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22:10:54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實習編輯 陳劍銳
4月28日,“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據筆者了解,前一日晚9點,北京衛視系列紀錄片《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播出,紀錄片中,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系處副處長王林“拜師”外賣小哥,體驗了一天送外賣的工作。
12小時里,王林共完成5單送餐,收入41元。他累癱在馬路邊直言:“太委屈了,這個錢太不好掙了。我們小哥要有收益的話,必須要搶那么多單。”比如他的“師父”能同時配送15單。而他一單跑了近一個小時,只掙了6塊6,因為送晚了要扣60%。
外賣小哥的真實處境以及副處長體驗后真情實感的流露也引發了許多外賣小哥的“共鳴”和網友的“共情”。
而回想上一次外賣小哥生存話題引發全民討論,起因還是去年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刷屏。文章直指外賣騎手在強大的系統驅動下,為避免差評、維持收入,不得不超速、違章,直接導致外賣員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等。
從屢次三番成為全民熱議話題,不難看出,復雜的多方因素之下,外賣小哥處境相對不容樂觀的問題并未出現“大跨步”的實質性改善,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對包括外賣小哥在內的一線勞動者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在全民熱議之時,開始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針對“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各地網友紛紛直呼:希望這樣的換位體驗能夠多一點。央視新聞也發表評論稱,切身體會外賣員遭遇的種種問題,必將給他的工作帶來更多思考與推動。管理決策部門一定要帶著問題導向,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副處長需要換位思考,體察民情,走完流程要走心,送完外賣得送政策,對于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在筆者看來,外賣小哥不只為系統所困,看似邏輯簡單的工作背后,有著多方利益復雜的牽絆。而包括外賣小哥在內的一線勞動者在與廣大消費者進行溝通時,“情緒”往往決定了雙方將付出更多成本,稍有不慎又很容易造成極端。
當問題仍未有標準答案之時,換位思考就顯得尤為重要。副處長需要帶來切實政策之外,而完整體驗外賣小哥工作流程,用實際行動去感同身受,同樣意義非凡。
筆者認為,外賣小哥之外,還有快遞小哥、貨車司機等,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如今便捷舒適的美好生活。而“換位思考”也并不是要求各方在沖突造成之時簡單地選擇各退一步,而是應當在充分溝通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冷靜之后選擇與他人、與自己“和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