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21:11:40
◎遴選建立了191個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測定體系,建立豬、奶牛、肉牛遺傳評估平臺,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種豬供給立足國內是有保障的。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占核心育種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進口主要用于補充資源、血統更新和改善種豬性能。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28日,農業農村部就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記者注意到,《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已對外發布,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主要畜禽遺傳改良的目標任務和技術路線。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在發布會上介紹,作為國家層面啟動的第二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該計劃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進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顯著提升種畜禽生產性能和品質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圖片來源:新華社
“畜禽種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畜禽種業處于小散慢的狀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介紹,2008年開始,原農業部陸續發布實施主要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實現了遺傳改良的全國大聯合、大協助,開啟新階段,取得積極進展。
具體而言,首先是全國畜禽育種體系初步建立。遴選建立了191個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測定體系,建立豬、奶牛、肉牛遺傳評估平臺,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其次,全國畜禽生產性能顯著提升。時建忠舉例說,引進的品種經過本土化選育,杜洛克豬達到100公斤的飼養天數減少9天,大白豬總產仔數增加1.7頭;奶牛單產達到8.3噸,相比2008年增加73%。
另外,全國畜禽種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傳統育種技術與現代育種技術協同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性能測定技術逐步推廣應用,豬、雞等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芯片相繼發布。”時建忠說,育成新品種和配套系90多個,黃羽肉雞全部都是我國自主培育的品種,蛋雞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
他表示,第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實現了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風險可管控。不過,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有不少差距。
具體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白羽肉雞還沒有突破,我國能繁母豬年均提供育肥豬數量比發達國家低30%左右;奶牛水平也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
二是育種基礎還有待夯實,生產性能測定規模小、性狀少,自動化、智能化的程度還不太高,我國種豬平均測定比例僅為發達國家的1/4左右。
三是育種體系還有待完善,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實質性的聯合育種推進比較緩慢。
四是企業主體還有待強化,畜禽企業總體實力弱,競爭力不強。
“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嚴重制約我國畜牧業的高速發展,畜牧業的現代化也難以實現。”他說。
大眾對我國生豬種源高度關注,相關情況如何?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瑤生回應,我國豬肉消費和全球消費演變趨勢類似,也由短缺時期的脂肪型逐漸過渡到供需基本平衡時期的瘦肉型為主,發達國家這一轉變遠早于我國。
陳瑤生介紹,當今世界瘦肉型品種有三個,杜洛克豬、長白豬和大白豬,由于吃得少、長得快、瘦肉率高,成為全球生豬養殖的當家品種。從全球來看,根據本國市場需求對“杜長大”進行本土化選育,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杜長大”以來,和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類似,實施了本土化選育,特別是2009年啟動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以來,進一步加快了系統選育,從而保障我國接近90%的生豬市場種源供給。
談及種豬進口問題,陳瑤生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種豬供給立足國內是有保障的。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占核心育種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進口主要用于補充資源、血統更新和改善種豬性能。
在陳瑤生看來,國家間相互進行品種交流是國際慣常做法。雖然我們進步很快,但規范的系統選育歷史積淀不足,比國外晚了近50年,核心育種群的產仔數、飼料轉化率等關鍵性狀與發達國家還有10%~30%的差距。
因此,適當引種有利于國內生豬種業加快追趕,“完全不引也可以,但會影響發展效率,不利于加快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陳瑤生說。
對于地方豬問題,陳瑤生介紹,我國現有地方豬種83個,品質好、風味佳,但由于吃得多、長得慢、瘦肉率低,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瘦肉消費需求和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導致養殖規模不斷萎縮,資源群體縮減。
不過這些年來,我國也采取了諸多措施對地方豬品種實現應保盡保、以用促保,一批黑豬品牌加快進入市場,逐步滿足人們對優質特色豬肉的需求。
他表示,下一步,在實施新一輪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中,要實施大規模的主導品種聯合育種,盡快實現生產性能比肩國際先進水平;加強地方品種保護;同時大力推進地方品種開發利用,更好地滿足多元化市場消費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