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5 11:10:26
項目名稱:橙子自動化
成立時間:2014年
所屬行業:智能制造
融資情況:2021年1月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
深圳橙子自動化有限公司專注于精密貼裝和微針測試工藝技術研發與應用,為3C電子、汽車電子、醫療電子、半導體行業終端客戶提供標準自動化產品和柔性生產線整體解決方案,并通過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服務。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2020年世界機器人報告》,世界各地的工廠中正在運行的工業機器人超過270萬臺,增長了12%,創歷史新高。在智能生產和自動化改造的成功案例不斷推動下,五年內(2014~2019年)機器人裝機量在全球范圍內增長了約85%,具備極高精準度、靈活度和安全性的工業機器人正在為制造業企業快速生產、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更多助力。
汽車、3C行業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賽道,《每日經濟新聞》近日接觸到的深圳橙子自動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橙子自動化)聚焦于精密貼裝和微針測試工藝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為3C產業提供標準自動化產品和柔性生產線整體解決方案。
3C產業是指以電腦、通訊和消費類電子為主的科技產業。中國是3C制造大國,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占據了全球70%的產能,其中尤以手機制造產能最為突出。智研咨詢此前發布的《2016-2022中國3C市場運營態勢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測,到2022年3C產品行業規模有望達到5.47萬億元。
“3C行業的顯著特點就是迭代周期快、產品多樣性強,因此,生產制造的工藝要求更高、更復雜。”橙子自動化CEO邵勇鋒介紹道。人力成本是3C制造企業的主要成本之一,此前得益于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且低廉等因素,我國3C制造企業數量、產值均經歷了高速增長。
近兩年來,隨著國內勞動成本不斷攀升,企業利潤空間開始受到擠壓,“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日益凸顯,很多90后、00后不愿意到工廠從事這樣單調重復、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工作。”邵勇鋒表示,“從成本結構來看,2018年底是一個重要拐點,此時單個產品使用自動化設備的生產成本已經低于人工生產成本,行業內對機器代替人工的需求也越發旺盛。”
“當前我國3C行業的自動化滲透率整體偏低,大約在20%~30%。”但邵勇鋒認為,“整個市場需求非常大,每年行業智能升級市場規模都在千億級別。”據他介紹,3C行業主要包含SMT(表面貼裝)、組裝、測試和包裝等幾大核心工藝。目前SMT自動化率較高,組裝工藝相對傳統,以人工為主,測試環節的自動化率從2019年開始有顯著提升,包裝生產線的自動化需求去年以來也正在快速釋放中。
橙子自動化成立于2014年,據邵勇鋒介紹,在技術方面,公司主要聚焦高速、高精度、高動態響應的應用研發,已建立起高速高精度氣浮平臺AirTrack、模塊化硬件平臺HD-Pro、All-In-One軟件編程平臺MD-Pro、工業互聯網云平臺MD-Cloud四大研發平臺。在工藝方面,橙子自動化主要聚焦于精密貼裝、精密電測及AOI檢測三大工藝。在客戶拓展方面,目前橙子自動化已與富士康、華為、小米等3C頭部玩家等達成合作,2020年實現營收約3億元,預計未來三年內IPO。
邵勇鋒告訴記者,現階段3C產業智能升級中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行業內尚未形成生產制造的統一標準,在智能改造時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很高,這使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增長天花板。“標準化、平臺化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策略,希望通過前期的集成項目積累行業和工藝經驗,研發標準化產品,在核心制成工藝方面實現國產突破。目前,已研發出液晶面板AOI點亮檢測設備、手機寫核號設備等多款標準化產品。”
此外,主打柔性生產線是橙子自動化的一大特色。3C產品更新換代快,產線的隨之更迭成本高昂,橙子自動化設計的柔性生產線能夠幫助工廠用同一條生產線兼顧到三代、甚至四代不同產品的生產制造。“我們主要通過搭積木的方式去做生產線的整體規劃,確保其有可重構空間,能夠快速低成本重構。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對工廠數據的分類聚合處理,提高設備的工作效率,讓生產線更加智能。”邵勇鋒表示。
據了解,目前橙子自動化提供的智能解決方案導入與傳統方式相比,可幫助企業省去70%以上的人力,在生產效率方面帶來50%以上的效能提升。在品質提升方面,其能夠將工廠的生產良率和產品一次性合格率從當前的94%提升到98%以上。
對于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邵勇鋒認為,3C產業智能化升級一定將誕生若干市值超百億的龍頭企業,來承接市場千億級智能改造需求。同時,也將出現一系列聚焦于某一個技術關鍵點、工藝關鍵點或核心器件關鍵點上的小而美公司,憑借精準定位和差異化策略生存得很好。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