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09:03:59
每經評論員 彭斐
4月底,A股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臨近尾聲。與往年不同的是,除了交出上一年成績單,2020年也是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三年“三步走”的收官之年。此外,“雙碳”目標的提出也督促著各行各業履行綠色環保責任。
目前來看,一些公司的年報中發布了較為詳細的環境信息,但有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以宏觀敘述為主,缺乏具體內容,甚至對遭受巨額環保處罰也是一筆帶過。以河鋼股份為例,公司2020年年報在“環境保護相關的情況”最后提到:“2020年,公司共收到行政處罰9筆,罰款金額100萬元。”相比于用上千字外加圖表的方式介紹公司在環保上所做工作,對于罰款一事,這家企業僅用寥寥一句話,20余字概括。對于今年3月份以來,公司控股公司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遭受的4起環保處罰,更是并未發布任何公告。
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方面責無旁貸,建立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也是保障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重要制度。
目前來看,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披露的一般性環境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均有顯著提升。證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年報中共有14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環境信息,是2016年披露數量的近4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即便企業主動披露信息,也往往在關鍵地方“躲著走”;不少企業的信息公開有選擇性,報喜不報憂;發布正面消息時積極又全面,卻隱瞞接受處罰等負面消息。
對此,筆者認為,在完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有了法規的框架后,上市公司對于環境信息的披露,必須強制公開的內容和公開方式上應該有更加具體的要求和標準。相關部門應細化政策措施和標準,為環境信息披露制定更具針對性、更為精細化的要求。
第二,環保法雖然明確要求公開環境信息,在具體實施中,很多企業覺得披露了沒獎勵,不披露也沒處罰,干脆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于此,對于上市公司環境信息的披露,有必要明確環境信息披露的獎懲機制。
第三,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與金融投資掛鉤。積極支持環境信息透明度高的企業融資、并購重組,引導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服務綠色融資。對企業環境信息有充分了解的公眾,可以“用腳投票”,支持綠色環保的投資品和產品。
對企業來說,設置一條約束能耗、控污減排的紅線,構建一個暴露“家丑”的綠色信披機制,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經濟效益和品牌美譽度,但以發展的眼光看,全面推行綠色發展,加快轉變增長模式,才能為企業開辟新的增長點。例如,投資節能減排設備,長遠來看能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上馬循環經濟項目、變廢為寶,可以創造新的市場機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
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方式,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得穩、行得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