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重新定義汽車!今年全球首個A級車展在上海開幕,全行業“加電”駛入智能賽道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9 09:23:21

每經記者 裴健如  黃辛旭    每經編輯 孫磊    

1490564472565992448.jpeg

“華為要持續加大對汽車行業的投入,今年在研發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華為與全球主流車企建立了廣泛合作,華為攜手200多家產業伙伴共同發展。”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的一席話在第19屆上海車展開幕之前賺足了眼球。

1009615373480337408.jpeg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目前,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環境下,不斷升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玩家入場。“錯過了汽車,等于錯過了手機移動端”,帶著這樣的預判與焦慮,做電商的、做搜索的、做手機的、做無人機的、做芯片的,都在官宣進入汽車領域。以智能電動為載體的第三次造車浪潮洶涌而來,上海車展不再是汽車圈的年度聚會。

作為今年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A級車展,以“擁抱變化”為主題的上海車展,無論在規模、調性,還是內涵、前瞻上,都將對今年的國際車市產生風向標式的引領作用。因為當前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其產銷量已在全球車市中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5295859856724331520.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

從本屆上海車展來看,面對科技公司,還有房地產企業、家電企業的強勢布局,主流車企正在夯實自己的陣地。從車展前期的宣傳來看,各大主流車企的新車發布幾乎都與電動智能有關。寶馬、奔馳、奧迪將自己最新的豪華智能電動車產品拿到上海首秀;嵐圖、智己、極氪等自主高端智能電動品牌,要在上海發表自己的電動主張;大眾、豐田、本田等跨國車企也要在上海展示它們布局電動智能的決心……

“以智能電動為特征的發展新動能,正在構筑起下一輪產業競爭的新賽道。”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認為,汽車將從一個“硬件為主”的工業產品,煥新成為一個自學習、自進化、自成長的“軟硬兼備”的智能化終端,成為一個會行走的“智能新物種”。而上海車展正以風向標的姿態,告訴全球未來汽車產業將向何處轉型

 

8778695442367896576.png

科技公司跑步入圈

2791972380238332928.png

上海車展前期的汽車新聞熱點被科技公司霸屏。

今年以來,蘋果、華為、百度、小米、滴滴等科技公司因造車傳聞被輪番推上熱搜。百度宣布以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推進其造車項目,合資公司定名集度汽車,首款產品預計3年后推出;小米也于近期通過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發布會上的官宣,證實了造車計劃

4390897599235801088.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資料圖)

與百度不同的是,小米造車將成立全資子公司,由雷軍親自帶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為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4億元),首款產品同樣計劃于3年后推出。

在百度和小米之后,網約車頭部玩家滴滴也傳出造車消息。4月6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滴滴開始啟動造車項目,負責人是滴滴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峻,且已從車企方面招聘相關人員。目前,滴滴方面未對此事置評。

對于親自造車的原因,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解釋稱,百度希望可以通過其積累的自動駕駛技術幫助汽車制造客戶加速在智能軟件上的整合以及升級。“很多傳統汽車制造商在這方面相對保守,不愿意主動嘗試新技術,所以百度只能先發制人,主動制造融合前沿技術的電動汽車。”李彥宏說

3763785920268134400.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資料圖)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汽車咨詢業務合伙人蔣逸明認為,科技公司下場造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相較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的機械部分在減少,造車門檻有所降低;其二,電動車的智能化趨勢日益增強,而智能化領域正是科技公司的強項;其三則是資本市場的推動。

“就新勢力造車企業的上市來看,其估值體系和此前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時,互聯網企業的競爭還有一定的對標性質,一旦其對標的公司開始造車,而其自身卻沒有進行布局,雙方在資本市場的對比會出現明顯差異。”蔣逸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外,業內分析認為,全球范圍內的碳中和目標、汽車智能化帶來的巨大增量空間也助推了科技公司下場造車的決心。

