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08 21:14:32
◎天府新區和郫都區是首批次集中供地的“大戶”,各有5宗地塊;主城五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武侯區)總體供應量不高,共10宗地;供地數量最少的錦江區和新都區各僅1宗地。
◎2021年成都市“12+2”區域住宅用地三批次集中供應時間分別為5月、7月-8月、10月-11月,每批次供地規模約3500畝,均采取“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拍賣措施。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今日(5月8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發布今年成都第一批次集中供地公告,共包括40宗地塊,面積合計約3449畝,起拍總價約330億元。
公告顯示,2021年成都市“12+2”區域住宅用地三批次集中供應時序分別為5月、7月-8月、10月-11月,每批次供地規模約3500畝,均采取“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拍賣措施。
成都第一批次集中供地將在6月7日-11日,分5天、共10場進行拍賣。
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官網截圖
從成都首批集中供地的40宗地塊的分布看,分別位于天府新區(5宗)、高新區(4宗)、錦江區(1宗)、青羊區(2宗)、金牛區(2宗)、武侯區(2宗)、成華區(3宗)、龍泉驛區(2宗)、新都區(1宗)、溫江區(4宗)、雙流區(2宗)、郫都區(5宗)、青白江區(4宗)、新津區(3宗)等14個區。40宗地塊面積合計約3449畝,起拍總價約330億元。
從整體土地指數和位置來看,5+2區供應板塊主要集中在如高新區的新川板塊、成華區的理工大板塊、錦江區的三圣鄉板塊、武侯區麗都板塊,而天府新區主要供應則在科學城板塊。
天府新區和郫都區是本批次集中供地的“供應大戶”,各有5宗地塊;主城五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武侯區)總體供應量不高,一共只有10宗地,約428畝;供地數量最少的是錦江區和新都區,各僅1宗土地出讓。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首批集中供地起拍樓面價最高的一宗是位于金牛區交通巷約9.5畝宗地,起拍樓面價達到17000元/平方米,該宗地塊限定清水房價26000元/平方米;樓面價最低的一宗是位于郫都智慧科技城板塊的164.76畝商兼住用地,起拍價2900元/平方米。
早在今年3月22日,成都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成都市《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中心城區商品住宅用地嚴格實行集中公告、集中出讓”,以及“中心城區商品住宅用地全面實施‘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出讓”。
今日成都發布的首批次集中供地公告中也明確,成都市“12+2”區域住宅用地三批次集中供應時序分別為2021年5月、7月-8月、10月-11月,每批次供地規模約3500畝,均采取“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拍賣措施。
首批次供地拍賣以增價方式自由競價,拍賣方式主要有“設置可售商品住房清水最高銷售均價+配建并自持固定體量租賃住房+設置土地最高限價+續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比例”、“設置可售商品住房清水最高銷售均價+配建固定體量人才公寓+設置土地最高限價+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比例”、“設置可售商品住房清水最高銷售均價+設置土地最高限價+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比例”三種。
“這是一次房地產調控的精準施策,充分體現了成都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決心。”一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房價與地價歷來是密不可分的,從土地端著手,采取“雙價”聯動的機制,對降低土拍熱度,防止房價不合理上漲會產生較好積極作用。
在地產領域專家、成都正合地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曾振看來,成都在中心城區全面實行“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的競拍方式,預示著未來1-2年內,房價被明確公告、漲幅可見,可以很好的調控市場預期,消除購房群體對房價短時間快速大幅上漲的恐慌心理。
“這是住房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有效舉措,更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性安排。”他表示,“地價、房價、品質”聯動管理,倒逼房企理性拿地,不但抑制了炒,同時還保障了住。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