業集中度比較低,這樣一方面會導致鋼鐵價格無序競爭,另一方面,鋼企分散發力會使我國鐵礦石對外話語權薄弱。”王國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提高產業集中度后,可以淘汰低端產線,使超大型鋼企的力量更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也可以提高鋼鐵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集中度提升后將大大提高龍頭企業對上下游的議價權,有效傳導成本壓力,提高業績穩定性。而電爐鋼碳排放量遠小于高爐流程,未來電爐煉鋼占比將持續增加,有效調節供給,鋼鐵價格波動性將持續下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