6166457000777587712.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首先,在全球碳達峰與碳中和預期下,發展綠色交通成為交運部門的核心減排路徑,為汽車的電氣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剛性的時間約束,鞏固了行業的確定性。其次,電氣化使得汽車的底層架構從機械架構向電子電氣架構轉變,各種ICT技術與汽車工業開始逐步融合,未來汽車將成為ToC單體價值量最大的移動智能終端,成為下一個必爭的流量入口。”青域資本合伙人兼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業管理課程教授牟穎向記者表示,百度、滴滴、小米等都有基于智能生態的豐富產業和用戶資源可以復用,這不僅為汽車工業提供了新的創新維度,也使得其擁有了成為下一個智能時代殺手級應用產業鏈中核心企業的強烈企圖。

“借鑒智能終端(PC、手機)的發展歷史,在硬件上構建的產業和豐富的應用生態將具備巨大的體量,萬億級將只是起點,智能汽車是一個既能撬動終端用戶又能撬動產業互聯網、快速催生新技術與多種商業要素協同創新的應用場景。”牟穎解釋稱。

2787752999921017856.jpeg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保持業務的增長和收入的持續增加也被視為科技公司轉戰造車領域的主因之一。“實際上,部分科技公司正在尋求較低的門檻,確保進入新增長市場。如果他們能夠擴大規模,利潤率也會很有吸引力。百度等技術巨頭可能會押注其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將該技術授權給所有汽車制造商,并進行收費,這很容易成為一個巨大的盈利業務。”IHS Markit汽車行業全球交通和移動出行實踐負責人Tom De Vleesschauwer告訴記者

2791972380238332928.png

傳統車企革新之變

8778695442367896576.png

面對科技公司的步步逼近,為了在智能電動新賽道中勝出,增強自身的技術屬性和生態能力成為傳統車企應對新技術浪潮的重要課題。

“軟件和生態圈這些能力是傳統車企所不具備的,也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改變之處。”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王永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

而作為汽車產業技術和市場的風向標,本屆上海車展正成為各路玩家展示智能電動汽車產品的大舞臺。“上海是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沃土,是見證奇跡的城市。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會在下一個五年完成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戰略轉變。”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認為,汽車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發展,能夠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互補調劑,帶動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的轉換

4333153844325828608.png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從本屆上海車展的參展產品上來看,傳統車企的變革已經非常明顯。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的上海車展上,重點亮相的傳統燃油車有16款,而重點亮相的新能源車型則有22款。其中,多款傳統燃油車屬于換代升級,而新能源車則是全新車型居多。

比如,在本屆上海車展中,大眾汽車將推出ID家族的全新系列車型ID.6、凱迪拉克將帶來首款純電車型LYRIQ、豐田也將推出全新的純電動概念車。其中,凱迪拉克LYRIQ是基于通用汽車Ultium平臺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車型,搭載了新一代VIP智能電子架構,以及Super Cruise超級智能駕駛輔助技術等。

3712371089884590080.jpeg

圖片來源:凱迪拉克官網

“當下的中國汽車市場早已不同往日,我們的競爭對手既有傳統車企、新勢力造車企業,也有互聯網企業甚至地產企業。”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Julian Blissett)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堅信純電動汽車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到2025年,通用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將達270億美元,加速向電動化和智能網聯領域方向轉型,而中國市場是決定通用汽車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在技術層面,車企的比拼點也已不再是聚焦發動機參數、變速箱區別等機械性能,激光雷達、芯片算力、智能交互等黑科技開始成為傳統車企贏得下一輪競賽的關鍵點。

在上海車展前夕,由上汽集團召開的SOA開發者大會引起業內廣泛關注。有人說,這是汽車企業首次出圈,邀請軟件和數字生產商及互聯網企業坐在一起,商討改變汽車產業的策略

859386226409225216.jpeg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我們希望把SOA平臺打造成汽車行業的‘安卓’,讓天下沒有難寫的汽車軟件。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希望在這一藍海里,與包括騰訊、百度等在內的合作伙伴,進行深入探討。其實,BAT(百度、阿里和騰訊)企業向汽車行業跨界的時候,確實遇到一個鴻溝,就是怎么將生態嫁接到車上,而SOA平臺的價值,就是把BAT相關生態、商業模式等快速地與車企結合起來,賦能消費者。”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智能化、電動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車產業,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傳統汽車產業正面臨深刻變革。

“傳統車企向軟件定義汽車時代轉變,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挑戰。不過,造車基本功底和規模化是傳統車企獨有的優勢,而更加關注用戶體驗是互聯網造車的優勢。最后就看誰跑得快,誰做得規模最大,誰的生態更豐滿。”祖似杰認為。

事實上,“抱團”合作已經成為汽車新四化轉型中的一大趨勢,不少車企都在不斷拓展自己的“朋友圈”,芯片企業、BAT巨頭開始成為熱門合作對象。王永清認為,與其他公司的跨界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車企的短板。

8305713740383173632.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

這一現象也使得本屆上海車展的參展商愈加多元化。除了博世、大陸、采埃孚等老牌零部件企業之外,大疆、鐳神智能、四維圖新、千尋位置等新興的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汽車科技公司也在本屆上海車展中登臺亮相。科技推動下的汽車產業變革已經到來。

8778695442367896576.png

一場競合共贏的游戲

8778695442367896576.png

傳統車企在出圈謀共贏的同時,也時常會被人質疑,未來其是否會淪為科技公司的硬件生產廠?如果此預判成真,那么未來汽車產業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和格局?

“眼下的汽車產業中呈現出多股勢力,傳統車企、房地產等跨界造車企業、造車新勢力、科技公司都是這個賽道的玩家。各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比賽剛剛開始,勝敗很難有定論。”一位不愿具名的新勢力造車企業內部人員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新技術浪潮之下,新勢力造車者們更有著奮力一搏的勇氣。“與傳統車企相比,新勢力造車企業出生就具有互聯網造車的思維,對于生態圈的理解更深。同時,新勢力造車企業發展的包袱更輕,體系流程更簡潔高效,這都是‘彎道超車’的籌碼。”上述新勢力造車企業內部人員說

1017665880585037824.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但在傳統汽車人眼中,新技術浪潮并不意味著,傳統汽車需要被全面革新與顛覆。

“傳統車企向軟件定義汽車方向轉變,不言而喻是一個挑戰。不過,這個轉變不是汽車本身的基本功能,而是從機電一體化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變。”祖似杰認為,傳統車企具有新勢力造車企業所不具備的造車基本功底和規模優勢。通過智能化的手段將傳統汽車升級,可以幫助企業更好觸達到用戶。“做到這一點,企業的發展后勁比造車新勢力、互聯網汽車力度更大。”祖似杰說

6738150251169859584.jpeg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是帶著這樣的預判,有的車企采取穩定轉型戰略,比如上汽通用汽車。“現在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傳統的燃油車還占80%以上的份額。新勢力造車企業需要通過新能源汽車來實現‘彎道超車’,但主流車企一定不能丟掉傳統燃油車這個板塊。”王永清對記者說,上汽通用會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節奏,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要兼顧傳統燃油車業務。

事實上,在汽車產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的時候,汽車的邊界已經越來越廣,競合共贏或將成為新的大趨勢。

比如,上汽乘用車旗下R汽車發布的全新技術品牌“R-TECH高能智慧體”集合了激光雷達公司Luminar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英偉達的智能駕駛芯片、PREMIUM 4D成像雷達等。上汽乘用車總經理、R汽車首席共創伙伴楊曉東告訴記者,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升級已成為業界共識,汽車產業已經吸引了多方主體入局。R汽車與多家企業的共同合作可以幫助上汽乘用車闖出轉型之路。

4514738788352020480.jpeg

圖片來源:R汽車官網

“汽車的屬性正在從機械產品向電子產品轉變。電子產品發展路徑都是硬件、軟件加運營,未來的出行也一定是硬件、軟件、加運營的升級服務。”享道出行CEO吳冰告訴記者,這也意味著,未來汽車產業需要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合作。

8778695442367896576.png

更多商業模式在路上

8778695442367896576.png

挑戰往往與機遇相伴而生。在新技術浪潮沖擊下,汽車產業在迎接變化的同時,也在加速擁抱新的機會。

牟穎認為,智慧出行是智能汽車的重要應用場景,在高度融合ICT技術后,面向通勤需求的出行會“高度服務化”,而面向個性化出行需求的汽車產品會“消費電子化”,相比于傳統的汽車出行市場,這些底層商業邏輯的變化必然會推動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同時帶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構

1898017777705742336.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SoCar創始人、CEO張曉亮也認為,隨著科技公司在汽車領域的活躍程度不斷提升,傳統車企的供應鏈系統會更加豐富,從而能夠支撐其嘗試更好的創新。同時,基于新的價值鏈體系,產業鏈企業會完成生態位的轉換,業務范圍也將進一步拓展。

新技術,尤其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應用,無疑將為汽車產業帶來無比廣闊的想象空間。“未來極有可能出現更多由自主智能出行、汽車產生的廣告機會,向乘客出售有針對性的‘內容’(如商店、餐廳信息,汽車檢查維修等等)也可以成為一門盈利的生意。”Tom De Vleesschauwer說

625489768806536192.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

在蔣逸明看來,智能汽車的發展可分為輔助駕駛智能和完全無人駕駛智能兩個等級。“輔助駕駛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讓車變得娛樂性更強,對出行領域的改變相對較小。但一旦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到完全無人駕駛階段,就可以介入城市智能交通系統,極大地改變出行方式。我們普遍認為這個節點會在2025年之后。”蔣逸明說。

同時,蔣逸明認為,智能汽車的不斷發展以及完全無人駕駛的實現,也會催生更多的商業模式。“首先可能會出現一批挑戰當前占據壟斷地位的網約車巨頭的出行平臺。因為目前網約車平臺的壟斷主要來自其對司機的壟斷,進入無人駕駛階段,只需要有車隊就可以做一個出行平臺,這會極大改變現在的網約車模式。”蔣逸明告訴記者。

1886077289896930304.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此外,To G的商業模式和將汽車由載人轉向商業空間的運營也被認為是未來可行的商業模式。“未來,汽車可能還需要與智能交通體系融合,為政府提供出行平臺,甚至要參與到城市改造道路的過程中。還有一種,當完全無人駕駛得以實現之后,汽車可能不需要完全用來載人,而是一個移動的空間,而對這些移動空間的運營也將成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蔣逸明說。

6083642101087848448.png

記者手記丨未來出行還有更多想象空間

兩百多年的發展,汽車經歷了蒸氣時代、燃油時代,如今進入到全新的電氣時代。

伴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發動機參數、變速箱區別等機械性能已經不再是車企的比拼點,激光雷達、算力芯片、智能交互等黑科技的競爭反而飆升。可以說,造車的賽道從未如此熱鬧而多元。

不斷擴張的汽車邊界,吸引了各方主體入局,造車牌桌上玩家滿座。傳統車企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迎戰未來既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與魄力,更需要不遲不疾的從容淡定;“彎道超車”的新勢力造車企業有革新的勇氣,更需要經歷起伏沉淀之后的智慧;剛拿到入場券的科技公司,有著過硬的軟件能力和生態圈思維,但實現跨界造車并不輕松。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幾方勢力周旋,孰優孰略尚未有定論。新技術浪潮之下,未來競爭格局幾何也無人能說。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汽車產業迎來了“百花齊放”之景,合作開始成為一種可能,未來出行也將充滿更多想象空間

記者:裴健如 黃辛旭

編輯:孫磊

視頻編輯:朱星運

視覺:劉陽

排版:孫磊 牟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